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晚唐咏物诗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托物讽世和托物伤怀之作比过去明显增多,而借物言志之作大为减少。从诗歌形式看,寓言体咏物诗和咏物组诗出现了不少。中晚唐咏物诗在题材开掘和立意创新方面也有新的发展。白居易、李商隐和罗隐,是这一时期于咏物诗创作最有成就的三个诗人。  相似文献   

2.
咏物诗的发展源远流长,元稹咏物诗扣住物象的内在特质和外在特点,融入诗人的思想情感,富于时代精神.元稹是中唐重要的诗人,是元和体的代表,与白居易并称"元白",在中唐诗坛影响甚大.元稹的咏物诗鞭笞官场险恶的奸徒,批判宦官专权的罪行,赋予了咏物诗独特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3.
教学设想本堂课主要谈谈在鉴赏古典诗词中咏物诗时常用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关于咏物诗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咏物诗包括借物抒情诗、托物言志诗和哲理诗;狭义的咏物诗就是指托物言志诗。为了便于掌握,本堂课主要谈狭义的咏物诗的鉴赏。  相似文献   

4.
教学设想 本堂课主要谈谈在鉴赏古典诗词中咏物诗时常用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关于咏物诗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咏物诗包括借物抒情诗、托物言志诗和哲理诗;狭义的咏物诗就是指托物言志诗。为了便于掌握,本堂课主要谈狭义的咏物诗的鉴赏。  相似文献   

5.
咏物诗词只是以客观的"物"为吟咏对象,或借物抒怀,或托物寓意,因此必须仔细审视诗人用意,才能达到鉴赏的目的.反观近些年,高考对咏物诗的考查频率较高,2002至2008六年高考共考查了11首咏物诗,选取的大都是以物喻人、形神兼备的咏物诗.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高考咏物诗的鉴赏指导?  相似文献   

6.
咏物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门类,南唐承晚唐咏物诗余绪,留下了大量咏物之作。南唐文人借咏物描写自己怀才不遇、身世坎坷的不幸遭际,抒发人生感慨,也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社会升沉的浓厚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所咏的是将要归去的燕子。但诗人并没有工细地描绘燕子的体态和风神,而是借叙述与议论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是一首寓意深长的咏物诗。  相似文献   

8.
《橘颂》、《弹歌》与咏物诗的创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巅  肖玉林 《湘南学院学报》2005,26(1):43-45,54
将《橘颂》与《弹歌》作一番比较,显示屈原的《橘颂》才真正完成了咏物诗的创格。《弹歌》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咏物诗,其咏物意象是物象的再现,《橘颂》则借橘的吟咏,创立了咏物原则和咏物境界,奠定了中国咏物诗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咏物诗的写法类型大致有二:一类是无所寄托单纯咏物的;另一类是有所寄托体物寓意的。细分起来,前一类有偏于写形、偏于写神、形神兼备等三种写法;后一类则有托物拟人、缘物写情、借物论理等写法。唐宋时期的咏物诗,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咏物诗写法类型的基本特色。  相似文献   

10.
刘伶借饮酒表现生活中狂放不羁的个性,白居易借饮酒表现政治上与世无争的态度;刘伶多写醉酒后忘怀尘俗,白居易多写醉酒后飘然欲仙。好饮,对刘伶来说,断送了前程;对白居易来说,保住了官位。  相似文献   

11.
萧纲赋考论     
现存萧纲赋按内容可分为述志赋、抒情赋、咏物赋、宫体赋、游戏逞才赋五类,其中宫体赋最有特色。萧纲宫体赋的描摹程式是由咏物到咏女性,写作倾向上只为描摹而描摹,不动感情。由此推理,萧纲对赋的理解相当通脱,题材无所约束,描写无所顾忌,符合其"放荡为文"的文学观。《悔赋》作于侯景乱中,是萧纲少有的严肃主题的作品,萧纲借此痛定思痛、批判现实,表达勘定战乱、中兴国家的信心。《悔赋》与宫体赋主题截然不同,这对于反思宫体文学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杜甫之咏物诗,托意深婉、比兴无端,诗作充满浓郁的主观色彩。其情感意蕴主要以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抒发渴望用世和悲悯苍生的衷肠、叙写漂泊中的乡思之苦为主要内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诗人的心路历程,体现出其非凡的诗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顾贞观咏物词,形神兼备,以咏物抒情寄意,艺术成就颇高.其艺术特色主要有三:独抒性灵,极情之至;贵真尚朴,清新自然;工于用典,咏物言情.  相似文献   

14.
张戒在《岁寒堂诗话》开篇即提出"言志为本,咏物为工"的诗学观点,这一命题便是整部诗话理论观点的核心。以言志为本,是张戒《岁寒堂诗话》的论诗宗旨,同时他又提出"不期于咏物,而咏物之工,卓然天成"的理论理想,将"言志"与"咏物"并举,发展了儒家传统的"诗言志",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当时诗坛上受苏、黄影响极大的诗歌专意于补辍奇字与讲究用事押韵的不良风气。  相似文献   

15.
艳情和咏物是词体发展中最重要的两种创作类型,在南宋时呈现出交融的创作态势,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以艳笔来咏物,主要体现在咏花之作中。二是借咏物抒发艳情。这类词在表达男女之情尤其是相思离别时,并不直接用艳语而是借咏物来传达,以姜夔咏梅、咏柳词最为典型。三是咏物与艳情交叉重叠。这类词以艳笔咏女性身体、女性物品,或所咏之物与女性活动不可分割。艳情与咏物互相交融的创作倾向,不仅是词体本色特质的反映,同时也是词体雅化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6.
人生后期的曹植至少受到了来自以下四个方面的困扰:遇谗被疏,性命之忧,四处迁徙和有志难伸,并因此体验到了巨大的生命苦闷。上述状况对曹植后期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其笔下的事物皆染上了浓厚的主观色彩。我们若要全面而形象地理解曹植后期的悲剧性生命处境以及由此引发的生命苦闷,则仅仅从其部分直抒胸臆的诗篇求之显然不够,也许其数量众多的咏物诗、闺怨诗、游仙诗等才是更好的考察对象。因为从本质上说,这些诗歌均是生命苦闷的象征。  相似文献   

17.
庾信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坎坷的生活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赋作达到了这一文体的最高成就,其思想内容主要包括咏物写景、吟咏艳情和悲感身世、伤怀故国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在南齐,谢朓的咏物诗不仅数量最多,且成就最高,对于创作技巧的磨炼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谢朓咏物诗不仅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亦代表了从山水诗到宫体诗的过渡,具有重要的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圃词苑晚香馨——评田同之的《晚香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同之晚年致力于词学之道,既有理论著述《西尉词说》,又有创作成果《晚香词》集。遵照词要“别有寄托,另具性情”的词学主张,《晚香词》集中的作品,虽少重大社会生活的题材,却是词人躬耕西圃、苦心孤诣之作,清新婉丽,寄托遥深,艺术水平很高。叶恭绰的《全清词钞》选录了他的三首小令;《晚香词》集中的作品按题材大致可分为咏物词、登临怀古词、唱和题照词;另外还有一首《莺啼序》长调。  相似文献   

20.
在词史上,高观国是一位颇具争议的词人,在宋代颇具词名,但到了清朝对他的评价则多为"不称"之辞。拟立足于文本,主要从独特的吟咏之物和独特的表现技法出发,以此来看待高观国咏物词的独特之处,以及对高观国咏物词所取得地位的正确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