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开展生命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论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代表,其中蕴含的惜"生"、志"学"、遵"道"、行"礼"、养"仁"等对生命本真的认识,为中小学生命教育提供了丰富素材。本文提出三条在中小学教育中渗透《论语》生命观的实施路径,即围绕《论语》校本课程开设生命专题、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论语》生命观文化和师生共读体悟《论语》的生命魅力。  相似文献   

2.
《论语》被奉为儒家经典著作之首,是当之无愧的。但也正因为如此,《论语》被后世很多人研读,也增加对《论语》误读与歪曲的可能性。所以虽然读《论语》的人非常多,但是对于《论语》的精神实质并没有得到统一的认识,从道德哲学、伦理学、政治哲学的角度都可对《论语》进行阐释,而从生命哲学的立场看《论语》,则会明白《论语》是有关人的终极关怀的生命本体运动的学说。  相似文献   

3.
《论语》是对"生命学问"探讨的经典,即用有限的生命积极追求构建不朽的生命意义世界,告诉我们在喜悦活着的同时,更应该活出质量和意义。《论语》首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从生命学习、生命共进、生命超越三个维度讲述人生的义理,叙说生命的喜悦。  相似文献   

4.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先贤们在对生命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索的过程中,形成了早期的儒家生命观。从《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珍视自然生命的存在,向往社会生命的和谐,崇尚精神生命的不朽,这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邢台学院学报》2020,(1):177-180
《论语》汇集了孔子为人处世的智慧及人生信条,面对生活不怨天、不尤人,对父母恭敬孝顺、及时行孝,对他人以"仁爱"之心待之,行"忠恕之道"。这些人生智慧对当代大学生的生命关系教育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利用《论语》开展大学生生命关系教育,能让大学生悦纳自己,感恩父母,宽待他人,正确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从而达到与自己、与亲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真正获得生命的充实与美好。  相似文献   

6.
《论语》既可修身养性,又可治国安邦,还为生命观的教育提供了源泉。儒家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再从两千多年前已经提出的关于生命的讨论,来解析现代大学生的生命观教育。反求诸己、知天命、未知生,焉知死、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这四个方面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极具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人的生命只是历史河流中的沧海一粟,使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的秘诀是什么?在文明之轴心时代,孔子提出了一套合乎本体生命需要的原则,即"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十二字指引着个体应该具备"道、德、仁、艺"才可以使生命变得有意义而充实。"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出自《论语·述而》,孔子倡导人们拥有奋发追求的人生态度,提出"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论语》中“知”的意义进行区分,分析“知”的内容,认为《论语》更多地叙述了道德和生命智慧的学习。  相似文献   

9.
韩震 《云南教育》2009,(11):12-13
生命教育,似乎是一个新事物,但如果追根溯源,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开始倡导某种意义上的生命教育。例如,《论语》中子路问孔子:“敢问死?”子日:“未知生,焉知死。”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也就是说比“知死”更重要的是“知生”,孔子倡导的就是“知生”的教育,即去理解生命,追求生命的意义,实现自我在社会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生命生命》的导学设计,通过学习本文,能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学生从小事感悟出深刻道理的写法,培养其写作能力。还通过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旨,正确感悟理解人生。  相似文献   

11.
"三",一个简单又熟悉的字眼,在儒家重要经典《论语》一书中多次闪现,从其特定的"三"字语句中,体会其对为己之道、为人之道和休闲之道的人生理论的智慧与哲思,感受其在现实生活中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可资利用的思想成果,对我们完善自己的人生哲学和价值理念具有重要的启迪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语》是千年以来的儒家经典,或者高高在上地被奉为宝典,或者在"打倒孔家店"的喊声中被践踏。然而,太多人只是看到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伟大,却没有发现《论语》中讲述更多的其实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在一种互动的教育中不断阐发人生态度的语录。本文拟以《论语》中孔子和弟子的问答互动或者孔子对弟子的各种评价为文本基础,从财富地位、识人交友、敬事尊长三方面阐述儒家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3.
从实践要求和理论品性来看,一种完整的环境伦理学理论必然包含着一种关于人生观的理解。本文主要探讨罗尔斯顿环境伦理理论和深生态学关于人生观的主张与见解, 从而指出环境伦理学理论包含着一种“生态化”人生观。相对于现代社会盛行的人生观来说, “生态化”人生观是基于人生之生命层面的,尊重自然的,后物质主义的人生观。它作为一种新的人生观理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回到孔子语录的原意上去.真实而全面地理解孔子的思想。真正的教育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正在发生着的事情。希望孔子和弟子们的教育生活事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教育,既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又要:廷注个体的生活境遇。  相似文献   

15.
回到孔子语录的原意上去,真实而全面地理解孔子的思想。真正的教育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正在发生着的事情,希望孔子和弟子们的教育生活事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教育,既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又要关注个体的生活境遇。  相似文献   

16.
庄子以普通人的心态感受和体验现实人生,非以哲学家或拯救者的姿态居高临下地俯瞰现实世界。庄子的生命思想没有仅仅停留在杨朱般的对个体生命的保全和享乐上,而是放置于宇宙的背景下进一层地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和超越。庄子在个体体验的基础上所感受到的生命痛苦的程度决定了他思想的深度。庄子的生命意识是对儒家生命观的一种救治和补充。  相似文献   

17.
幼儿教师研究具有生命哲学层面的意义,有利于唤醒幼儿教师职场生命意识,深化幼儿教师职场生命体验,以及创造幼儿教师职场生命价值。以生命哲学来观照幼儿教师研究,更能彰显出幼儿教师研究的应然价值,以唤醒幼儿教师的生命活力,超越自然生命的价值,实现职场生命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周易》作为一部论述东方生命哲学之书,对生命产生的本体论、生命和谐的条件论、生命和谐的样式论,进行了完备而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论生命本位主义的《老子》人生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仅有五千来字的《老子》一书中的人生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提出它大致涵盖重身轻物的生命至上思想、少私寡欲的人生价值取向、为而不争的基本人生态度和“出生入死”的超然生死观四个方面。研究、发掘《老子》的人生哲学思想这一珍贵的思想资源,对构建和谐社会和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