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本文对罗宗强先生关于陶渊明的人生观是一种玄学人生观的观点提出了商榷,陶渊明人生观的基础是“躬耕自守”,他以此达到理想和现实的合一,而玄学人生观的实质是理想和现实的内部分立。玄学人生观是陶渊明人生观的思想来源,二者在精神上有相道,但更有实质性的差别,陶渊明的人生观并非玄学人生观的一种。  相似文献   

2.
在唯物史观立场上,探讨个体人生观发生的支点和展开的视阈;倡议在大学素质教育中,继承中华民族德性主义的人类文化学传统,建构引导大学生追求理想人格和理想社会的“人”论话语方式,为大学生人生观生成建立关于人生正当性的道德教养和关于社会正义性的政治理性的“人”支点,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提供一个开阔的理论思考视野和深厚的生命情感体验空间。  相似文献   

3.
生命教育是一种以塑造人生观为目的的教育活动,是从“敬畏生命”的伦理学基础上提出来的,并在环境保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潮中得到发展。生命教育既可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也可作为一门专属课程。作为教育理念,宜采用融合式教学方式,渗透在其他学科的教育活动中;作为专属课程,宜以生命科学为载体,将所有教育内容连接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的有机整体。通过生命的多样和独特、生命的脆弱和顽强等知识进行生理层面的生命教育,通过生命的和谐、生命的责任等知识进行社会层面的生命教育,通过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等知识进行精神层面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即只重视唯物主义世界观、历史观的教学,而忽略人生观教学。有些人把人生观仅仅当作伦理学的一个问题或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内容来看待,认为它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内容或者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并没有什么重要地位,应放在伦理学、思想品德课中讲,事实上这些认识都是不全面、不正确的,都有损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完整形象。为了恢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来面目,更有效地搞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并服务于实践,探讨一下人生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特别是在历史唯物主义教学中如何加强科学人生观教育;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提倡“文以明道”的创作理论,强调文章发挥“辅时及物”的作用,注重文章的抒情性与思想性。柳宗元的哀祭文,长歌当哭,所谓“长吟哀歌,舒泄幽郁”,是对逝者的追悼,更展现了中唐时的社会现实,寄托其人格理想,反映其具有哲理性的人生观,也正是这样的人生观指导着他的实践活动以及人生道路的选择。柳宗元人生观的形成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儒家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人生观问题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与现实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正确把握理论体系与教材体系的关系及人生观的基本理论,用马克思主义在人生观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人生问题。  相似文献   

7.
试从老子“无为”思想的涵义以及由此而阐发的辨证的哲学观念分析老子“无为”思想中蕴涵的积极人生观。  相似文献   

8.
道家思想一直深深地影响着许多文人的人生观。这一点,在汉赋作品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可以说汉赋是汉代道家人生态度的折光,而且,随着社会环境的不同,汉代道家的人生观也就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具体地说,就是由批判现实的愤激进而转向了“明哲保身”式的淡泊。  相似文献   

9.
环境伦理学发展的过程表现为道德关怀的对象不断扩展的过程 ,而每一次扩展都伴随着对前一种伦理学说的批判和否定 ,而几乎每一次批判和否定都证明了一种伦理学说的不完备。从来还没有哪一门学科的发展呈现过如此剧烈的批评与反批评、如此快速的摧毁与重建不断反复的状况。无论是把感觉、直觉、生命中心、生命共同体、内在价值 ,还是把主体性、主体间性、自然价值等等当作自然物获得道德关怀的依据 ,都是不能成立的。“道德”从来都是针对人的 ;环境伦理是人对环境的伦理。如果我们坚持“天人一体”观念 ,在传统伦理学中增加环境道德的理论与规范 ,同时用“奥卡姆的剃刀” ,把道德顾客、道德代理人、道德身份、“自身的好”之类的多余的东西统统剃掉 ,不仅可以消除所谓“自然主义的谬误” ,而且可以避免环境伦理学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和混乱  相似文献   

10.
舒乙 《师道》2005,(3):60-60
老舍先生称自己为“写家”,不说“作家”,还称自己为“牛”。实际上,这是他的一种人生观。  相似文献   

11.
佛学环境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由印度传入我国,经中国僧人的改造,产生了“中国佛教”,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它不是环境哲学,但有丰富深刻的环境哲学思想。本文阐述的“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的生命观;“依正不二”生命与环境统一的思想;“中道缘起”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众生平等”的环境伦理思想;追求“净佛国土”和谐社会的思想,对于环境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马克思人本理性哲学的人本原理出发,可推出其在应用伦理学领域的体现在于对人生的关怀,即对“生命、生存、生活”的关怀。“生命、生存、生活”是马克思人类学哲学的基本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这就是“三生教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三生教育”是教育观念的重大创新,把它建立在马克思人本理性哲学基础上是至关重要的。人本理性哲学与“三生教育”是深度相关的,是“体”与“用”、根与叶的内在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冯友兰一生与教育活动结下不解之缘。在冯友兰的哲学思想中,与其教育思想及活动关系最为密切的,当属其人生哲学思想。冯友兰的人生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人生观及人生境界理论当中。基于人生哲学思想,冯友兰还提出了志于"立德"、注重"教化"和个人"努力"等教育主张。这些主张直至今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如果我们把哲学的理路划分为理论哲学理路和实践哲学理路,那么,原本的马克思哲学便是一种对于作为理论哲学之最高发展的主体性哲学之超越的现代实践哲学。正是马克思的现代实践哲学奠定了现代西方哲学的生存实践哲学倾向。在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看来,生活认识和理论认识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认识,也不能简单地将一方还原或归结为另一方,但它们之间是互为关联的。理论认识归根结底是派生于生活认识,从而依赖于生活认识的,因而,人不可能认识生活之外的东西,即便那些不实在的或根本不可能变为实在的东西,它们也源于生活。生活认识不仅为理论认识提供了基本的经验,而且为理论认识对自身困难的克服提供了一个基础性的参照。理论认识有科学认识和哲学认识之分,科学认识是可以得到普遍证实的客观知识,哲学认识是人们的一种生活范导或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另辟蹊径,用哲学的眼光,从道教的人生价值观入手,阐述了道教的生态伦理观,其后又在其人生价值观和生态伦理观基础上结论出道教的自然宇宙观,文中的一些观点或许对当前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的环保运动 及正处于发展阶段的生态伦理哲学给予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认为人格是人与人相区别的显著标志,伦理学认为人格是人的道德品质的总括,哲学认为人格是人的诸种特征的综合体。人生哲学移植、利用上述研究成果,再造了自己的人格规范,它认为人格是人的人生规格和做人的模式,这一解释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庄子人生哲学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当代国人人格塑造也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分析庄子从摆脱人生困境中塑造理想人格、庄子人生哲学思想、理想人格与儒家的不同等方面来阐释庄子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注重理性、发扬理性是冯友兰哲学与人生哲学的显著特征。在"新理学"体系中,冯友兰不仅把理性视为人的本质,还把个人对宇宙人生的理性觉解视为成就理想人格的关键;由此,他提出了著名的人生境界说和"哲学代宗教"说。从总体上看,冯友兰人生哲学继承并发扬了儒学注重理性自觉的精神传统。  相似文献   

19.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天道自然观和守己无为的人生哲学 ,通过对人们的宇宙观、人生哲学、思维方式、审美理想及表现手法的影响 ,使我国古代建筑避免了西方实对摹仿的模式 ,而升华为生态性的艺术美典型  相似文献   

20.
唯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定位于“生活哲学”.方可真正体现其作为“批判哲学”及其“哲学批判”的本质内涵、价值指向和根本目的之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指向生活世界的哲学,是观察生活世界的世界观;其秉持从生活到生活的运思路向,立足于现实而把握未来;依托于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未完成的因而随生活主题的演变而不断变换形态,是通过优化人的生活而深刻关注人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生活哲学”的价值在于:有助于对当代生活进行深刻反思,有助于在当代中国落实“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有助于反思和审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