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N1+所+V+的+N2”是“所”字结构的一种句模。“所”和“所”字结构字在汉语中出现频率较高,使用方法复杂,给汉日翻译带来极大不便,以至于使翻译仅仅停留在个人经验的层面,难以变成一种科学。为加速汉日翻译领域的研究,为“所”字结构的日译实践提供参考,笔者选取了“N1+所+v+的+N2’的日译”作为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
"N1+所+V+的+N2"是"所"字结构的一种句模。"所"和"所"字结构字在汉语中出现频率较高,使用方法复杂,给汉日翻译带来极大不便,以至于使翻译仅仅停留在个人经验的层面,难以变成一种科学。为加速汉日翻译领域的研究,为"所"字结构的日译实践提供参考,笔者选取了"’N1+所+V+的+N2’的日译"作为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3.
丘晓芬 《内江科技》2010,30(1):20-20,77
本文旨在突出商务英语广告翻译中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和改译应用的必要性。文章先提出跨文化和广告翻译的密切联系,后引出改译在翻译中作为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同时,针对如何应用改译和培养改译技能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蒋侠 《内江科技》2010,31(7):32-32,89
旅游资料具有传递信息和诱导行动的目的与功能,在翻译中根据目的采用相应的翻译方法。从译文预期功能考虑,旅游资料的英译应顺应英语语言文化的特点,充分考虑到英、汉旅游资料行文规范的差别以及英汉审美心理的差别,根据需要采用增译、省译甚至改写的方法,达到与原文功能相近的传递信息和宣传鼓动效果。  相似文献   

5.
章磊 《科教文汇》2009,(25):227-227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是洋务运动时期最大的宫办译书机构,翻译馆聚集了一批国内顶尖的翻译人员,通过译书开始了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大规模引进、传播和应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同时在译书中确立的一系列翻译方法也对中国近代翻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勍  何大顺 《科教文汇》2012,(22):146-148
翻译过程中的对等涉及读者反应及语言、文化背景等问题;新闻的独特性又决定了其翻译需有别于文学翻译等其他文本翻译。本文从新闻翻译实践出发,探讨如何在动态对等理论指导下,通过增译、减译和重组信息后的改译等策略,使译文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原文所传递的信息,同时使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有最大趋同的认知感受。  相似文献   

7.
在翻译中,语境是系统功能语言学里面的一个重要概念。语境论的核心是探索有效理解原语作者真实意思的途径并为翻译服务。按照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境的分类,分别从语言的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三个方面介绍了语境论在翻译中所起的作用,并试图通过对比《傲慢与偏见》的汉译本(李汝成译与青闰译)分析语境论的内容和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8.
龙臻 《科教文汇》2008,(27):90-90
大学本科阶段的日汉互译教学不必在翻译理论上大做文章,关键是要务实,解决学生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希 《科教文汇》2008,(29):93-93
不可译现象在翻译界一直是个值得争议的问题,在我国翻译教学中,往往忽视了不可译现象的存在。本文试从翻译理论和实践的角度,通过对“不可译”现象的分析来引发对翻译教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江静  张小柯 《科教文汇》2011,(20):164-165
传统的目语翻译教学存在种种弊端.翻译教学亟须观念上的转变。本文作者根据教学实践,摸索出一套全新的目语翻译教学方法。该方法有效实施的根本在于更新传统的翻译教学观念.提倡将翻译教学贯穿日语精读课程始终,全面提高日汉互译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翻译界长期以来对于可译性问题的争论,旨在分析可译性是必然的,思维、语言和共通的文化是可译性存在的前提,同时指出由于语言差异,可译性也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16,(13)
简单来说,翻译就是将另一种文化明确化的一种文化工作,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上的交际活动。任何一种语言都是长期演变而成,各有独特的精神、文化及其内涵,在进行翻译工作时,其可译性难免会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局限度。本文举例蒙汉翻译,从蒙汉两个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角度,对蒙汉翻译间的可译性限度问题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与探讨,并证实了蒙汉两民族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可译性限度问题。  相似文献   

13.
翻译类别有很多种,其中包括作家翻译自己的作品,即自译,这是翻译中并不多见的现象。通过对自译概念的介绍,首先回顾国内外的自译作家,然后选取林语堂的自译作品作为个案研究,在词语、句法、篇章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试图从林语堂的自译实践总结其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张莉 《科技创业月刊》2009,22(12):74-76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为实现交际目的和功能,舛原文做适当的增删以及改动都是可行的.目前我国城市公示语在翻译中存在着许多错误,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应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在公示语翻译中采取套译、仿译、简译、不译、创译等策略.  相似文献   

15.
卫佳 《科教文汇》2013,(7):112-112,115
本文从功能主义目的论的角度出发,结合电影《阿凡达》字幕中文翻译中的大量例证,旨在探索研究减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运用。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对电影《阿凡达》字幕的中文翻译中运用到的减译策略进行了分析整理。将字幕翻译中常用的减译策略分为删除、简化、压缩和简化改译四类加以研究。并最终得出研究结论,即在翻译电影字幕这种受到时间空间限制的文本时,减译是一种高效手段;而目的论则证明了减译在字幕翻译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杨玲 《内江科技》2009,30(2):40-41
随着中日交流的扩大,电影的相互引进成为两国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电影片名日译时,由于影片内容、中日两国文化背景等多个方面的差异,除了少部分影片能够直译以外,大部分片名都需要意译或者创译。了解片名日译手法特征,有助于为我们今后的翻译提供更多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可译论与不可译论之争存在由来已久。现试从哲学理论、英汉习语翻译实践与文化趋同三个角度对翻译的可译性进行论证,从而证明翻译不仅可译而且对当今世界各国的相互交流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不可译论的根源来于对翻译过程中遇到困难的畏惧,译者应不畏艰难,为译出精彩译文而努力耕耘。  相似文献   

18.
乔迎新 《金秋科苑》2010,(22):136-136
在翻译中异化翻译方法尽量保持源语的信息,以原文读者为中心,能够把源语的文化最大限度传递到译入语当中,丰富译入语的文化。而归化是以译入语的读者为中心,遵守译入语语言文化和当前的主流价值观。在翻译界对这两种翻译方式哪一个为主的问题也进行了较有深度地论辩。本文从翻译策略的角度,对异化、归化进行了重新思考。笔者认为采用哪种翻译方法要看文本的类型,对这两种翻译方法应该进行最大限度的整合,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9.
何晗平 《科教文汇》2008,(34):52-53
关于翻译是否可能的问题,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提出了三种不同的观点:绝对可译论、绝对不可译论和相对可译论。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翻译必然会造成文化亏损和语言美的损失。因此,语言的可译性是相对的,完全等值的翻译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20.
陈朝阳 《科教文汇》2008,(18):178-178
翻译的不可译性是翻译界讨论的焦点。翻译时,语义往往会有所流失,即原文中表达的意义在译文中保留得不完全,只能传达一部分。本文针对这种不可译性,从文化的角度结合理论基础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指出了文化的相互渗透会逐步缩小翻译的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