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今年7月下旬,"后母虐童事件"成了国内诸多媒体关注的焦点。笔者在采写《"后母虐童事件"出笼记》的时候,曾做过粗略统计,仅7月20日上午,全国36家网站和数十家报纸转载和报道了"丁香小慧被后母毒打"事件。"后母虐童事件"出台前后可以这样描述整个新闻事件的"出  相似文献   

2.
2003年的"非典"事件使我国政府危机管理观念发生了重大变革,开启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化的大门.2008年5月的汶川大地震报道显示了我国政府在信息公开化方面取得的巨大突破.在"三鹿奶粉事件"报道中,人民日报的报道体现了突发事件爆发后党报在消除信息不确定性方面的能力与素养,也彰显了党报突发事件报道的渐趋成熟.本文以人民日报2008年9月14日~10月13日对"三鹿奶粉事件"的报道为样本,探讨该报在本次危机传播中的报道特点与缺失,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谣盐"属于同类流言的再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1年3月16~17日在我国发生的抢购碘盐事件,属于同一类流言的循环再现.就具体的抢盐事件来说,是谣言,但流言≠谣言.英文原词"rumor"翻译为中文"谣言"不准确.  相似文献   

4.
2008年10月11日发生的"林松岭案"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个体事件,而成为继"华南虎事件"以后推动网络舆论发展和网络公共领域建构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华南虎事件"以后,很多人认为我国的网络公共领域已经建构起来,但"林松岭案"中暴露出网络公共领域还存在诸多缺陷和弊病.  相似文献   

5.
轰动效应与政治风险 在震惊世界的美军虐待伊拉克战俘事件中,电视报道又一次充当了"先锋"角色.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5月28日在其著名的"60分钟Ⅱ"节目中公布了一些美军虐待伊拉克战俘的照片.  相似文献   

6.
周泽: "警察抓记者",已经逾越了公众能够接受的底线 赵金:"朱文娜事件"可谓是2008年记者维权第一案,引起的社会关注也是空前的.首先我们回忆一下事件的进程.1月1日,<法人>杂志刊发了朱文娜采写的<辽宁西丰:一场官商较量>,报道了西丰县商人赵俊萍遭遇的官司,该报道涉及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县委书记张志国.1月4日,西丰警方以"涉嫌诽谤罪"对朱文娜立案调查,并进京拘传.1月4日下午得知遭拘传信息,朱文娜到友人家暂避.7日,<新京报>等多家媒体报道<记者报道辽宁西丰官员负面新闻遭警方拘传>.7日下午朱文娜向中国记协提交相关材料,中国记协维权处表示要高度关注此事.8日朱文娜回单位上班.8日下午西丰县公安局召开会议决定,对朱文娜撤销立案、撤销拘传.9日中午时任<法人>杂志总编辑王丰斌代表杂志社就朱文娜事件发表声明.9日下午3时西丰县委县政府指派相关负责人赴北京,向法制日报社表示道歉.  相似文献   

7.
从石首市政府网站被"黑"看网络民意的执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月17日,湖北石首一酒店厨师死因不明陈尸门前,由于当地群众不满警方的调查而设置路障,引发群体性事件.21日凌晨,湖北石首市政府网站被黑j黑客在页面上留下"真相只有一个"等文字.之后多天,该网站都不能正常访问.[1]在以往的公共事件中,网民大多只在虚拟社区凝聚民意、表达关注.但是,此次事件中攻击政府网站的行为显示出,网民已经不局限于在虚拟社会活动,而是试图在现实社会中采取行动以表达自己的意愿.本文拟抛开事件中的其他要素,单从网站"被黑"这一事件来探讨网络民意的执行问题,以及网络民意与政府行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采访中,记者特别要注重挖掘那些隐藏在大量新闻事实中的、有起因有悬念有结果的事件,这就是记者的"事件意识". 怎样强化"事件意识"? 记者有没有"事件意识",对采访对象的体现、对新闻素材的挖掘都会呈现很大差异.如何强化新闻采访事件意识?  相似文献   

9.
臧燕 《新闻知识》2008,(3):56-57
去年10月12日起引发的"华南虎事件",从官方发布信息,到网友提出质疑,随后是各路媒体跟进,追问事情的真相,走过了备受争议的"三部曲"。时至今日,"虎照事件"已不仅仅是一个真虎假虎的问题了,拨开事件的表象,网络背景下媒体的责任以及  相似文献   

10.
"7·5"事件令人痛心、扼腕,国外或西方一些媒体对"7·5"事件的歪曲性报道令人惊诧、瞠然!7月6日,卡塔尔半岛电视台采访"疆独"头目热比娅,热比娅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大幅照片,称"我的人民被围在中国军队中间,他们怎么能发动攻击呢?"随后,有环球网等网友发现,热比娅使用的照片竟然是今  相似文献   

11.
外国传媒有关"消息来源"的使用规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两个事件再次引起人们对传媒使用"消息来源"尤其是匿名消息来源的关注和争论.一件是美国<新闻周刊>因引用匿名来源的错误消息,导致"美军亵渎<古兰经>事件"报道失实.5月9日的<新闻周刊>在一篇报道中引用一位匿名政府人士的话说,调查人员已经发现证据--在关塔那摩美国海军监狱的审讯人员将<古兰经>扔进厕所,并用水冲下马桶.  相似文献   

12.
"学术赝品"出笼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黎 《编辑学刊》2002,(4):43-45
2002年1月10日,<社会科学报>披露的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某教授剽窃事件不啻于一枚重型炸弹,令我国学术界千浪迭起.此事件引发的关于"学术腐败"、"学者道德自律"、"学术评价体系"等一系列问题的大讨论一时间也成为各路媒体竞相报道的"强势卖点".如今种种声浪渐归平静之时,作为一名出版研究者,我不禁想问--整个事件的导火索、那本被证实有多处抄袭的<想象的异邦>,当初是如何通过出版社编辑的一审再审而"堂皇出炉"的?由此可见,"王铭铭事件"所映射出的我国出版社对学术文稿评审制度的缺陷是更值得拷问的.  相似文献   

13.
奇,《说文》中释日"异也".奇观,通常指奇异的景象,极具吸引力.新闻的"奇观"缘于什么?缘于矛盾冲突.作品中的矛盾冲突,是指作品中所反映的不同事件、情感、观念等方面的对立与冲突.  相似文献   

14.
姚达 《今传媒》2017,25(11)
"过程性事件"是新闻媒体常常要面对的事件类型,此类事件结果未定,容易与新闻媒体追求事件"结果"的取向产生紧张关系.本文以2013年至2015年期间,江苏省内传媒关于"高考新方案"出台的系列报道为文本,分析作为"过程性事件"的新闻生产所存在的问题、造成的负面后果.同时指出,政府、媒体和公众在面对此类事件时各自需要做出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网络暴力现象在我国层出不穷,从2006年的"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2007年的"女白领姜岩的自杀"事件、"史上最毒后妈"事件,2008年的"很黄很暴力"、"沈阳女"以及"逃跑教师"等事件接踵而至.网民的道德审判、恶搞谩骂给当事者心理造成极大的创伤.分析网络中的暴力问题,研究必要的预防措施,在当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网络暴力现象在我国层出不穷,从2006年的"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2007年的"女白领姜岩的自杀"事件、"史上最毒后妈"事件,2008年的"很黄很暴力"、"沈阳女"以及"逃跑教师"等事件接踵而至.网民的道德审判、恶搞谩骂给当事者心理造成极大的创伤.分析网络中的暴力问题,研究必要的预防措施,在当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10年3月13日晚8时,格鲁吉亚"伊梅季"电视台在"特别报道"节目中配合画面声称:"俄罗斯军队毫无征兆地入侵格鲁吉亚.格总统萨卡什维利遭暗杀身亡".节目持续播出半个小时.事后,电视台称这是一档关于"事件发展可能性的特别报道".  相似文献   

18.
"范跑跑事件"传播中的反"沉默螺旋"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跑跑事件"是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后引起全民关注的一个话题.在这一事件的传播过程中,运用传统的"沉默螺旋"理论很难加以解释,反而显示出了反"沉默螺旋"现象.本文从"范跑跑事件"出发,旨在从网络特性、社会环境、中坚分子三方面出发找出反"沉默螺旋"现象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青年记者>:2008年,记者被抓事件频频发生.1月4日,西丰县公安局以"涉嫌诽谤罪"进京抓捕<法人>杂志记者朱文娜,5月9日,<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景建峰因"窝藏、妨碍执行公务和受贿"被山西临县警方抓捕;12月1日,<网络报>记者关键涉嫌"受贿"被张家口警方抓捕;12月5日,山西太原杏花岭区检察院以"涉嫌受贿犯罪"刑事拘留央视记者李敏.由于事关记者这个特殊的职业,这些事件引发了舆论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0.
2010年被称为中国新媒体发展中的"微博元年"。这年中,微博用户规模达到6311万,占网民的13.8%。①一系列事件由于微博的介入改变了原有的轨迹,如宜黄事件、李刚事件等,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事件可被称为"微博事件"。"微博事件"作为中国"新媒体事件"②的新类型,不仅意味着事件平台的新转换(从论坛、博客等转移到微博),而且可能带来对舆论生态、新闻生产常规的新冲击。其中特别重要的是:仍然拥有更大规模受众的"主流"传统媒体如何处理和对待新出现的"微博事件"?是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将"微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