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泓业 《少年文摘》2011,(11):84-87
"偏才"只道是寻常"富二代"的标签我记不得是哪个媒体最先给我贴上的了,我为此纠结了不少时间,后来想想,算了,你们爱怎么贴就怎么贴吧,反正连我无法选择的出生日期,都已经被贴上了"90后"的标签,天天在网上挨骂。但是我自己是怎样的人,我自己清楚,哪怕我是一个"90后"  相似文献   

2.
<正>暖暖的太阳,照耀着自己的心。真的,我有自己的小太阳,不管遇到什么事总能解决。就算是再大的困难也没问题,因为我的小太阳会帮我的。暖暖的,这种感觉真的很棒!——题记暖,这个字眼在自己的心中从小就是一种感觉而已,就像在冬日的时候,有一道暖阳照在自己的身上一样。可现在觉得"暖"不再是单纯的感觉,我慢慢开始体会到。暖是一种味道。从小开始我  相似文献   

3.
我们是"90后",可为什么要给挂上"火星人"的名字呢?其实我们还不是一样,每个星期的每一天,我们都要重复简单枯燥又从无更改的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4.
读懂自己     
陆子涵 《良师》2011,(10):24-25
人生百态,总像云彩般变幻无穷,这也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几分色彩。我们要享受这色彩带给我们的斑斓,去分享那一份份惊喜,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去读懂自己、丰富自己、超越自己。只有读懂自己,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正确地认识自己、悟透自己,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将自己馈赠给泥土,然后再从心爱的草根中生长出来,沐浴阳光、雨露。让自己迎着暴风骤雨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5.
"90后"宣言王佳睿:我们满腹经纶却不做"呆秀才"张慕清:我们的脑子并没有坏掉,只是喜欢这么调侃刘路:我们有太多的自尊需要去维护叶卉:"90后"就是想法奇怪了点,做法离谱了点,头脑发达了点,行为敏捷了点陈薪宇:激烈的社会竞争造就了我们"90后"表里不一的本质卢汉雄:吉春的酷理当由自己买单  相似文献   

6.
我们好玩的表象下藏匿着一颗认真的心,而在认真的内心深处则充满了天生的不羁。我们是这样一群孩子,生于1990年,今年刚刚成年,勉强算是"90后",可是因为入学较早,从小便和"80后"生活学习在一起。我们叫自己是"在‘80后'和‘90后'夹缝中的孩  相似文献   

7.
何峰 《大学生》2013,(9):41-41
正"故事"有时是一种局限,比如有被害者心态的人,会错过与别人真诚交流的机会。但"故事"也可能是一种解放和动力,比如当孩子因为自己的努力而被鼓励和认可,从而更加相信成功和认可都是自己可以通过努力而改变的。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故事"中。我们甚至不能够选择我们要生活哪一个"故事"。我们脑中的"故事"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一遍一遍地回放着,不断被强化。我们通过这"故事"去理解世界,决定如何行为。对我们来说,"世界就是这样"。我们就像生活在水中的鱼,浑然不觉水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我们尝试过很多事情,但很少尝试将自己当做自身的起点,也当做自身在这个世界上的起点。王小波在1978年给李银河的情书中这样写道:"我们生活的支点是什么?就是我们自己。自己要有一个绝对美好的不同凡响的  相似文献   

9.
从你的来信看,你似乎很为你的"完美主义"而烦恼。一方面,"完美主义"几乎已经成为你的一种行为习惯,成为你生活中的重要"指导原则",另一方面,"完美主义"似乎又给你惹了不少麻烦:得罪了最好的朋友,又让自己疲惫不堪,还会耽  相似文献   

10.
对"认错"这件事,你持什么样的态度呢?在生活中,你是不是觉得,承认自己错了并不那么容易,要向别人道歉就更难了,因为这样很"没面子"?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不只是你,就连爸爸妈妈、长辈老师有时候也不能"免俗"哦。可是,在作文里,"认错"就是另一种状况了。纵观同学们的"认错"来稿,可以总结出两个特点:1.认错的过程简单突兀;2.认错的程度夸张煽情。具体说来,通常是因为某个人的几句话,我们就"幡然醒悟";认识到自己错了之后,我们的反应不是"流下了悔恨的眼泪",就是把行为的负面影响上升到特别高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正有一首歌唱道:"岁月在晨昏中悄悄流去,身上的伤痛需要擦洗,放慢一点奔波的脚步吧,要把微笑送给自己……"把微笑送给自己,就要为匆匆奔波的脚步减压,我们曾为自己平平常常的生活而自卑,在心灵的库房里堆满沮丧和叹息。其实,我们已经为创造美好的人生尽了最大的努力,至于生活给我们多少回报,让我们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那都是生活本身的事情,有时并不能完全由我们自己作决定,我们可以赞美他人的成功,羡慕他人的富有。但绝不可以轻视自己的平凡,  相似文献   

12.
如果哪天在大街上看到一群像疯子一样的孩子,你一定不要过分惊讶,只要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哦,这就是传说中的‘90后’呀!"张扬、疯狂,我们就是这样。出生在90年代的我们,与其说是我们自己造就了自己,还不如说是这个时代给予了我们灵感。生在这个时代,一切都由自己主宰,流行的是个性!我们穿着打着洞的泛白牛仔裤,穿着完全不属于自己  相似文献   

13.
给自己打分     
第一次给自己打分,觉得很新鲜,又很有难度。到底打几分呢?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大大的问号。唉,怪不得有人说:人最了解的是自己,最不了解的也是自己。我想给自己打90分,因为我想起了那个下雨天降国旗的事情。那天,我在妈妈那儿做作业,回家时天快黑了,  相似文献   

14.
认识你自己     
<正>《吕氏春秋》中有这样一段话:"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了解外面的世界,首先必须认识你自己。《孙子兵法》里也有一句名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但是细作比较你会发现,"知己"要比"知彼"更为重要。因为"彼"是一个"变量",  相似文献   

15.
我给自己取的笔名叫"老枪",是因为我就像一把枪,我的生活跟枪一样,子弹一打出去就响了。我对任何人都这样讲,我的生活如此。我跟所有的高中生一样,读书、写字、梦想着进入大学,然后工作。而在"90后"这个圈子里,却有着我不平凡的生活。我疯狂、愤青、写书、另类。我做了超越同龄人的事情,打工、电影、行走,我都一一尝试过。作为中国的"90后",我不是炫富的一代,也有了点声名,但在学校,我只是一名戴着眼镜的平凡学生,很普通。  相似文献   

16.
正不知你发现没有,我们在成长的路上都急着做一件事,那就是证明自己。小的时候,我们渴望长大,那时的我们总幻想成人的世界有多好玩,有多么与众不同,因为未知,所以向往。于是我们急切地想要长大,因为长大了,可以给自己买各种心爱的礼物;因为长大了,我们可以保护身边想要保护的人;因为长大了,就能像超人解除人间疾苦、捍卫人类自由……可是,长大后的我们发现,那些年少时虔诚祈祷的所有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7.
说说"优美词语"的话题。也许,不应该太责怪今天的学生作文在文字、文风上呈现出来的媚俗之态:华丽,空洞,铺排,矫揉,造作……为什么我这么说?因为从孩子们一开始学习用笔说话的时候,我们就并没有打算,让他们好好地用自己的笔,学会说自己的话。一个重要的事实证据是,每学习一篇课文,许多老师都会有同样一种"嗜好",即要求学生用笔圈出或摘录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积累优美词语这件事  相似文献   

18.
和自己赛跑     
正午后,再度听起台湾乐坛常青树李宗盛的一首老歌——《和自己赛跑的人》,那充满励志色彩的歌词依然触动我的内心:"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为了更好的明天拼命努力,前方没有终点,奋斗永不停息。"这首歌其实也是李宗盛的真实写照,他是瓦斯行老板之子,从小家境贫寒,但是从没放弃过自己的音乐梦想,白天帮家里送瓦斯,晚上就在录音室闷头写歌。有一天,李宗盛给客户扛瓦斯罐,途经一家礼堂,发现很多人在那里为一首歌疯狂喝彩,他愣在场外盯着自己黑黑的脚,心中充满了自豪和感动,因为那正是他  相似文献   

19.
"神马都是浮云"的横空出世,是意义稀薄、存在渺茫的表征。它是人们消解意义和存在的集体"口号",只是这"口号"昙花一现、风光不再。因为人们发现,没有"意义"的陪伴,没有"存在"的呵护,生活是索然无味、营养不良,甚至难以为继的。人必须给自己找意义,刷存在。如无衣食之忧。必有心思之虞。微博微信上人们的密集发声,不是渠道便捷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倡导的生活教育是"教学做合一",是以做为中心的教育.他主张教育必须与生产和生活相结合,尤其重视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热爱人民的良好品质.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本着"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会的学着做"的原则,培养小班幼儿初步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