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0 毫秒
1.
文章在深入分析知识中介内涵与机理的基础上,提出知识中介的3种模式,其中知识中介者网络模式是最重要的一种。对于知识转移过程来说,概念本身是有价值的隐性知识,概念关联结构同样是有价值的隐性知识。基于知识中介的关键就在于将知然类型知识的显性化问题转换为知人类型知识的显性化,将搜索隐性知识本身转换为搜索拥有相关隐性知识的专家或组织成员。形式概念分析是一种很好的知识可视化工具,概念格可以用来描述专家拥有的知识体系结构,从而帮助知识中介者快速选择最适合的专家。  相似文献   

2.
知识转化灰箱模型与企业知识管理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基于知识管理理论和认知学理论,对隐性和显性知识转化过程进行了深度剖析,提出了“假隐性知识”、“假显性知识”的概念和知识转化过程的灰箱模型,并阐述了该模型在制定企业知识管理策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组织隐性知识认知过程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揭示组织成员对组织中隐性知识的认知过程是组织知识管理理论研究的基础内容.结合组织知识管理的实践,将组织隐性知识分为技术类、认知类、决策类、个性类和信仰类,结合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分析并阐释了组织成员对每一类隐性知识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4.
对知识和知识创造与转化过程的管理是现时代赢得竞争优势和企业运作的哲学,但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过程中应避免陷入一些似是而非的陷阱。从创新和隐性资产管理的角度比从信息技术的角度研究知识管理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可以促进创新和变化。知识管理系统可以促进知识管理过程和创新过程而促进知识管理。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知识管理办法。即使有关公司所面临的问题是相似的,这些不同的公司可能也会采取不同的知识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5.
王娜 《科技创业月刊》2010,23(6):118-120
概念是人类进行知识表达的一种手段.数据库知识发现的过程就是将数据库中蕴含的知识形式化为有用概念的过程.而概念格正是从数据中进行概念发现的有力工具,用来发现数据中隐藏的知识模式.基于概念格理论提出了一种从形式背景中获得所有形式概念的算法,并根据构建的概念格提取蕴含规则.  相似文献   

6.
知识管理视野下的隐性知识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本文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简要的描述,发现知识管理研究和实践中明显存在着重显性知识轻隐性知识的倾向。这与隐性知识在知识管理中所起的作用极不相称。本研究通过对知识的分类和对现有隐性知识概念的梳理,对隐性知识有了一个较全面的界定,并认为隐性知识管理的内容和任务主要包括隐性知识的识别、隐性知识的开发利用以及隐性知识的保有和创新这三个大的方面。  相似文献   

7.
由于缺乏适宜理论基础的支撑,当前图书情报界对知识服务存在许多模糊认识。通过对与知识服务相关的概念和原理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知识服务是能更深入、更全面满足读者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需求,促进读者与知识进行更好交流的服务。图书馆需要在深刻认识知识服务并处理好与文献服务、信息服务关系的基础上,以知识交流为中心并大力提高馆员的隐性知识水平,开展知识服务。  相似文献   

8.
KM中隐性知识管理策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建华 《情报科学》2006,24(5):762-766
针对现有KMS模型对隐性知识缺乏有效组织与管理的现实,本文首先对隐性知识的概念进行了阐释,提出了隐性知识的获取策略;进而对隐性知识的表示与存储问题做了深入探讨,提出基于知识地图之专家定位器和隐性知识社会化理论的解决方案与策略,以指导企业KM的具体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9.
从剖析隐性知识的研究现状出发,指出隐性知识研究遭遇困境的一个原因是在研究路径上局限于知识的表达维度,而忽视理解维度。认为社会交互过程中隐性知识虽然无法明确表达自身,但是却可以通过其他类型的知识予以解释,以达成交互双方对隐性知识的理解。借鉴哈贝马斯提出的主题知识和非主题性知识概念,本文提出知识的二维分析框架,探讨通过从理解维度引入新的研究路径,深化对隐性知识的研究,进而促进隐性知识的转化、转移和共享。  相似文献   

10.
使用突变理论和CBFKC模型解释隐性知识(知识云)转换到显性知识(知识块)的转换过程,提出隐性知识云转换到显性知识块的一般转换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餐饮行业中企业自身知识创造的模型,为企业实践活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高鹏  安立仁 《科研管理》2015,36(11):131-138
隐性知识表征直接影响隐性知识的传递与共享,隐性知识异于显性知识,其难以通过命题符号准确和完整的表征,但这无法否认其在人脑中的存在性。文章从认识论视角出发,通过个体隐性知识表征模型论证了隐性知识是人的知觉中关于事物之间联系与特定情境的整体心像。在信息论及隐性知识表征模型的基础上得出了隐性知识的传递模型,其由隐性知识源、隐性知识输出映射、隐性知识展示、镜像、信道、隐性知识感知、隐性知识输入映射和隐性知识宿八个部件构成,隐性知识传递通过这八个部件完成从隐性知识演示到隐性知识吸取的完整传递过程。隐性知识传递的目标是最小化隐性知识条件熵,最大化传递主体间的互隐性知识量。  相似文献   

12.
企业内部隐性知识流转网络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单伟  张庆普  刘臣 《科学学研究》2009,27(2):255-261
 隐性知识高效流转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运用社会网络理论和方法研究企业内隐性知识流转是一个崭新的视角。本研究从社会网络理论和方法出发,将企业内部成员之间隐性知识流转关系作为社会网络进行定性和定量综合分析,以HRB部门隐性知识流转网络为例,对该网络的结构及特征进行测度和分析,揭示了网络结构及特征对企业内部隐性知识流转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隐性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成为人们参与竞争的重要资源,对隐性知识的挖掘以及合理转化为能被人们掌握、利用的有用知识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到隐性知识转化中,分析其在隐性知识转化中的技术优势,从创建学习环境、构建技术平台、提供实现技术、模拟自主行为等四个方面详细地论证了虚拟现实技术在隐性知识转化中的重要作用,设计出一种有利于隐性知识转化的虚拟现实系统,试图以一个新视角探求原有隐性知识转化中的困境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隐性知识转移是知识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行为,是实现知识的资本性功能的有效方式。知识理论中关于隐性知识转移的研究目前仍停留在宏观理论领域,缺乏对微观层面的应用性探讨。隐性知识转移模型与激励理论中的委托—代理模型存在着天然的拟合性,但是,基于理性经济人前提下的完全合约理论对隐性知识转移行为不存在实质性的指导作用。借助于莫里斯—霍姆斯特姆模型的简化形式,通过对互惠性假设下与经济人假设下隐性知识转移行为的博弈均衡的对比分析可知:基于不完全合约的互惠性激励措施在隐性知识转移活动中更具有现实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隐性知识的混沌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钢焰 《科学学研究》2007,25(Z2):369-374
隐性知识是知识管理的核心问题,目前对隐性知识的研究范式限制了研究思路和方法的拓展。混沌理论是现代非线性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科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工具和手段。本文以混沌理论的一般原理作为方法论,探讨了隐性知识的混沌特征及在知识管理中的意义,旨在为知识管理和知识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主体隐性知识转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将主体隐性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从隐性知识主体、组织、隐性知识受体三者在隐性知识转化过程中的行为角度出发,分析了主体隐性知识转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主体隐性知识转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该模型从定量的角度描述了各因素对企业知识存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企业隐性知识管理国内外研究述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冷晓彦 《情报科学》2006,24(6):944-948
隐性知识是创造新知识的重要源泉,从企业隐性知识的内涵与特征、测量与获取、对国内外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研究进行述评,能作为一个组织获取竞争优势、持续发展的资源。转化模型、转化障碍、转化方法、转化环境等方面分析了目前隐性知识管理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组织内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机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ITKT)是组织内隐性知识转移的主要方式,直接关系到组织核心竞争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本文依据知识特性和转移具体方式两个维度,将知识转移划分为正式显性知识转移、非正式显性知识转移、正式隐性知识转移和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4种类型,比较了它们的特征。分别从个体间、个体与团队间、个体与组织间、团队间、团队与组织间5个视角,分真隐性知识和伪隐性知识两种情况,考察了组织内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的过程机理,建立了过程模型,提出了组织内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的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19.
金勋海 《科教文汇》2012,(23):53-54
"缄默知识"作为一种"隐性知识"与作为典型材料的"视点"有互为表里的关系,视点的选择要兼顾教师和学生两方"缄默知识"的差异。"视点"的通透性要依靠"隐性知识"作为动力,同时视点的选择也会影响"隐性知识"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王秀红  刘源 《情报科学》2006,24(3):475-480
隐性知识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源采,本文在阐述了主体隐性知识转化障碍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影响主体隐性知识转化的因素,并应用解释结构模型对这些因素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与评价,文章结合某企业的具体实例,重点探讨了该方法的应用及结果分析,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