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档案是文化积淀的产物,是文化进步的证明,是文化发展的遗产,其在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和难以替代的文化地位。档案工作应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利用自身文化优势,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档案的文化作用。一、充分认识档案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重要作用档案是民族记忆的文化基因,是国家历史的宝贵载体,被誉为文化瑰宝、文明之母,它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是国家主权和民族  相似文献   

2.
档案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传统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精神和文化的重要标识,是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蕴含着一个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想像力和文化意识,展现了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特有的生存方式、生活智慧、思维方式、想像力和文化意识,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族群文化生命的密码,也是维护国家独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拥有自己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3.
现代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格局,存在着各种文化元素。世界各国的文化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碰撞融合,各种不同的文化得以交流、沟通和互动。文化是民族和国家的基础和核心,全球化的加快,各民族国家之间的交流也日益增多。文化帝国主义则利用各种契机和手段,极力地进行文化渗透和侵略,旨在宣传自身的道德观、价值观和社会制度、生活方式。本文认为,应当从加强实力发展大众文化,强化民族自身意识,维护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以及加强国家国际传播能力等方面来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4.
张志新 《传媒》2008,(1):74-75
一个优秀的民族,必然具有熔铸于民族精神之中的优秀民族文化;一个没有优秀文化的民族,绝不可能具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党的十七大向我们提出的战略任务.新闻媒体是生产精神文化产品的专门机构,是国家文化的基础产业和主要传播渠道,在建设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过程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6.
顾晓晖 《新闻窗》2008,(1):43-44
一个优秀的民族,必然具有熔铸于民族精神之中的优秀民族文化。“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任务。新闻媒体主要生产的是精神文化产品,是国家文化的基础产业和主要传播渠道,在建设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过程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7.
沈强 《出版广角》2014,(15):30-32
正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对内、对外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支撑,而出版业是形成文化软实力的基点和起点。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民族文化"走出去"是一个划时代的大命题,这个命题涉及的领域、范围与层面极为广泛。所谓软实力是相对经济和军事等硬实力而言,是指能影响一个集体及个人意志  相似文献   

8.
档案,作为"人类的记忆",其内涵十分丰富,是文化的"母资源";从社会意义上而言,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的重要载体。档案文化是在挖掘历史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发展地方文化的过程中的再丰富、再发展、再繁荣,是对传统文化的再挖掘、再创造和再升华。济宁市档案局五项并举:宣传先行、丰富资源、举办展览、积极编研、网络助力,深度开发档案文化资源,有力地促进了济宁文化名市建设。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也是一个国家不断克服困难、向前发展的精神支柱,更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来文化源源不断地涌入我国,对我国本土文化带来了巨大冲击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出版业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与使命.为了将文化传承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我国出版业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提升和...  相似文献   

10.
扎根基层,已经从事文博事业30年的王瑞霞,谈起文博工作,仍然激情满怀。正是流淌在血液里的热爱与自信,让她在文博道路上固本开新、行稳致远。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博事业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承载的就是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1.
文化记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共同记忆,是确立民族身份认同和建构"想象共同体"的重要根基.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和互联网的崛起,文化记忆在被不断地遗忘和解构.电视媒体作为主流媒体,肩负着重构文化记忆的重要使命.本文以央视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为例,认为《国家宝藏》从仪式化、符号化、娱乐化三个方面重构了文化记忆,用现代的方式激活了古老的文化基因,引导大众关注并传承历史文化,打造了文化综艺节目的新标杆.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电影是中国电影文化不可缺少和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动画电影需要重视民族题材的开发和创新,提升中国民族题材动画电影文化的魅力和审美价值,从而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13.
何海涛 《大观周刊》2010,(41):23-23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文化体现着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关系民生的幸福指标。  相似文献   

14.
关于社会转型期我国档案文化建设与发展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和智慧的重要承载体,其中包括档案资源文化、档案组织文化(服务文化)、档案制度文化、档案理论思想文化等组成部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档案文化整体水平往往是其社会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从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历史角度看,忽视或轻视档案文化建设的后果,不仅会使一个国家和民  相似文献   

15.
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传统文化是根、是魂,是民族和国家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和源泉。传统文化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和提炼,留下来很多灿烂精华,闪耀着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灿烂光芒。弘扬、传承传统文化,应当从儿童教育开始,让孩子们从小就能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润。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始终秉承"文以载道,心系青少;书以传世,追求品质"的出版理念,致力  相似文献   

16.
宛茹 《东南传播》2018,(5):24-26
文化记忆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以文化方式记载和传承的共同记忆.《国家宝藏》作为文化记忆的媒介载体,通过对文化记忆从选择、激活到再生产的联动机制,创新了文化类电视节目重塑文化记忆的手段,在彰显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凝聚民族共识、建构民族身份认同、提升国人文化自信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文化”基本特征,提升档案馆文化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国庆 《中国档案》2004,(10):49-51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地区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的根源,在当今世界上先进文化已经成为引领社会进步的旗帜。作为国家法定文化事业机构的各级档案馆,了解、认识“文化”概念及其与档案馆的关系,研究文化的基本特征,对于主动发挥自身优势,凸现其特有的文化功能,具有指南和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是维系国家存在、发展、强盛的原动力。当今世界,文化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中央审时度势,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把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发展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  相似文献   

19.
李珊  陈卓 《东南传播》2014,(5):133-13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本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与习俗。民族文化的进化与发展,也是历史的一种选择。正是由于这种多元的民族文化,造就了我国社会各民族信仰及价值观念的多样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全球化战略日益完善,广告作为这种战略的一个文化与观念的传播载体,也日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中国是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因而我国的广告也要尊重这种文化的多样性,因地制宜,实施本土化战略,以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节日是最富有人情味的文化,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是传统文化的亮点,正如谚语中所说的:“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民俗学、人类学、美学以及文化学研究中,传统节日都是重要的研究对象。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民族文化的个性化和集中表达,反映了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心理和道德习俗,对民族文化系统的运行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从人类道德文化发展的历程来看,传统节日所蕴含和承载的伦理意义异常丰富,具有强化民族记忆、对民族共同体成员实现道德濡化的积极功能,是现代城市生活的人们最应理解和传承的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