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愉快、幸福的能力,教育既追求未来的幸福,也关注现在的幸福。学生的幸福要以幸福校园、幸福教师、幸福课堂为前提。为此学校提出了"幸福教育",通过对幸福理念的认同,践行了"幸福环境、幸福团队、幸福教师、幸福学生",打响了幸福教育的品牌。  相似文献   

2.
张明芳 《生活教育》2014,(19):107-109
淮安六中秉承"构建幸福校园,成就幸福人生"的核心办学理念,牢固坚持"以爱和责任,让每一个人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核心价值追求,培养"有爱心,有尊严,有情趣,负责任"的现代社会公民。寓爱于教,寓情于教,把幸福教育的理念,体现在各项教育活动之中,上升到教育理论的层面。初步形成有特色的校本教育观、校本管理观、校本质量观,并由此构成学校幸福教育的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荣成市幸福街小学始建于1990年,是一所省级规范化学校。多年来,学校秉承"为师生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学生享受成长的快乐,教师实现专业的发展,学校提升教育的品质"为总目标,凸显六大重点:营建"精美雅致、温馨和谐"的幸福校园,彰显"赏识互助、润泽生命"的幸福文化,争做"身正学高、敬业乐教"的幸福教师,打造"教学相长、自主合作"的幸福课堂,实施"张扬个性、才艺双全"的幸福课程,培养"仁爱谦和、智慧阳光"的幸福学子,唱响幸福教育的品牌之歌。  相似文献   

4.
正幸福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践,是通过教育的途径实现人们对幸福的追寻,并在追寻中获得幸福。幸福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从小学会体验幸福、感受幸福,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为实现其幸福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学校实施幸福教育,应构建具有幸福特色理念的课程,并将其作为实施"幸福教育"理念的核心载体和重要途径。在这一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把"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成长需求"、"以  相似文献   

5.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与学生各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与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这种将幸福视为最核心和最终极价值理念的教育就是"幸福教育"。我们提倡以"幸福教育"为理念引领,就是以"幸福"为指向、为核心、为目标,建设幸福学校,做幸福的教师,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德育大环境下,"幸福教育"理念已进入各大学校教育活动之中,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幸福教育"理念蕴含于幸福教育活动中,必然需要从高屋建瓴下移到脚踏实地,弘扬传统文化,落实立德树人,渗透角角落落,浸润师生心灵,富足精神世界,丰盈智慧源泉,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让教育因幸福理念的注入,重焕生机。  相似文献   

7.
谈论幸福教育,首先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一是何谓幸福教育?从形上之维来看,幸福教育应该是符合人的自然状态和天性,遵循德性的要求,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教育。二是幸福教育何以可能?从形下之维来看,幸福教育首先要体现为一个师生精神愉悦的过程,其次要有一套公平正义的制度设计,最后要建立一个科学可行的幸福教育指标测量体系。三是我国的幸福教育如何得以实现?幸福教育的实现与很多因素有关,如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制度、教育的方式方法等等,但从我国来看,当下最为关键和根本的在于党的执政理念、领导方式的转变以及国家整体改革的顺利推进和教育治理模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正>追求教育的幸福,不是一种教育内容,也不是一种教育方法,它是一种教育理念、理想与追求,是回归教育本原的终极追求。把教育当作一件幸福的事来做,通过教育的途径实现对幸福的追求并在追求中获得幸福,不断提升师生的"幸福指数",共同迈向幸福之境,应成为每一个校长努力的方向。与此同时,能让师生获得幸福感的校长也必定是幸福的。那么,作为校长,如何办幸福的学校,同时使自己成为幸福的校长呢?做一个引领学校幸福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幸福,是人人追求的一个永恒话题.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特殊活动,其终极目标也必然指向幸福.当前,"幸福教育"也成为了教学理念新的发展取向,而幸福课堂是对新课程改革的有力回应,引导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在教学实践中也得到了相应的重视.本文阐述了幸福教育的涵义,并分析教育与幸福两者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构建幸福课堂的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幸福教育?笔者认为,幸福教育就是让在学生走进校门的一霎那,便能够感受一种庄严的教育意境。其实,揭示幸福真谛的只能是真正感恩幸福、创造幸福的人。树立科学的幸福观、培养师生感知和创造幸福的能力,是学校教育的重任。沈阳市第七十二中学在幸福教育理念的感染下,确立以"一三五"现代学校发展模式为起点、以高洪茂精神为引领、以全面提升管理质量为过程,最终实现幸福教育这一总目标的"四位一体"学校顶层设计愿景,促进学校的  相似文献   

11.
走进幸福校园,体验幸福教育,创造幸福未来。作为二七区幸福路小学的校长,近年来我带领全体师生紧紧围绕"办幸福教育享幸福人生"这个中心理念,以创建文明校园、书香校园、幸福校园、多彩校园为抓手,进一步树立"幸福教育"的品牌,突出质量、品牌、服务三大主题,在幸福教育理念与实践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研究。一、精心打造文明校园1.开设幸福礼仪校本课程,每周一节课,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礼仪,规范每日行为。2.  相似文献   

12.
“幸福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是对幸福学习、快乐成长的诠释。它虽不是由福建省厦门市公园小学创生的,但却是该校认同并孜孜以求的。几年来,学校在持续践行“幸福教育”办学理念的过程中,促进了师生健康幸福地成长,也因此获得了全方位的发展。一、设计顶层理念,让学校发展有方向学校希望师生在校内的生活是幸福的,在校外是会追求幸福的。  相似文献   

13.
根据院区领导制定的"高位提升,惠及全民"的战略目标,中国教科院专家组组长孟万金教授立足"幸福中国"大背景,率先提出了"先让学校幸福起来"的先进理念,吹响了幸福教育的冲锋号。此举得到了鄞州教育局和有关部门及广大校长教师家长的积极响应,专家组制定了《幸福教育区域规划》和《幸福教育区域战略蓝图》,将"幸福教育"确立为鄞州区教育综合改革的主题和主线,并由局长挂帅成立了幸福课堂联盟。为将幸福教育不断推向深入,引领全国幸福教育发展方向,孟万金教授与"幸福学校国际联盟"核心专家一道研发了幸福课堂、幸福学校标  相似文献   

14.
"幸福课程"作为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蒋王小学最为重要的教育载体,在实施"幸福教育"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在新的教育发展阶段,幸福课程的落地开花,涉及文化认同、理念更新、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个性发展等诸多层面,学校要有规划力、执行力、研究力,打造师生共享幸福的高品质校园。  相似文献   

15.
幸福教育已成为良好教育的代名词。作为"奇迹"出现的学生、富有责任感的教师、作为文化的、知识的、道德的共同体的学校是幸福教育的源泉。幸福学校和幸福教育,就是要让追求真理的幸福流经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和肌肤。  相似文献   

16.
魏华 《中国德育》2014,(1):51-51
正狮岭小学在"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指导下,以培养学生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为目标,不断创新,在教育中感受幸福,在幸福中享受教育,形成了五大德育特色。过渡年级巧"衔接"为促使学生顺利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从小学过渡到初中,学校开展了深港两地幼小衔接研究和深港两地小初衔接研究。在小一新生中,举行"我的经验分享会""倾心会",以谈话和游戏的形式让学  相似文献   

17.
马丽群 《学子》2014,(7):18-19
幸福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践,是通过教育的途径实现人们对幸福的追寻,并在追寻中获得幸福。幸福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从小学会体验幸福、感受幸福,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为实现其幸福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学校实施幸福教育,应构建具有幸福特色理念的课程,并将其作为实施"幸福教育"理念的核心载体和重要途径。在这一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把"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成长需求"、  相似文献   

18.
《中学教育》2013,(4):17-20
"教育幸福"在当前教育界广泛流行,但对它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站在教育学立场看,教育幸福的特殊性在于对学校中师生的成长与发展的强烈关注,并逐渐成为引领学校发展的价值愿景。然而,教育幸福的达成是复杂的,受多方因素的影响。站在学校管理者的立场来看,需要将"教育幸福"当作推进变革的实践形式,确定达成的基本路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9.
《教育》2014,(9):82
正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什么?——追求人生的幸福。四川省成都市磨子桥小学分校校长杨国兰和老师们给出了这样的答案,这,也是磨小分校人孜孜追求的教育理想。磨小分校地处成都市武侯区晋阳街道办五大花园,创办于2007年9月。在新的社会历史时期,磨小分校鲜明地提出了"幸福教育"办学特色。围绕"让每个孩子享有幸福的童年,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学校遵循以人为本,强化人本管理,树立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团队意识,经营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使学校成为"学生体验幸福童年,教师享受教育幸福"的精神家园。在"幸福"理念的感召下,近年来,磨小分校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行走在一条内涵发展之路上。学校以活动为载体,先后开展"幸福教育大家谈""幸福故事大家讲""幸福讲坛""我心中的幸福""我们心中的幸福学校"等活动,教师们对"幸福教育"  相似文献   

20.
学校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幸福完整的个人,但是反思当下的教育实践,幸福和教育的关系被严重割裂:在学校唯分数至上,知识高于一切;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生命尊严得不到保障;在社会本位价值观的影响下,学生个体的价值需求被压制。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场域中,学校应该构建幸福教育的理念和教学管理模式,教师要积极发挥自己的感染带动作用,做一个幸福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学生要培养幸福能力,学会主动发现幸福、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