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夏日的北京,赛事不断。在机场辅路东侧唐,人马球俱乐部青葱碧绿般的马球场里。马球手们正在策马挥杆,专注于比赛。这里正在上演的是中国马球公开赛和第三届北京国际马球友谊赛。它们让马球这项“贵族运动”在国内再次火热起来。  相似文献   

2.
失落的马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球运动自唐朝起就风靡朝野。其发展状况甚至可以说是一些朝代政治、军事、文化观念的晴雨表,因此在对中国体育史的研究中,马球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关于马球运动的起源,很多专家都有不同的见解和研究,但对马球运动在我国的消亡,却几乎没有比较认真的探讨,一般多认为马球运动盛行于唐代,宋、元、明代尚有开展,在清代就已经湮没。例如刘子建教授说:“马球在南宋军中还是有的,而且还用于外交礼节。但君主已不再打马球了,有些儒生还多少保持一点  相似文献   

3.
马球,是一项特别的运动。它兼容了勇士的力量和贵族的闲适和潇洒。马球,曾经是与大众无缘的殖民时代的运动。骑手快马加鞭、急速转弯以及追逐马球的场景,更常见于某家英国的乡村俱乐部。但这样的场景已开始出现于北京的长城脚下。在距离北京八达岭长城几个小时马程的地方,一些热爱马球运动的人们头戴头盔、身穿马裤和马靴的骑手,挥舞着手中的杆子,在一片绿草如茵、四周为薄雾笼罩的山脉所环绕的草地上,正在练习这古老的贵族运动:马球。  相似文献   

4.
马球     
G899 9701688马球[刊,中]/柴汉甫//新疆体育.—1997(1).—44—45(XG)马球//历史//民间体育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学者对于与我国毗邻的巴基斯坦北部地区迄今还盛行的马球运动传统缺乏了解。因在公元5世纪之初,巴尔蒂斯坦及其周边地区的王国叫钵露罗(Polulo),它在中国统治下。这一地区的人口几乎都是藏人,保持着藏人的一切生活习俗,尤其酷爱马球运动。Polo是巴尔蒂语,意为圆形物和球,现在全世界都以Polo一名称呼这一马球运动。而20世纪有不少研究者提出马球源于伊朗,但伊朗是以"焦甘"(Chaugan)之名称马球。而研究巴尔蒂斯坦(小西藏)的马球运动历史,将会对研究马球运动的源流,开辟一个新的视野和新的领域,它对马球史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马球     
G882.39 9413983我国古代马球运动的起源与兴衰[刊,中]/孙景儒//台湾体育.—1993(70).—19—21(SML)马球//古代//发展史//中国  相似文献   

7.
马球     
0832.39我国古代马球运动的兴盛与衰亡〔刊育文化一1994(2)一46一47(SML)竹,奋/,‘,一扮//会恩去中〕/孙景儡//体马球~~  相似文献   

8.
马年话马球     
马球运动始于小亚细亚、中国、印度次大陆等地,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早在公元前660年,在波斯抒情诗人弗尔达西的作品中,就有波斯人和土耳其人比赛马球的记载。据法国考古学家考证,马球是由居住在西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南麓的欧洲人的祖先米纳罗人发明的。后来,马球传至中国、蒙古、日本等东方国家。1850年,经由英国人再次发现,并将其带入西方发扬光大,风行英国。  相似文献   

9.
每当人们提起南美的阿根廷,自然而然地会想到马拉多纳、肯佩斯和卡吉尼亚等世界超级足球明星和他们出神入化的足球技术。然而,阿根廷在世界体坛占绝对优势的项目却不是足球,而是马球。在阿根廷诸多马球明星中,埃吉斯家族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头号马球世家。无论是在世界大赛或是在阿根廷国内联赛中,许多表现最佳的选手都来自埃吉斯家族。在去年2月份举行的世界水平最高的马球大赛——阿根廷马球公开赛上,由埃吉斯家族四兄弟马科斯、鲍蒂斯塔、贡萨洛和小奥拉西奥组成的因迪奥斯·查帕莱乌富一队以22比14的绝对优势战胜森陶罗斯队获得冠军。由埃吉斯家族  相似文献   

10.
对汉代马球的存在和流行进行了梳理,同时借助江苏睢宁(淮陵)出土的东汉墓葬砖画中的打马球图形进行了分析,弥补了有关曹植《名都篇》和蔡孚《打球篇》所论述的东汉马球流行而没有文物佐证的缺陷,进一步证实了东汉时期马球已在中原地区流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马球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聪 《收藏》2008,(4):58-63
中原马球起源及在唐代的勃兴 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材料,国内部分学者认为中原马球运动可能在汉代就存在。《西京杂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成帝(汉成帝刘骜)好蹴鞠,群臣以蹴鞠为劳体,非至尊所宜。帝曰:‘朕好之,可择似而不劳者奏之。家君作弹棋以献,帝大悦,赐青羔裘、紫丝履,服以朝觐。”  相似文献   

12.
维吾尔马球史探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期以来,我国和外国的一些文史资料对马球运动的起源以及马球运动在何时、何地、何人发明这一问题,发表了诸多的论文,对马球运动的起源众说纷纭,论调各异,莫衷一是,有人说马球运动起源于波斯,有人则认为渊源于我国中原和西藏地区。我愿对从事维吾尔古代文明活劝之一的马上运动即马球运动研究的同行们共同探讨商榷。在马的故乡——新疆,生活着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许多民族,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塔尔、乌孜别克等民族  相似文献   

13.
私享马球     
刘锡荣 《收藏》2020,(1):12-13
贵族,曾经被摒弃了一个世纪,如今盛世,财富的增长,国民的富裕,历史上许多曾经辉煌的事物,如今又辉煌起来。作为贵族运动的马球,如今的复兴,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了。马球,从汉代伊始就一直是中国皇家、贵族或军队的运动。在唐代、宋代,马球还是一项国际友谊比赛。国家迎宾时,它又是一种类似仪仗的活动。不幸的是,这一活动到清代中期消亡了...  相似文献   

14.
唐代马球运动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唐代马球运动流行的范围和周期问题进行分析。结论:唐代马球运动流行于上层社会的根本原因,在于在当时封建经济发达的背景下,唯有富裕而有闲的上层社会才具备开展高标准、高消费的马球运动的经济实力。中国古代马球运动兴衰演变的过程,典型地体现出时尚流行的“常态曲线“规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流行周期;其中,马球运动在唐代发展的过程,则相当于这周期的上升阶段和高峰阶段。  相似文献   

15.
马球是项比较特殊的运动,只有骑术、球艺俱佳才能玩得出色。优秀的马球运动员人才辈出,而如今澳洲最出色的马球运动员,却要数马坎·倍尔。这倒不是说他球艺超群、无与伦比,而是因为他乃独一无二的无脚马球运动员(附图为倍尔夫妻及其坐骑)!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的马球运动,到了宋辽金时代进入鼎盛时期。两宋时代的马球之盛,超过了唐代。 帝王爱好马球 帝王马球之风始于唐代,唐玄宗李隆基在马球比赛中还大出过风头。然而,宋辽金时帝王打球的风气,比之于唐代毫不逊色。宋太祖赵匡胤原为五代时后周的军官,打马球是他日常的功课。他认为马球和英雄是分不开的。据《新五代史·吴越世家》说:“太祖尝问吴越进奏吏曰:‘钱缪平生所好乎?’吏曰:‘好玉  相似文献   

17.
马球作为中国古代的三大球之一,马球运动在历史上曾经风靡一时,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越来越强调文化自信,马球运动作为传统民族体育项目对推动国人增进文化了解和民族自豪感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基于(CNKI)数据库2000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以马球为篇名的相关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别对21世纪以来中国马球的研究议题、研究发展历程、研究机构和关键词分布等方面进行研究。以便更快的把握和了解马球运动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现有问题,为马球运动在新时代健康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遂对现有马球研究进行文献述评。  相似文献   

18.
追根溯源说马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世界体育发展史上,马球运动是一个古老而且较为盛行的项目,但是古代的马球运动经过一千余年的流行后,最终还是销声匿迹了。这一古老运动形式产生与发展的有关问题,也就成为后来体育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中国古代的文献常常发现有关马球活动的记载,但多是零星散见于各种书类典籍之中,缺乏系统的描述。从本世纪初即有部分学者陆陆续续地对这些文献资料进行辑录整理,并做出某些推断,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果。可以说,在中国体育史的研究中,有关马球运动研究的成果还是较为突出的。我国学术界开展本国体育史的研究可上溯到19世…  相似文献   

19.
唐代马球运动的兴起与规则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球是骑马技术和击球技术紧密结合的一项运动。唐代马球兴起于唐太宗时期,马球运动不仅是训练骑术和马上砍杀技术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种很好的娱乐运动。由于唐朝皇帝的倡导,马球运动在军中将士、王公贵族乃至文人中深受欢迎,唐代的马球场与马球比赛规则也都有一套严格的规定。  相似文献   

20.
姜涛 《收藏》2008,(7):96-98
马球运动又称为“击鞠”或“击球”或“打球”,即骑在马上持棍打球的运动,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体育项目。对于马球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如“波斯说”“吐蕃说”及“中原说”等。在我国古代,关于马球最早的记载是东汉后期曹植的《名都篇》,其中有这样的诗句:“连翩击鞠壤,巧捷唯万端”,描写的是京洛少年行猎归来宴饮之后,到马球场地练习马术及打马球的情景。唐代诗人蔡孚曾在《打球篇》里写道:“德阳宫北苑东头,云作高台月作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