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突破国际话语弱势还原中国国家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009年以来,以传播新闻信息为己任的中国媒体频频成为国际主流媒体聚焦的目标.2月23日,<中国日报>正式推出美国版,路透社详细报道了该报与纽约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共同举行特殊开钟仪式进行庆贺的盛况;4月20日,<环球时报>创办英文版,英国<金融时报>、美国<纽约时报>记者登门采访;7月1日,新华社试开播英语电视新闻,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华尔街日报>等西方媒体连续刊发消息.  相似文献   

2.
"二十一世纪国际新闻的变迁:数字技术的影响力"国际新闻学会议于2009年4月14~16日在香港举行.本次会议由香港外国记者协会和香港浸会大学联合主办.美国<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时代周刊>,英国<金融时报>、<亚洲商报>、<亚洲周刊>、<亚洲前哨>以及"路透社"等新闻机构均派出代表参会,他们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学研究者共同探讨了在全球化的影响下,数字媒体技术的文化动力与国际新闻学发展与变迁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谎言与真实     
新闻的真实为所有新闻人所追求.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媒体的表现却让人有理由怀疑:一直以坚持新闻的真实性为傲的美国媒体是否是一直戴着面具的伪君子?本文选取的两个人物皆出自当今美国的顶尖媒体:近乎疯狂地制造虚假新闻的<纽约时报>记者杰森·布莱尔,对新闻真实性要求近乎苛刻的<洛杉矶时报>的记者索尼亚·纳扎里奥.似乎他们中的哪一个都难以真正代表美国新闻人,但从他们的事例中人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判断:媒体对真实的追求从来都是社会对诚信的追求的镜子.  相似文献   

4.
"刊登所有适合刊登的新闻",新闻同行对这个口号是再熟悉不过了.它出现在每一份<纽约时报>的报头下. 1896年,阿道夫·奥克斯接办<纽约时报>,当时正值便士报风行、黄色新闻泛滥,为了扭转低俗化的报道倾向,突出自己报纸的风格定位,他提出要作庄重、严肃的新闻,而"刊登所有适合刊登的新闻"便是奥克斯新闻追求和办报理念的体现.<纽约时报>自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媒体口号的形式与包含的理念则随着报纸的发展而传遍全球.  相似文献   

5.
<新闻记者>2008年第8期刊登了唐远清<从汶川地震后"母爱短信,,的报道看媒体的转载核实责任>一文,提出转载媒体要承担与首发媒体同样的核实责任,如果转载了虚假新闻应当承担与原发媒体同样的责任.之后,该作者在<新闻记者>2009年第2期发表的<对新闻打假者的困惑的辨析与反思>一文(以下简称"唐文")中,再次强调了这一观点,并将自己坚持这一观点的理由"归结到一点":媒体的天职就是"报道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6.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危机证明了专门的能源报道记者的重要性.不幸的是,3月11日灾难发生时,美国并没有多少记者在场.<纽约时报>能源和环境报道的资深记者马修·沃尔德(Matthw L.Wald)是少数现场记者之一,该报对这次灾难进行了出色的报道.  相似文献   

7.
日前参加了北京新闻奖优秀新闻作品的初步阅评,恰值美国新闻最高奖普利策奖(2009年作品)揭晓,并刚刚看到了德国报业新闻写作最佳形式奖(2009年评出)的译文,信息交集中感悟感慨交集,所获所思述于此,愿为正在新闻实践进行时的职业记者、编辑参考,并作为<职业记者,要到新闻现场去>(<新闻与写作>2010年2月号)的续篇.  相似文献   

8.
曾湘琴、胡志华、冉继军[18]则运用荷兰学者凡·迪克的新闻话语分析法和框架理论分别对2003年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C)、今日美国(U.S.A Today)和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对华报道进行了分析,指出美国对华报道除了受到国家利益的驱使之外还受到西方中心主义和西方对华刻板印象的影响.邱林川用建构主义理论框架和仪式性传播模式分析了<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洛杉矶时报>从1999年到2001年关于李文和案的报道.  相似文献   

9.
自2008年3月14日拉萨发生严重的骚乱事件以来,美国主流媒体对我国西藏问题(包括由此引发的抵制北京奥运会的事件)纷纷进行了长篇累牍的报道,事件发生后的一个月内,美国大报<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的报道都多达100多篇.对一向不太关注国际事务的美国媒体来说,以如此大的规模来报道一件本属中国内政的事情,其力度可谓空前.  相似文献   

10.
1934年10月16日晚,八万名红军战士跨过江西境内的于都河,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战略转移--长征.对此,当时的中国报纸没有任何报道,而<纽约时报>也是事隔一个月才有篇6行字的消息.50年后,<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沿着红军长征路线步行,重新体味老一辈革命者在长征路上遇到的种种困难,看看革命老区的人们现在生活得怎么样.与此同时,一位美国记者也正在费尽心机地考证长征路上的每一个细节.他就是美国著名的新闻记者和作家、曾担任<纽约时报>副总编的索尔兹伯里.  相似文献   

11.
真实、客观、公正是新闻的生命所在。传播假新闻,不仅误导受众,而且会降低媒体在公众心目中的信任度,甚至影响其生存。世界媒体中知名的品牌、去年获得7项普利策奖的《纽约时报》,在今年5月自揭疮疤,披露年轻记者布莱尔至少制作了36条假新闻。这竟占他在过去10个月中发表的73篇报道中的一半。在世界上颇有影响的《纽约时报》竟发生这样的丑闻,让世人尤其是新闻界震惊。由此,布莱尔自食其果,辞职离开《纽约时报》。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纽约时报》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记者布拉格,将实习记者的作品,署上自己的名字发表。此事也在5月被揭露,…  相似文献   

12.
2010年9月8日,<纽约时报>主席和发行人苏兹伯格在伦敦宣布,"我们最终将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停止<纽约时报>的印刷,日期待定."老牌权威纸质报纸的即将消失,不但发出了普通读者需要改变阅读习惯的信息,也发出了新闻行业必须面对新挑战的信号.这种信号无疑是令人吃惊和痛苦的.我们从一些媒体的报道中也能看出,当传言<纽约时报>将在2015年正式停止印刷时,美国人普遍为之愕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美国"两报一刊"--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时代周刊>(亚洲版)以及英国泰晤士报2010年涉华报道的阅读分析可以发现,与往年相比,以这些报刊为主的西方媒体的涉华报道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西方报纸,知名如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英国<泰晤士报><卫报>等等,都有专门的讣告新闻版面,有专门的编辑和记者,也有著名的讣告撰稿人,更多的城市报和社区报里,讣告新闻也是一块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美国总统特朗普新闻发言人禁止《纽约时报》和其他一些媒体参加白宫新闻发言人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这标志着美国联邦政府和美国媒体之间的关系开始破裂. 在一个经常标榜新闻自由的国家,出现这样的事件不同寻常.对于美国总统来说,拒绝接受美国主流媒体的采访,是因为在总统竞选期间,主流媒体“一窝蜂”支持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商人出身的他在竞选中几乎是单枪匹马,浴血奋战.《纽约时报》和其他主流媒体毫不掩饰自己的政治倾向,在总统选举处于胶着状态的时候,不断披露特朗普的丑闻,从而使这位总统带着争议进入美国白宫.  相似文献   

16.
2010年以来,印度媒体接二连三地发表关于中国威胁印度的虚假报道,英国广播公司甚至用"歇斯底里"这个词评价这一现象.例如九月、十月间,两则新闻左右了印度民众的对华认知:其一是<印度斯坦时报>报道称"印控克什米尔军官贾斯沃尔访华被拒,中印两国军事交往被取消";其二是<印度快报>援引<纽约时报>报道,称中国向巴控克什米尔派遣驻军.  相似文献   

17.
余婷 《新闻实践》2009,(9):29-30
2009年,报业举步维艰.作为日报补充的全球著名新闻周刊也面临重重危机,美国<时代>周刊被迫推出网络定制服务,<新闻周刊>拟转向高端读者,<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沦为月刊.与此同时,其竞争对手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广告和发行业绩却独树一帜,依然立足于以出版纸质杂志为主,对数字媒体从不热衷.本文拟探讨新闻周刊困境下<经济学人>的突围策略.  相似文献   

18.
2009年,报业举步维艰,与此同时,全球一些著名的新闻周刊也面临重重危机.美国三大新闻周刊--<时代>、<新闻周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遭遇广告和发行量双下滑,<时代>被迫推出网络定制服务,<新闻周刊>拟转向高端读者,<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变为月刊.而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广告和发行业绩独树一帜,成为当今世界少有的依然立足于以出版纸质杂志为主的新闻周刊.本文拟探讨新闻周刊困境下<经济学人>的突围策略.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最近在新闻界被津津乐道的案例:美国<编辑与出版商>杂志2010年5月25日报道,据美国媒体审计机构的一项最新研究报告显示,自从2007年被新闻集团收购后,<华尔街日报>的读者数量已增长了20%.在经历过世界金融危机后哀鸿遍野的世界报业中,<华尔街日报>逆势上扬.  相似文献   

20.
李强 《中国广播》2011,(4):21-24
美国的假新闻(fake news),常被公众当作“愚人节玩笑”,多数为花边新闻。《纽约时报》记者杰森·布莱尔(Jayson Blair)和朱迪斯。米勒(Judith Miller)的造假丑闻是新世纪以来美国新闻界最大的丑闻。在关国,新闻报道的准确主要靠媒体自律。这两起丑闻,显示出美国某段时期新闻界自律与他律的缺失,以及美国的“新闻自由”与记者的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