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德里达《胡塞尔<几何学的起源>引论》是研究胡塞尔历史现象学的最重要文献之一,他首次把胡塞尔有关历史认识的现象学理论称之为历史现象学;首次论证了胡塞尔从发生现象学到历史现象学转向的内在逻辑必然性;首次从先验的历史本质结构(历史本体论)、"之"字形方法(认识历史的方法)和先验理性目的论(历史目的论)等方面阐释了胡塞尔历史现象学。德里达对胡塞尔历史现象学研究对象(先验历史本质结构)纯粹性的尖锐质疑,对历史现象学基本方法"之"字形方法可行性的重重疑虑,对胡塞尔历史目的论中理念的无限"推迟"或"延迟"的新阐释,尽管已经偏离了胡塞尔历史现象学的主旨,但对胡塞尔历史现象学仍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引论》是胡塞尔历史现象学的一个不折不扣的论纲。  相似文献   

2.
论文在胡塞尔现象学的视域下,立足于“战国策”派主编的《战国策》半月刊和《战国》副刊上的文章,分别从意向性质料、意向性特质、意向性充实的角度对“战国时代重演论”进行意向分析,进而探寻其中折射出的爱国主义思想,并试图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客观真实的“战国策”派。  相似文献   

3.
一、先验现象学的设想 《逻辑研究》发表后的六年时间里,胡塞尔经历了严重的危机。绝望的困境,使之认为对哲学须持有坚定的自觉性, 自我意识须达到内在的坚定性。胡塞尔当时在笔记里这样写到:“如果我能够称自己为哲学家,那么我首先提到的是我必须为自己解决这个一般的任务。我指的是理性批判,是逻辑理性和实践理性、普通价值理性的批判。” 通过康德思想的研究,胡塞尔逐渐开始形成关于现象学还原的设想。这一设想在《现象学的观念》一书中被作为主题,作为认识批判的出发点,论述了内在和超越的概念以及现象学还原的方法。在《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一书中,胡塞尔明确地叙述了现象学  相似文献   

4.
意识分析是胡塞尔现象学大厦的基底,对意识分析理论的梳理是理解胡塞尔现象学的钥匙。胡塞尔在其早期著作《逻辑研究》中,对意识的概念进行了静态疏解,在时间意识中建构起意识的同一,明确了意识的奠基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先天"概念的学理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论”是现象学诠释学的理论准备,“先天”概念是从现象学方面进入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的基本前件之一。由于汉语文献的缺失,这一准备性的前件始终隐而未彰。海德格尔在《时间概念历史导论》中透露了“先天”概念的学理信息。从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和范畴直观概念出发,我们可以从先在性、客观性、开启性、异质性和非意识性这5个方面对“先天”概念作出严格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现象学与心灵哲学的融合,不仅体现在对共同问题的关注,也体现为不同思想传统对核心概念的重新解读。当代心灵哲学对“现象学”概念的理解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从对胡塞尔“现象学”演变分析着手,侧重于对意识的经验维度的分析,并引入第一人称和意向性概念;二是在分析经验的主观特性时,对“现象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予以修正,使之区别于相关概念;三是以经验维度的分析为依据,分别从意识和意向性出发,拓展出现象意识和现象意向性。这三个特点通过展现“现象学”概念的引入、修正和拓展,集中反映了当代心灵哲学与现象学融合的认知取向。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现象学家胡塞尔早期是由布伦塔诺引领走上哲学道路的,但后来他毫不犹豫地批评了老师含混的表象概念,同时提出客体化行为的概念,并认为客体化行为才是意识体验的基本意向性结构。自此,胡塞尔继承并完善了布伦塔诺的意向性理论,完成了早期对意识意向性的探索,这为其从早期描述心理学转向行为现象学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8.
胡塞尔的现象学是西方学术界公认的近代以来最重要的哲学思想.本文探究了胡塞尔通向超理性主义的先验现象学的四条道路,揭示了笛卡尔、休谟、康德和布伦塔诺等哲学家的思想与胡塞尔现象学运思之间的内在关联,使"中止判断"、"明证性"、"先验认识论"和"意向性"等重要的哲学观念获得了现象学语境中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胡塞尔现象学的意向性概念为根本出发点,尝试建立萨特想象理论和舒茨现象学社会学中关于变形自我的研究之间的关联性探讨,以意向性作为二者的基本结构,将变形自我判断为自我意识对他人意识的想象.将想象和变形自我在意向性领域层面联系起来,为存在主义哲学和现象学社会学的共通研究作出尝试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柳州师专学报》2016,(6):15-18
现象学是20世纪重要的哲学思潮,胡塞尔与英伽登都是其核心思想的代表人物,"意向性"原则、本体论现象学对于现象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同时,中国创意写作学的学科体系、创意写作基础理论研究一直模糊不清。通过引入现象学的意向性原则与本体论现象学研究方法,力图为创意写作学学科与理论研究探寻一个新路径与方向。  相似文献   

11.
多模态语篇分析的兴起从符号和语篇两个层面拓展了传统语篇分析的研究外延,其中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建构起来的视觉语法为语篇中视觉符号的解读提供了操作框架。立足该框架,通过分析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主题海报的呈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成意义,移植性应用视觉语法分析方法的同时结合中国文化语境对其分析过程进行本土化填充,不仅能深化既有研究,也能为多模态语篇分析研究拓展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是关于意识的内在构造学说。意向性理论研究的是意识的指向性和构造性,即意识活动的主体如何带着特定的材料和意义通过意识活动指向意向活动的客体,并赋予意向客体以意义。意向性与意识形态紧密相关,意向性是意识的本质属性,意识形态是意向性的外在表现。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是从微观层面对群体意识形态的建构进行深入研究的。借助于群体化的方式,个体融入一定的群体之中,将群体规范内化为自我意识;借助于交互主体性的途径,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相互融合,从而使群体成员享有共同的心理认知和价值取向等意识形式。  相似文献   

13.
胡塞尔现象学是一门意识哲学,而内时间意识是诸意识形式中最基础的一种。在《内时间意识现象学》中,胡塞尔通过细致的分析,完成了对内时间意识之基本结构——由“滞留——原印象——前摄”共同构成的“现在域”——的描述,并且由此回答了奥古斯丁与布轮塔诺留下的“时间难题”。  相似文献   

14.
柏拉图试图在形上超越世界寻找真理的确定性;古代怀疑主义者则根本否定形上真理的存在,对于他们来说,现象界可信,却又无法构成知识的基础。既要寻找经验世界真理的确定性,又要回避超越性真理,胡塞尔于是利用了笛卡尔"我思"作为他的哲学起点,要在现象界建立一个绝对可靠的真理基础,由此他逐渐形成一种与自然科学和传统认识论非常不同的新的思维视角,把意识中的明白给予作为其哲学的绝对起点,从而也形成其现象学极为独特的方法论——把现象与本质都还原到意识领域。然而,当胡塞尔顺着这条路走向本质还原的时候,他恰好走向了现象学哲学起点的反面。  相似文献   

15.
关于意向的思想古已有之,近现代的意向性研究则由布伦塔诺所开创,他提出了第一种意向性概念:心理行为指向内存在对象(色声味等)。胡塞尔在继承和发展意向性研究中提出了第二种意向性概念:心理的感觉内容通过赋予意义而指向客观事物(可简述为心理指涉外物)。关于意向性的存在地位问题现在仍是众说纷纭而尚无定论。但有证据表明,意向性是后天形成的,是经由感知—动作协调过程结合学习—联想—回忆机制而形成,实为一种整体觉知效应。故意向性不能为心理的本质特性,心理的本质应是知(觉知),因为知乃是一切心理现象性命攸关的共性,有之则是,无之则否。而且,知也是最奥秘的心性,它不可定义,也难以用关系范畴和主客体模式来理解,只能凭借现象学方法来揭示其大义,由之证悟了明的境界和我的内在,开显了心的堂奥。若绕开知来论究心理意识将不得要领。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下半期被海德格尔描述成科学论再度昌盛的年代。科学论作为实证主义首先指英法社会学思潮,作为哲学的内在冲动则是从新康德主义一直到胡塞尔现象学的最高原则和最终目标。胡塞尔的现象学劳作,力图摆脱哲学的实证主义化和心理学化,他的哲学创获被海德格尔正确地概括为现象学的三个基本发现:意向性、范畴直观、先天。  相似文献   

17.
罗曼·英伽登是波兰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他师从胡塞尔,继承其现象学思想和研究方法,建立了其现象学美学的基本框架,构筑了独特的分跨三者的现象学美学系统,开创了一个新的美学理论的时代,对二十世纪西方文艺理论的研究和美学思想的推动发展作出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分析罗曼.英伽登的文学作品理论的特色和对后世文学理论建立之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胡塞尔的现象学中,处于悬搁背景下的意识的意向性是其核心内容。而在此后,受其影响的解释学,虽然从表面上看抛弃了意识的意向性,但是从更深层次来说,意识意向性的核心内容仍然被保留着。解释学的意向性思想是对胡塞尔意识意向性思想的某种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