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垒 《北京档案》2012,(2):44-45
正玉虚宫位于房山区西南宝金山脚下,由于地处深山沟峪,又在军事禁区控制地带内,很少有人涉足,笔者曾多次前往该地实地考察,对其建筑格局有了初步了解。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道教建筑群,用于道士修行、供奉祭祀神灵、做道场、传教的活动场所,同时也是宫廷太监养老栖身之所。多数建筑为木结构建筑。其中路由东向  相似文献   

2.
据文献记载,明朝廷在景德镇珠山设立了一个专烧为供奉宫廷所用瓷器的瓷厂--御器厂,御器厂生产的瓷器从造型到纹饰均按皇家请专人设计画出的图样制作,御器厂的工人都是技术上的出类拔萃者,皇家派宦官和工部官员驻厂监烧,所烧御用瓷器不计成本、精求质量,为明王朝烧造了大量精美的官窑瓷器.杭州文物公司就珍藏着一件被视为镇店之宝的明朝正德官窑瓷器--青花穿花龙纹盘(见图一).  相似文献   

3.
赵文良 《历史档案》2005,(4):102-103,107
清代供奉圣容制度始于雍正朝。康熙帝去世不久,雍正帝即命绘制康熙帝圣容画像,供奉于景山寿皇殿。之后历朝相沿,直到清末。为便于驻跸避暑山庄时也能祭拜先帝,在山庄内设立了供奉圣容处所。山庄内存放圣容的地点,既有固定供奉之所,也有临时存放之处。  相似文献   

4.
李平 《兰台世界》2013,(12):15-16
明清以来徽州会社的兴盛有经济、信仰等多方面原因,这些会社的突出之处在于其祭祀和信仰特征,因此祭祀祖先、供奉人物或神灵在各种性质的会社中均极为普遍.然而徽州会社及其迎神活动的兴盛给社会风俗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神祠     
树纯 《兰台世界》2003,(11):36-37,46
所谓神祠,即人们为信仰、崇拜、供奉的对象设置的庙堂、祀坛、道场等祭祀的场所。在我国,神祠不仅历史久,且范围广。就其产生历史而言,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就其范围而言,有对祖先和先哲的纪念,有对宗教的信仰,有对古神的崇拜,也有对神话传说的供奉。对这些神祠,历朝历代都有不  相似文献   

6.
北京历代帝王庙在2000年大规模修缮后,于2004年重新对社会开放,至今已经13年了.馆藏的各类档案始终在文物修缮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每一件都十分珍贵. 历代帝王庙位于北京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131号,它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是明清两朝皇帝用来祭祀历代帝王和历代名臣的现存唯一一座皇家庙宇.  相似文献   

7.
稍微有点儿年纪的北京人都知道,早年北京玉泉山一带出产一种很有点名气的稻米,人称“京西稻”,因供奉皇家御用,亦称“御稻”。但此稻为康熙皇帝进行科学试验培育出来的,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康熙一贯重视农业生产,特别是关系国家安危和百姓生活的粮食生产,一直是康熙心里的大事。当时水稻是主要的高产粮食作物,因此康熙对水稻的栽培十分关注。他在皇家园林的丰泽园内播种了几片稻田,从播种、插秧、田间管理,一直到收割,都要亲自过问,而且经常亲自到田间巡视。有一年夏天六月,水稻开始吐穗,康熙下地察看水稻的长势,顺着田埂行走间,忽然看见有一…  相似文献   

8.
明清以来徽州会社的兴盛有经济、信仰等多方面原因,这些会社的突出之处在于其祭祀和信仰特征,因此祭祀祖先、供奉人物或神灵在各种性质的会社中均极为普遍。然而徽州会社及其迎神活动的兴盛给社会风俗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诗经》中的《三颂》与楚辞中的《九歌》都是祭祀之文,但由于产生时代背景和地理环境不同,使两者在祭祀对象、创作意旨、艺术表达等方面产生不同取向,形成迥异的艺术风格,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0.
一、从<梦溪笔谈>中看沈括对官方档案的利用 1.利用皇家档案.沈括提到在编定祭祀制度时,曾对祭祀的次序有所怀疑,从而追溯到唐代有记录的旧制:按唐故事,凡有事于上帝,则百神皆预遣使祭告,唯太清宫、太庙则皇帝亲行.其册祝皆曰:"取某月某日有事于某所,不敢不告."宫、庙谓之"奏告",余皆谓之"祭告".唯有事于南郊,方为"正祠".至天宝九载,乃下诏曰:"‘告’者,上告下之词.今后太清官宜称‘朝献’,太庙称‘朝飨’."自此遂失"奏告"之名,册文皆为"正祠".这里记载了唐朝时期皇帝郊庙记录于册,并有祝词,唐天宝九年,皇帝下令将"奏告"、"祭告"改称"朝献"、"朝飨",并在册中记录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王铭珍 《北京档案》2010,(11):44-45
今阜成门内大街有一座高大雄伟的白色覆钵式佛塔,人们习惯称它为白塔.白塔所在的寺院,正名叫妙应寺.  相似文献   

12.
晋祠     
张珉 《山西档案》2004,(6):44-47
1898年,也就是戊戌变法的那一年,时年42岁的光绪甲午举人刘大鹏落第归家。  相似文献   

13.
智化寺大观     
王兰顺 《北京档案》2005,(12):44-45
前不久,笔者去云居寺参观,不禁为那里的石经宝藏所叹服.走进中院东侧殿,听见服务生正用高吭的声音介绍着殿内所陈列的<乾隆版大藏经>,当他讲到,这些雕刻精美的<大藏经>竟来自于智化寺时,我不由得心中一震,看来我对智化寺的了解太少了,我决定再去智化寺,针对那里的藏经情况进行探访.  相似文献   

14.
北京天坛     
刘鹏 《北京档案》2006,(1):38-39
北京天坛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处坛庙建筑,从明永乐四年(1406年)设计施工,历时14年,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明清封建皇帝祭天的地方,占地约4000亩,比故宫面积还大两倍.  相似文献   

15.
北京过去有句老话:"活着不去东岳庙,死了没着落",这说明东岳庙受到北京民众广泛的尊崇,吸引着人们到东岳庙拈香叩拜,祈求众神赐福保平安,死后在幽冥地府灵魂得安息.  相似文献   

16.
常华 《北京档案》2003,(1):58-59
位于东城区南池子大街的古刹普度寺,经过一年多的紧张修缮已顺利竣工,使北京又新增一处对外开放的古建园林.……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寺庙档案的定义、作用、分类、归档范围以及保管期限等。  相似文献   

18.
寺庙 学府 兵营 1946年早春时节,杭州弥陀寺内不见僧人香客,但日夜人声鼎沸.土黄的山门,围墙很高、很老,寺内佛堂、僧舍无数,院中用两层铁丝网拉开一个隔离地带:东头是刚从浙西迁同来的高级工业职业学校临时校舍,我当时是这个学校一年级的新生;西头是不挂牌的"新四军感化院".  相似文献   

19.
今天,作为一个区片地名,文化广场似乎已不大被提起,这指的是复兴中路与陕西南路交会处一带,大致的范围是:北起复兴中路两侧,南到永嘉路两侧,东自瑞金二路,西至嘉善路.以交会口东南角上的文化广场而得名,在上世纪50~70年代,可是一个有名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正几乎可以这么说,唯一一座令小孩子自觉自愿、而且还吵着要去的庙,那就是老城隍庙了。从未想过老城隍庙也是一个庙,这也怪不得小孩子们的世俗。比起其他庙宇的宗教召唤和仪式,老城隍庙似乎很早已经淡化了城隍神及其道观色彩。它也有初一、十五的活动,但是更世俗的是它的每一天,尤其是周末假日。某年灯会,在人流最拥挤的时候,已经要采取限流措施,以防意外……谁都不会怀疑这是在说老城隍庙,就像谁都不会怀疑这是上海老城隍庙。曾经有如此被公认的说法,"没有到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