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7 毫秒
1.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体系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发展演变的因素中,除了社会结构、经济和意识形态等因素外,还包括政治文化主体构成、发展演变历史以及地域文化等因素,由此形成了极为丰富的政治亚文化。各种政治亚文化相互组合,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体系。各种亚文化之间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2.
杨莉 《天中学刊》2007,22(6):122-12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一定的政治文化基础,政治亚文化作为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状态及其与主流政治文化的关系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文化环境。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变过程中,政治亚文化呈现多样化态势。社会主义政治亚文化,既存在传统政治文化,又存在外来西方政治文化,这种态势对和谐社会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民主政治建设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应当高度重视和谐的政治亚文化的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的两种亚文化(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外来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文化)对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消极影响。我们应该培育适合中国国情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治文化,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提供文化动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一个家族所在的地域文化是家族赖以成长的环境,以曹操为首的曹氏家族无疑与家乡谯沛之地的地域文化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谯沛之地有着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其悠久的军事政治传统、道家文化、酒文化与药文化对曹氏家族在政治统治、思想学术、家族门风、文学创作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高校校园亚文化作为校园主流文化的补充,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多样性等特征。不良亚文化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负面影响。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必须大力弘扬主流文化,引导和培育积极健康的亚文化,努力改造不良亚文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边疆地区的地域形象与边疆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统治者都有自己不同的边疆观,这是边疆地区地域形象形成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统治者的边疆观,充满着地域偏见,并深刻影响到边疆地区地域形象的形成,更重要的是影响到边疆地区的建设与发展。这个问题的产生既有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复杂因素,也有自然地理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设和谐的政治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政治文化体现了对现实的变革性、对传统的创新性、精英与民众的不协调性和发展的内源性。因此,必须在中心政治价值与亚文化共生,传统政治文化的创新和保持理性追求与文化理想之间的张力中,实现政治文化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文化,首先要坚持主流政治文化,化解、避免政治文化的危机。其次要警惕政治亚文化的威胁,防止邪教、伪教的影响。同时,清醒认识权威转型社会危机,培养参与型的公民文化,弘扬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内容,大胆吸收和借鉴西方政治文化中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交融、激荡,各种思潮交织、交锋,文化生态面临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的文化生态中运行,并与其形成双向建构。在主文化与亚文化渗透、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斗争、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共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激荡、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交织的现实境遇中,思想政治教育要增强文化自觉、践行文化使命,积极弘扬主文化、引导亚文化、抵制反文化、创造新文化,努力建构和谐的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0.
新疆、西藏等民族地区一部分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度不时发生问题,影响了该地区发展,也为国外民族分裂势力的分裂活动提供了某些口实,制约着国家的和谐社会构建.究其原因,政治文化认同是一个重要方面,即少数民族政治亚文化与主流政治文化的差异、以至碰撞为其根本因素.因此,需要通过政策认同、利益认同、文化认同的努力来实现少数民族政治亚文化与主流政治文化的融合,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Keith Morrison 《Compare》2006,36(2):249-264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ensitivities of conducting educational research in small states and territories, where the very act of conducting research, aside from its purposes or focuses, is itself a sensitive matter. The paper takes a ‘critical case study’ of Macau and examines cultural, educational, political, micro‐political, interpersonal and practical issues, overlaid by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ulture, that must be factored into the planning and conduct of research in the territory. It suggests that compromises and trade‐offs have to be made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in small states and territories, and argues that researchers must anticipate a range of problems in advance, and, through ingenuity, networking and sensitivity, overcome them. The magnification of sensitivities in small states and territories contributes to their special educational ecology; investigating these is frequently an interpersonal as well as a research matter.  相似文献   

12.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要建立在对大学生亚文化的认识基础之上。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群体,从大学生的媒介生活与流行文化、大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大学生的政治立场与政治观念三个维度,对大学生亚文化进行分析。调查发现,大学生的信息偏好存在娱乐化倾向,人生观存在“利己主义”倾向以及政治关注度偏低等现实问题,并以此为出发点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开展教学行动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要力求教学形式多样化,坚守核心价值不动摇,同时提高大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度。  相似文献   

13.
In Hungary, where fine arts and high culture in general were the focus of educational efforts of art teachers for more than 150 years, educational reforms begun as a result of political changes in 1989, represent an overwhelming challenge. Art teachers of teenagers ready to modify their curricula need insights into the emerging teenage subcultures their students are part of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ir visual world and incorporate this in art eduction. The authors of this paper have collected case studies of symbolisation processes of young peopole between 14–18 years of age and undertaken two large questionnaire surveys on the visual environment of adolescents. This paper contrasts international youth styles as recorded by T. Polemus in UK and P-A Maset et al in Germany with Eastern European trends, summarises results of the Hungarian surveys, and outlines teaching efforts that accommodate the visual language of youth subcultures in order to help adolescents further on the road towards a creation of self.  相似文献   

14.
政治文化与政治意识是政治学的一对基本范畴,中外关于政治文化与政治意识的涵义存在着诸多的观点和看法。政治文化的层次结构有政治意识层次、政治心理层次、政治价值观念层次。在政治文化结构中,政治意识占据着最高层,对整个政治文化起着统率的作用,它决定政治文化的质。政治文化与政治意识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其作用是多方面的、复杂而广泛的。  相似文献   

15.
英国伯明翰学派早期亚文化研究探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亚文化研究是伯明翰学派早期最有影响力的研究之一,它奠定了早期伯明翰学派在西方学术界的地位。通过运用社会学、人类学中的民族志学、符号学和结构主义等理论方法,学派成员把研究的焦点放在“亚文化”的建构过程、亚文化群体与母体文化的关系、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亚文化之间进行“对抗”与“收编”的历史过程。保罗·威利斯、迪克·赫伯狄格和安吉娜·麦克萝碧等人的研究成果代表了伯明翰学派早期亚文化研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Rather than look at children as they move between culture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child protagonists of The Ear, the Eye, and the Arm as they move within their own culture. Although this multi-cultural novel is from the science fiction genre, the psychological reality of encountering different peoples holds true. Tendai, Rita, and Kuda are unique characters: they live in isolation within their own culture. This isolation allows the children to experience each segment of their culture as if they were outsiders to it. Both the narrator and narrative are set up to help the reader find the various subcultures visited as lacking—this despite several overt statements about not making judgments. In the end, what could be a novel of understanding and acceptance turns out to be a terrific adventure story, but rather typical in that any culture that is not the protagonist's own is dangerous and inferior.  相似文献   

17.
田纳西威廉斯自己的文学创作始终致力于表现"脆弱的美丽"和"残酷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欲望号街车》也同样呼应着这一主题,它关注了美国主流文化下被边缘的亚文化个体以及他们所面对的残酷现实。在这一戏剧中,作者藉由布兰奇的个人悲剧命运,控诉了美国现当代社会的主流文化对亚文化进行迫害的事实。布兰奇作为亚文化的符号和代表所遭受的不公与残酷,揭示了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压制和破坏。  相似文献   

18.
政治和谐是指宏观层面的整个政治系统、中观层面的政治子系统以及微观层面的政治系统内部各政治元素的协调发展状态。政治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文化具有政治规范引导作用、政治凝聚整合作用和促进政治稳定发展的作用。政治文化是促进政治和谐的内在动力。加强先进政治文化建设,即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富有和谐理念的政治文化,以及政治社会化机制的建设,对促进政治和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重要内容。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民族文化不断交流、交融、交锋。基于综合国力的强弱对比,文化实力形成强弱之分。文化弱势国家的文化安全受到多方面挑战。文化强势国家从政治文化、经济文化、意识形态、传统文化及文化产业发展各个层面对文化弱势国家的文化安全造成重重威胁。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安全出现了诸多隐患,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