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灯波 《安康学院学报》2012,24(2):49-51,61
反垄断法是反对、限制垄断和保护竞争的法律制度,是现代经济法的核心组成部分。我国的反垄断法已经颁布并实施,同时在某些特殊的行业或领域内,该法也确立了适用除外制度。本文从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的涵义入手,探讨了适用除外制度在伦理道德、有效竞争、公平与效率、社会本位等方面的价值取向,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反垄断法是国家对市场进行规制的重要法律 ,其主要目标是维护社会整体利益 ,基本目标是维护自由、公平的竞争秩序。在我国 ,反垄断立法所规制的对象应当是经济性垄断和行政性垄断。知识产权是法律赋予权利人的一种合法垄断权 ,一般作为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而存在 ,但知识产权的滥用则属于经济性垄断 ,我国在制定反垄断法时 ,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对该行为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3.
垄断对经济发展作用的双重性是适用除外制度生成的经济基础,结构松散、形式灵活及以社会整体利益为基本价值取向是适用除外制度的基本特征;修补反垄断法的不足是适用除外制度的基本作用,建议运用适用除外制度加速我国反垄断法的立法进程。  相似文献   

4.
反垄断法中的适用除外制度,是世界各国反垄断法共有的法律制度,其基本作用是修补反垄断法的不足。尽管我国反垄断法已经出台,但其中对反垄断适用除外制度却规定甚少。本文分析了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的含义、特征和适用范围等问题,以期对我国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的确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美德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垄断法除外制度允许特定情况下垄断行为和垄断状态存在,该制度在反垄断法中必不可少。美国和德国分别是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英美和大陆两大法系的典型代表国家。从立法形式,具体内容包括卡特尔、对外贸易、知识产权和一些特殊形式等以及适用程序上对两国的适用除外制度做比较, 可以看出两国的反垄断法对除外制度都作了详细规定。尽管因国情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式,但都体现了对这一制度采取趋于严格的态度,同时也体现了积极利用这一制度为发展本国经济服务的初衷。  相似文献   

6.
准确地界定反垄断法的规制范围是确保反垄断法科学、有效地维护市场秩序的关键。本文认为:应当将行为主义作为确立我国反垄断法规制范围的基本路径。基于此,文章认为,我国反垄断法的具体规制范围包括经济垄断、行政垄断和知识垄断三个层次。文章最后指出,建立科学的适用除外制度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垄断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其存在有一定的经济和法理基础,具有积极效应的一面。规定反垄断适用除外制度是各国立法的必然,也是一种先进的立法技术。我国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的豁免对象应当结合我国国情、国际上的先进立法和世贸规则进行确立、实行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国有经济在我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其享有的垄断地位受到《反垄断法》的保护,但是其擅自利用垄断地位阻碍竞争的行为,《反垄断法》应当加以限制,这并不属于《反垄断法》适用除外范围。但在具体适用过程中,国有企业的行业立法与《反垄断法》的协调问题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9.
建立和完善保护公平竞争的法律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作者结合我国正在进行的反垄断立法的理论与实践,对竞争、垄断、反垄断法进行了一般的理论探寻,着重探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垄断及法律对策,提出制定我国反垄断法的基本构想。本文是作者硕士学位论文概要。  相似文献   

10.
知识产权通常被定义为人们因其智力成果而依法享有的专有权,主要包括专利权、专有技术、商标权和版权.知识产权因其正的外部性需要保护是作为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制度存在的.但是,如果这种保护被不适当地扩大,使得知识产权权利人利用知识产权的垄断属性取得市场垄断地位而限制了正当竞争时,知识产权即从法定的垄断权转化为反垄断法所规制的垄断行为.可以说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之间存在着博弈的关系,这种博弈体现在两者之间既有促进创新的一致性,又包舍潜在冲突的矛盾性.而如何使这种博弈达到最佳均衡点则要看国家实施的政策厦法律条文的制定.  相似文献   

11.
知识产权制度的设立是为了促进科技发展与激励创新,进一步推动社会进步。反垄断法是市场经济国家基本的法律制度,其出发点就是反对垄断和保护竞争。知识产权是法律赋予权利人合法专有权,一旦遭到滥用,就会产生垄断,损害社会福利。反垄断法与知识产权制度二者只有保持均衡,既能激励创新又维护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2.
反垄断法的域外效力,是指作为国内法的反垄断法适用于一国主权范围之外的外国企业的情况.它是反垄断法的空间效力和对人效力的扩展.一般来说,反垄断法是国内法,适用国内法域内效力的原则.但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国际市场的逐渐形成以及国际范围内竞争的日渐加强需要反垄断法具有域外适用效力.目前,各国对于反垄断法的域外效力的态度已经从强烈反对和抵制发展到逐渐通过立法予以认可.我国反垄断法在第二条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垄断行为,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的,适用本法",确立了我国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制度,在今后的执法中有效地实现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效力将对保护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合法权益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保护竞争、不保护竞争者是反垄断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反垄断法并不直接保护中小企业,而是通过对不法垄断行为的制裁、适用除外和豁免等方式,客观上为中小企业创造一个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从而间接地起到保护中小企业的作用。我国反垄断法应借鉴国外的经验,对保护中小企业参加市场竞争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专利许可权是一种具有垄断性的权利,是法律所赋予权利人以合法的垄断,但随着社会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先取得了专利权的企业往往滥用专利许可权以获得市场支配地位并排除、限制竞争来赚取巨额利润。因此,对专利权利用制度的规制也逐渐纳入各国反垄断法的内容之中,并日益受到重视。从反垄断法视角出发,对专利许可制度的垄断性及反垄断规制进行探讨,并从立法与实践上对专利许可制度的反垄断规制提出有效的完善建议,将有效规制专利权人的垄断行为,促进市场经济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火车上的食品价格往往比其它地方高出三分之一以上.公众对此反响颇大,普遍认为这是一种垄断现象;同时这种现象也牵涉到很多公共事业垄断的问题.反垄断法虽已出台,但其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仅有界定而没有明确界限,尤其在法律适用除外部分对价格的规定甚少,留下很大的探讨空间.  相似文献   

16.
反垄断法宽大制度适用主体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大制度作为破解垄断协议执法困境的一项重要举措,应当以确定性的适用主体为前提。按照宽大制度实施的原理,垄断协议能否被实施主体竞相揭发,给予宽大可否换取更多违法主体被制裁,是确定宽大制度适用主体范畴的依据。基于此,经营者、相关个人、行业协会及相关胁迫者应当被确定为我国宽大制度的适格主体及不适格情形。同时,我国宽大制度适用于个人和行业协会时,还应当以法律对上述主体与经营者介入的垄断行为实行双罚为要件。  相似文献   

17.
行政垄断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在我国有着一定的滋生土壤。我国反行政垄断方面的法律还不够完善。行政性垄断应纳入反垄断法。在未来的反垄断法典中,应包含反行政垄断之内容,建立严格的行政性垄断法律责任制度,设立高度权威性和独立性的具有准司法机构性质的反垄断主管机构。  相似文献   

18.
行政性垄断行为源于行政权力的滥用,是我国推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的顽疾,但我国理论界和司法界对即将出台的《反垄断法》是否应当对行政性垄断行为作出规定仍争论不体.本文在阐明行政性垄断的法律概念、特征及其危害性的基础上,论证了我国《反垄断法》应当对行政性垄断行为予以规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反垄断法的域外效力,是指作为国内法的反垄断法适用于一国主权范围之外的外国企业的情况。它是反垄断法的空间效力和对人效力的扩展。一般来说,反垄断法是国内法,适用国内法域内效力的原则。但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国际市场的逐渐形成以及国际范围内竞争的日渐加强需要反垄断法具有域外适用效力。目前,各国对于反垄断法的域外效力的态度已经从强烈反对和抵制发展到逐渐通过立法予以认可。我国反垄断法在第二条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垄断行为,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的,适用本法”,确立了我国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制度,在今后的执法中有效地实现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效力将对保护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合法权益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反垄断法是我国目前正在酝酿的一部保护自由竞争的法律。因而探讨反垄断法的调整对象垄断的含义,了解垄断成因与现实表现形态,区分垄断与非垄断的界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