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京味派小说的魅力不仅在于其浓烈的平民化色彩,更在于其通过口语化的幽默语言来表现的一种雅致、含蓄、舒展、雍容的北京文化。作为京味小说的源头,老舍以其作品的"北京味儿"、幽默和以北京话为基础的通俗、凝练、纯净的语言,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本文试图从京味派小说概述、老舍作品中的"京味"与幽默和小说中的"京味"与"京味"中的小说三个方面展开对京味派小说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王安忆的小说语言,有一股特殊的味儿,这是我喜欢其小说的主要原因之一。她的新作《一把刀,千个字》(《收获》2020年第5期)依然如此。但我这次是要给她鸡蛋里挑骨头。小说写到主人公陈诚的儿时,他跟隔壁的爷叔去钢铁厂洗澡,经历了他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工厂生活的一天,小说这样评说道:简直是犬色声马的一日,惊艳之余,还有些微犯罪感。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老舍的小说可以被概括为“京味”小说。这种小说不仅以北京市民及其文化作为题材对象,而且着地从文化心理视角对北京市民生活进行审美开拓,从而将他小说特有的喜剧性幽默与悲剧性、抒情性、世俗性等多种因素融合起来,并以“原味儿”北京市民白话表现出来,构成一种独特的文学类型。当然,“京味”小说在老舍小说中出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常永红 《成才之路》2012,(15):37-37
出身于市民阶层的老舍,远离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新文艺腔”,立足于民间立场,他的作品的“北京味儿”,以及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语言特色。老舍是“京味”小说的源头。《骆驼祥子》就是其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本文就他在《骆驼祥子》中运用其最具特色的语言艺术——“京味”的运用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5.
汪曾祺的小说独成一格,尤其是他小说的语言艺术令人称道.他的小说语言吸取了中国古代语言文学的精华,同时又借鉴外来文化的某些长处.他的小说语言讲究从众和脱俗,注重神韵,追求诗化效果,文字简洁、流畅、传神,富有感染力.他在文体上的成功实践,使他获得了"文体家"的美称.  相似文献   

6.
废名小说语言的隐喻性手法其实质就是为了弥合中西文学,打通诗与小说,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当废名在进行这项实验时,他就不自觉地趋向于雅可布逊体系中隐喻的一端,这就是废名小说"现代主义"色彩的由来。隐喻性的写作手法为废名小说带来了象征主义的因素。隐喻性的写作手法还为废名小说带来了超现实主义的因素。不过,废名创作中的"现代"色彩又不单纯是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其中还有中国古典诗学传统和佛教文化的因子。这里发生的是一种契合。废名在进行他的小说语言试验的同时,也有意无意地接上了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的传统,有意无意地利用和发扬了汉语"以神统形"的人文特征。  相似文献   

7.
莫言是当代中国最著名的的作家,他深受南美魔幻小说影响。在他的作品中,经常以中国传统魔幻因素与现实生活内容相结合,这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神秘、诡异、空灵特性。《生死疲劳》是莫言魔幻现实小说中的代表作,以生死轮回展示不同人与动物的视角体会。从莫言小说的魔幻元素形成,独特的语言叙述,魔幻色彩与现实生活三方面解析,有益于理解魔幻现实主义对莫言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姜惠 《学语文》2014,(1):47-48
汪曾祺是一位语言风格独特的作家,他对文学语言有独到的见解和精妙的阐述。他尤其重视创作实践中对语言的应用。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集中代表了他的语言主张,尤其是主张语言的内容性。他的小说清新淡雅、含蓄蕴藉,同时又充满民俗风情,有一种散文诗的美感。他的代表作《受戒》中的语象堪称小说灵魂之所在,去掉语象这篇小说也就失去了一切。  相似文献   

9.
罗姣 《文教资料》2009,(9):10-12
汪曾祺是一位语言风格独特的作家,尤其重视语言,在对语言的应用上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集中代表了他的语言主张,尤其是主张语言的"内容性",他认为"写小说就是写语言"。这种见解也实践在他的文学创作之中,他的小说清新淡雅,含蓄蕴藉,同时又充满民俗风情,有一种散文诗的美感。本文以《受戒》为例来分析他的小说语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正汪曾祺是一位语言风格独特的作家,他对文学语言有独到的见解和精妙的阐述。他尤其重视创作实践中对语言的应用。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集中代表了他的语言主张,尤其是主张语言的内容性。他的小说清新淡雅、含蓄蕴藉,同时又充满民俗风情,有一种散文诗的美感。他的代表作《受戒》中的语象堪称小说灵魂之  相似文献   

11.
巴赫金以语言为切入点,将社会现实生活与语言紧密结合起来,认为小说的语言是被社会现实生活化了的。实际上,他把小说等同为一种现实生活化的语言形式,认为小说具有杂语性和开放性两个特点。巴赫金小说本质理论体现了小说本质理论的一种发展趋向:追求开放中的互动与融合。  相似文献   

12.
汪曾祺其人其文,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都是一个"异秉".第一是他生世、性格的"异秉",和"水"的关系密切;第二是他小说观念的"异秉","小说是回忆";第三是他把语言推到极致,"写小说就是写语言".他的"高邮故事"集中体现了他小说的"异秉",寄托其"与众不同"的美学情感和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3.
"语文味儿"是什么?"语文味儿"并不是摸不着、看不见、非常玄乎的东西。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儿",就是说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要让学生从语言入手,从品味语言达到运用语言,达到语文素养的形成,最终积淀文化,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笔者认为现在的语文应该舍去花哨与浮躁,向"语文味儿"更浓处漫溯。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评论界,伊塔洛·卡尔维诺被公认为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意大利作家。在小说的诗化方面,他将诗歌艺术运用于小说创作,打破了二者间的界线,实现了二者的交叉与融合。这一创作追求对中国作家王小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把诗歌中富有音乐感的节奏、韵律运用于小说创作:二是语言的诗化:三是让诗歌直接进入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15.
人物语言是小说语言美学的考察对象。鲁迅小说中的人物语言以其凝炼、深刻在中国现代学史上独树一帜,尤其是他所熟悉的农民与乡村封建知识分子的语言更是潜用得与其身份、性格丝丝入扣,天衣无缝。章通过对闰土、祥林嫂两个农民和鲁四老爷这个封建遗老无声语言的分析,力求归纳出鲁迅小说人物语言营造的特色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汪曾祺的小说在现当代文坛上自成一格,作品中的语言艺术尤为人称道。文章以此为切入口,分析了汪曾祺小说平淡中见奇崛,讲究从众却又脱俗的语言特色。认为他的小说既汲取了中国古典文学语言中的精华,同时亦借鉴了外来文化中的妙处,其小说凝炼散发的艺术魅力,使他无愧于“文体家”的美誉。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贾平凹是一个独树一帜的作家。在他的小说创作中,贾平凹以自己独特的艺术经验和艺术趣味,进行语言的冶炼,使他的小说语言闪现出艺术之光。  相似文献   

18.
鲁迅——中国现代小说之父,他的小说不仅以其深邃的思想和广阔的内涵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国的进程,更以其独特的语言和超凡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因此,本文以鲁迅小说的语言为基本着眼点,以语言运用中的突出特点“博采众长”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两个大的方面,即一古今交融、文白杂糅,二中西结合、独树一帜,对鲁迅小说语言的“博采众长”这一特点进行简单的阐释。  相似文献   

19.
赛珍珠与中译者的关系张禹九中国人把外国作家以其本国为背景的小说译成中文,外国人把中国作家以其本国为背景的小说译成外文,都必然遇到并且必须解决因文化差异而带来的语言“隔层”问题。这是一般或普遍意义上的语言“隔层”问题。比如,马克·吐温是用他的母语为表达...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文学史上,作家阎连科是个颇具小说创作才华和极富创新精神的优秀小说家,被看作是近年“中国文学中绕不过去的人物”。他小说的语言充满特色,据笔者研究,其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听觉化、视觉化、嗅觉化、触觉化的形象语言,这些使他的小说在当代文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