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县域层面出发,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大别山连片特困区36个县域2008-2014年间农业生产、农业收入、教育和医疗四个方面与贫困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判断各贫困影响因素与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之间的关联度。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农业生产、农业收入、教育和医疗四个方面与农村贫困存在较强的耦合性;第二,贫困主要影响因素在空间上存在差异性,受人均农业收入水平低影响的县域最多,其次分别为教育水平低、农业生产条件落后,受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影响的县域最少。  相似文献   

2.
筛选确定了全省3000个贫困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了贫困状况调查分析。分析表明,山东农村贫困状况综合表现为"四低一差",即农民收入低、农业综合效益低、农民增收致富能力低、农民社会保障水平低、农民生活基础设施条件差。为此,提出了5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贫困农村学前教育现状调查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本研究调查了3省6个县贫困农村学前教育服务需求和供给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样本县学前教育硬件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一些可能的解决办法。研究结果表明贫困农村学前教育服务提供机构在选址、园舍结构、室内活动设施、教玩具、儿童休息和卫生保健设施等方面存在不足或困难。今后需要切实增加各级政府对贫困农村学前教育投资的力度,联合政府、社区和个人的力量,改善农村学前教育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为农村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4.
农村贫困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然而研究发现,中国农村贫困问题是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农村家庭养老负担加重和农村生态环境脆弱程度的累积加深而发展的,在不同时期、不同省份和不同人口分布条件下呈现出了差异化的特征。现阶段中国农村贫困治理面临着治理难度和成本大、返贫现象突出、贫困治理监督机制"缺位"、社会团体参与不足等诸多问题。在各种扶贫开发政策均难以产生明显效果的情况下,适时调整农村贫困治理模式,创新农村贫困治理机制,建立基于网格化的农村社区贫困治理模式,构建农村贫困治理与农户可持续生计(SLA)的综合发展框架,培育新型的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贫困治理合作机制等措施,成为了突破新时期中国农村贫困治理困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障对于人民生活的安定、贫困的缓解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基于对国家级贫困县赤峰市敖汉旗的调查和研究,指出当前内蒙古贫困旗县存在社会保障覆盖面窄,居民保障意识不强.社会保障资金不足,社会保障缺乏统一管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本课题提出完善内蒙古贫困地区社会保障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能否快速发展受到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两大方面因素的影响,从理论分析和实践验证可以看到,农业市场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及政治法律、经济体制、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对合作组织发展有决定性影响,产权制度、决策机制和组织文化等内部因素则直接影响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速度。因此,认清这些影响因素,将其中的不利因素进行转化,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才能走得更快,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目前,农村发展面临着基础设施不足,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薄弱等问题。其财政对策应采取:取消农业税,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支持实行城乡平等就业制度和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8.
美国是经济强国,但也存在着贫困儿童问题.当前,如何解决贫困儿童问题已成为美国政府关注的重点.美国政府致力于体察国民生活现状,重新审定国家贫困线标准;将对早期教育的投入与改善贫困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相结合;增加贫困儿童及其家庭享受重要支持与服务的机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期促进贫困儿童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缓解少数民族聚居区农村贫困问题是一项重要的课题,该文利用湘西自治州三县六个行政村的321份参与式评估农村住户问卷调查数据,从家庭结构、户主特征、风险冲击、生计方式四个方面等十二个指标分组进行交叉分析,探讨总结湘西少数民族聚居区农户贫困特征。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结构和农户教育文化水平与低贫困发生率具有内在一致性,而弱质型户主农户和高于贫困线且人均收入一般农户更易陷入贫困恶性循环,同时湘西地区农户劳动力负担、医疗教育以及不稳定性生计收入等贫困风险因素依然不减。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农村牧区人力资本存在着受教育程度低、医疗保健水平低、农业技术水平低、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等问题。这是由教育制度不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户籍管理制度的制约性和政府监管制度的缺失等制度因素导致的。对此,笔者提出了调整教育体制、加强职业教育、提高政府对农村牧区医疗保健的投资、进一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加强政府监管力度等方面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我国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要求,运用抽样调查法对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东正店村的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在对房屋、水、电、交通、通讯、卫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中,居民对生活饮水、电力、道路与交通设施的满意度较高,而对于房屋、通讯的满意度则较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缺乏科学管理、使用效率低下、忽视居民的基本需求和对文化、教育等相关设施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等成为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为此,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要注意突出建设重点,加大财政支持及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并不断加强维护管理,提高基础设施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问卷、访谈、观察等方法,对鄂西北农村学前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鄂西北农村学前教育园舍场地不达标,保教设施缺乏;幼儿教师在职称、学历、年龄结构上不合理,专业教师配备不足,待遇不好,流动性大,专业化水平低;园所规模小,班级人数多,班级比例不平衡;教学内容以"读、写、算"为主,教学组织管理小学化,课程教材杂、地方性不够。结合实际提出改善鄂西北农村学前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会权利贫困的制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利贫困是指权利享受不足的状态,具体表现为由于制度因素所造成的对社会上的部分人群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等方面的限制和歧视所导致的生活贫困。我国社会权利贫困不仅"面"大,而且程度也比较深。造成个人或群体权利受损、权利贫困的真正原因,在于制度安排、制度缺失、制度的不完善等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一是城乡公共品供给失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城乡居民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差距越来越大。代表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公共品供给,是衡量城乡居民生存和发展环境的基本条件。水、电、路、通讯、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公共基础设施齐全、建设水平较高的地区,居民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当然要好于其他地区。在传统体制中,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是由国家来提供的,而农业、农村的同类公共基础设施要由农民自主解决,国家只给予适当补助。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建设是我们党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国家经济的重要举措。目前,"三农"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农业问题而是一个农村社会问题.在农村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的关键。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建设最关键的是将农村中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建立农村合作组织,而农村合作组织的建立要靠农民自己,这就要求农民与非公有制经济联系起来.呼伦贝尔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可以借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建设的机会,加强与农民、农业、农村的合作,开拓自己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讨论了呼伦贝尔市非公有制经济在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建设的背景下,借其东风,发展壮大自己,加速呼伦贝尔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受各种因素制约,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事业进步程度及市场化程度都相对较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基础设施差,人均受教育程度低,人口综合素质差,社会各项事业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在思想观念、政策措施、市场  相似文献   

17.
农村贫困问题一直是困扰我们的社会焦点问题之一。进入转型期后,政府的种种扶贫开发对策效果不佳,农村贫困治理工作陷入困境,表现为:"输血式"扶贫造成消极依赖,"造血"工程事与愿违,脱贫人口返贫率高,贫困代际传递明显,政府干预效果下降。贫困治理的理念未能体现权利与义务的均衡、贫困主体素质偏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保障主体单一是贫困治理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要走出贫困治理困境,必须对症下药,实现贫困治理理念、贫困主体、投资主体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共同改善。  相似文献   

18.
要实现贫困人口的精准脱贫,就要准确找出导致农户贫困的原因,从而制定出不同的脱贫对策。以贵州省榕江县为例,结合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农户调查数据,选取影响农户贫困的因素,借助spss分析软件对农户贫困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地形条件、耕地面积、劳动力人数、健康状况、社会保障性资金、金融扶贫(特惠贷)对农户贫困影响显著,而外出打工对农户的贫困的影响不显著。针对分析结果得出的政策建议:(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因地制宜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3)推进易地移民搬迁;(4)加强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劳动力就业转移;(5)推进农村金融扶贫创新和实施精准扶贫"特惠贷";(6)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是我国农村发展的主要障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主要体现在关系农业生产和农民日常生活的生产性和生活性公共产品不足、农村社会保障类公共产品缺乏、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类公共产品不足.导致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原因主要有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下财政投入不足、自上而下的供给机制不合理、农村民主与合作水平低下、资金使用监督体系不完善、融资渠道有限等.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革供给体制、加强资金监管、鼓励非政府供给等4项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不平等的二元城乡结构,僵化的土地使用方式,乡镇政府对农民的过渡汲取;不思进取的意识形态,传统社会的统治方式,理念和制度创新的滞后;权力结构缺乏弹性,农民缺乏法制和社会保障,公务人员的行政观念及激励约束上存在的问题等是农民结构性贫困的主要成因。轻徭薄赋,实现县政、乡派、村治,改变现行的户籍制度,实行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加快农村城镇化和非农化进程,加大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基本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