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法国人德布罗意1924年发表电子波动理论文集,首先提出电子和原子中的其他物质组成都具有波动性,并进而提出微观物质也应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物质波思想,解决了原子内的电子运动问题,获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物质波理论,得到爱因斯坦的首肯,并后来成为薛定谔波动力学的理论基础。德国人海森堡1925年建立量子理论第一个数学描述—  相似文献   

2.
人物简介: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于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则于上世纪70年代发展成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此外并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卓越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正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纳斯和他的助手费利姆用液氦冷却汞,当温度下降到4.2K(﹣268.95℃)时,发现水银的电阻完全消失,他们将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电性。自此,超导电性研究在物理学领域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与超导相关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已经颁出了5次(这里未计入201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该大奖的一部分工作与二维超导直接相关),相继有10人获此殊荣。新型超导材料的探索和发现,不但具有潜在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介绍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自由电子激光高技术,以及它在凝聚态物理中的可能应用,展望了它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并讨论了自由电子激光在凝聚态物理基础研究方面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凝聚态物理研究固体、液体、液晶、玻璃态和其他非晶态物质的性质,包括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磁学等性质.所研究的对象按照性质分类可以是金属、半导体、超导体、电介质、磁性物质等.凝聚态物理是固体物理向前发展把液体等包括进来的结果,它并不是简单地对这许多物质的各种性质的研究的总和,而是把物理学的基本原理(量子力学、统计力学等)应用到由大量的(10~(23))原子、分子以相当强的作用(~0.1—10ev/原子)结合而成的凝聚态物质。实  相似文献   

6.
王能平研究员,1993年9月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博士学位。1993年9月至1995年8月,在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原物理二系)博士后流动站做研究工作;1996年1月至2001年1月,在西班牙巴斯克大学材料物理系和马德里自治大学凝聚态理论系做博士后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80年代以来,凝聚态物理学取得了巨大进展,研究对象日益扩展,更为复杂。一方面传统的固体物理各个分支如金属物理、半导体物理、磁学、低温物理和电介质物理等的研究更深入,各分支之间的联系更趋密切;另一方面许多新的分支不断涌现,如强关联电子体系物理学、无序体系物理学、准晶物理学、介观物理等。从而使凝聚态物理学成为当前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并且,由于凝聚态物理的基础性研究往往与实际的技术应用有着紧密的联系,凝聚态物理学的成果是一系列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器件,在当今世界的高新科技领域起着关键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经福谦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凝聚态物理学家,长期从事爆炸力学和凝聚态物理专业的研究工作。 从1960年开始,经福谦教授在内爆动力学领域的研究中,对半球模型实验提出了“严重稀疏范围”的概念及其设计方法,后经实验验证成立,从而增强了半球实验的意义及其应用范围,对加速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月 《百科知识》2016,(4):35-38
正多次获奖的个人和机构到2015年,在诺贝尔奖115年的历史中,有4人两次获奖,有一个机构三次获奖,另一个机构两次获奖。两次获奖的4人是,居里夫人、约翰·巴丁、莱纳斯·鲍林和弗雷德里克·桑格。波兰裔法国女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是第一个在不同领域获奖的人。1903年玛丽·居里、皮埃尔·居里和亨利·贝可勒耳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贝可勒耳是因为发现天然放射性,玛丽·居里和皮埃尔·居里是因为对贝  相似文献   

10.
余海若 《今日科苑》2007,(21):52-55
美国人拉比1937年发明核磁共振法,用分子束核磁共振的方法来确定核磁矩,1939年利用这个方法对质子及氘核的磁矩和光谱进行了精密测定,发现氘核具有四极矩,获194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根据他的理论,50年代诞生了核磁共振仪,并导致了原子种、微波辐射和激光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王辉 《科学中国人》2006,(12):88-88
作为物理领域的专家,二十多年来,郭胜利教授一直从事物理教学与凝聚态物理——光信息材料领域的研究工作,并取得骄人成绩。凝聚态是指物质固态和液态的统称,在地球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除了阳光和空气,其余都是以凝聚态的形式存在,这足以看出研究凝聚态物理对人类的重要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一家公司研制成一种可以调整度数的电子眼镜。这种眼镜的镜框中装有一台微型电脑 ,眼镜的镜片是用一种特制的玻璃制成的 ,可以根据佩戴者的需要通过电脑调整镜片度数 ,因此它可供近视程度不同的人使用可调度数的电子眼镜  相似文献   

13.
神奇电子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电子眼睛和电子耳朵已经问世好几年了,现在又造出了电子鼻。电子鼻的基本构造大体与鼻子相同:有一系列能察觉空气中分子的传感器和电脑相连,由电脑鉴别它们传递来的信号。虽然目前研制的电子鼻的灵敏度还不能和人鼻相媲美,但是它已显示出许多超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科学发展史上,有这样一个引人注目的往事:1905年,爱因斯坦揭示了“第一种波粒二象性(光的波粒二象性)”,1916年密立根对此进行了验证,两人分别在1921年、1923年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23年,德布罗意揭示了”第二种波粒二象性(电子的波粒二象性)”,1927年戴维逊和小汤姆逊对此进行了验证,这也令他们分别在1929年、1937年摘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十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聚合物凝聚态的多尺度连贯研究”的立项背景、项目所研究的基本科学问题、科学目标、对学科发展的意义和项目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自从19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和医学生理学奖首次颁布以来,总共只有三对夫妇共同获此殊荣——其中两对是居里家族的荣耀。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夫妇获1903年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7.
《今日科苑》2014,(2):14-15
<正>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的研究"获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以赵忠贤、陈仙辉、王楠林、闻海虎、方忠为代表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国家实验室(筹)(以下简称"物理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研究团队因为在  相似文献   

18.
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阿尔贡国家实验室的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俄国莫斯科莱伯多夫物理研究所的维塔利·金兹堡和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教授安东尼·莱格特,以奖励他们在超导和超流理论方面的先驱性贡献。  相似文献   

19.
路德维克·弗莱克,微生物学家。如今在国际上,他被广泛地认为是库恩思想的先驱和科学社会学的创始人,但在国内却鲜为人知。本文通过梳理弗莱克的思想和前人对弗莱克的研究,浅析了其在中国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超导电性是指许多材料在低温下电阻完全消失的一种物理现象。超导电性的研究一直是凝聚态物理的重要课题,对基础理论创新和应用技术发展两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自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Onnes发现超导电性以来,已经有5次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和超导相关的研究。1986年铜氧化合物超导体的发现,掀起了全球高温超导研究的热潮,中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