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郝鹏 《新闻三昧》2006,(5):35-36
典型报道,可谓是我国新闻事业中的一道独特景观。它师承原苏联的“典型宣传”,融合毛泽东的典型理论思想和典型工作方法,成为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新闻报道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典型报道作为党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都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雷锋、焦裕禄、张海迪这些典型人物成为那一代人中不可抹去的记忆。然而,我们在回顾典型报道昔日的辉煌之时,却也无法回避这样的现实:典型报道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典型报道面临的尴尬首先,典型报道这种方式已难以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同。2003年,广电总局“宣传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呼声”课题组对6个省…  相似文献   

2.
李阳  蔺彦松 《青年记者》2012,(17):28-29
雷锋媒介形象的演变过程 最初的雷锋媒介形象被塑造成永远忠于毛主席的好战士,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雷锋媒介形象被塑造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模范;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方针的提出,媒体又把雷锋与做好本职工作、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结合起来. 就新闻传播过程而言,建构论的视角认为,新闻传播就是一种操作符号建构现实的过程,而不同时期媒介不同的报道方式以及报道框架的使用,在建构雷锋媒介形象时会对受众产生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语境下典型报道的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浪潮给新闻传播带来的一系列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中国传统新闻传播模式和理论已经处于不断解构的状态之中。作为我国传统报道之一的典型报道也在不断试图革故鼎新,并由此衍生出了不同的样式与变体。社会结构的异质性、受众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媒介生态格局的变革以及媒介话语权的转变等成为典型报道变体产生的原因。该变体具体表现为典型选择的多元、报道方式的本质回归以及运作机制的市场化走向。未来典型报道的发展思路应为进一步回归新闻传播与报道规律、加强报道的针对性和强化分众传播,以及应该将媒介话语权更多地交与受众。  相似文献   

4.
50年代对黄继光,邱少云的报道,60年代对雷锋、焦裕禄的报道,80年代对张海迪、栾弗的报道等等,生命力经久不衰,影响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产生出持久的社会效应。但是,近一个时期我们虽然在宣传典型上声势大、人数多,却没有能产生应有的社会效应,典型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大幅度下降,许多典型只是一阵“红”,很快就“褪色”了,不少人称这种典型现象为“典型的短期效应”。为什么典型会产生短期效应?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沿革、社会气候的影响,也有读者因素、宣传方法等等。这里,就当前群众对典型影响反应较强的几种看法作以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典型报道,是指对具有普遍意义的突出事物的强化报道,是一种对社会能产生持久影响力的报道。这里的典型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经验、典型事件以及典型问题。典型是时代的产物,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典型。正面典型人物也就是先进人物身上体现了时代的精神和风貌,他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回顾我国新闻事业的历史,50年代有关于黄继光、邱少云、孟泰等的报道,60年代有关于雷锋、王进喜、焦裕禄等的报道,70年代末有关于陈景润等的报道,80年代有关于张海迪、蒋筑英等的报道,90年代则有关于孔繁森、韩素云、徐洪刚、徐虎、李素丽等的报道。这些…  相似文献   

6.
受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成为目前严峻的社会问题之一,媒介对此问题的关注也在逐渐升温.本文是在天津开展的"大学生对媒介就业问题报道的态度调查"报告之一,主要了解当前大学生媒介使用方式以及对大学生就业报道的使用情况,这些个人行为对大学生形成媒介认知和态度有密切联系,同时,了解这些情况,便于对媒介进行社会问题报道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曾几何时,新闻宣传中典型报道在社会教化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焦裕禄、雷锋、王进喜等一个个闪光的名字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就像一盏盏灯塔引导着人们前行。然而文革期间,典型报道成为政治棋局中的一步棋,"假、大、空""高、大、全"的典型形象为受众所诟病、嘲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陈景润、张海迪等一批新的典型虽然也在社会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但和上世纪六十年代焦裕禄的宣传效应不可同日而语。伴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的思想更加开放,独立自主、自由平等意识逐  相似文献   

8.
黄昆仑 《新闻界》2002,(1):9-11
一、大众文化话语系统对传统典型报道的冲击20世纪90年代以来,依托市场经济体制建构所催生出世的大众文化通过日益强大的大众传播媒介进入广大受众的日常生活之中。文化的商品化(即“文化转型”)成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到跨世纪之初,大众文化产业繁荣兴旺,各种大众文化产品迅猛扩张,覆盖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和各个层面。而大众文化在通过传播媒介进入寻常百姓家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自身的话语系统,使社会语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又转而影响着传媒活动。典型报道是我国新闻传媒的最重要的传统报道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9.
典型报道,是指对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进行的新闻报道,这是我国新闻传播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的一种特有形式。毛泽东同志在谈到党内宣传问题时曾指出,“典型宜多,综合宜少”,其原义并非指典型报道,但后成为典型报道一说的来历。上世纪60年代,随着焦裕禄、雷锋、王杰、刘英俊等一批社会主义先进人物的出现,典型报道这一形式逐渐成熟。  相似文献   

10.
媒介发展的历史告诉人们,各种媒介自诞生之时起就对受众产生着影响,而我们对媒介在社会文化、政治信仰、经济生活方式等领域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媒介特殊作用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议程安排”理论研究诞生于七十年代,是美国大众传播理论的新发展。一、“议程安排”理论的研究概念“议程安排”理论所研究的是:大众传播媒介如何通过自身选择或强调的新闻报道,使媒介与公众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使媒介的议程对公众的态度产生影响。所谓媒介的议程是指新闻媒介的把关人对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选择并加以突出报道,从而引起公众对某些问题重视的过程。这项研究起始于1972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新闻学副教授马克斯韦尔·E·麦库  相似文献   

11.
张晴 《新闻知识》2013,(2):29-31
1963年以来,学雷锋报道成为中国媒体的一项长期而稳定的议程。本文通过对1963-2012年3月5日当天《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学雷锋报道进行分析,研究此项媒介议程的形成与发展,与政府议程和公众议程的关系,从而揭示出雷锋形象的构建和嬗变是如何进行的。  相似文献   

12.
深度报道的运用与发展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度报道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中国迅速崛起,至今已成为新闻媒体提升传媒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加强舆论监督、吸引受众注意力的有力手段。而深度报道在中国也一直是一个颇多争论的话题,仅定义一项,据不完全统计,就有50多种。通过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种: 1、报道方式说,如“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揭示其本质,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13.
曹勇 《传媒观察》2015,(4):51-53
大众传播时代,资讯发达、媒介普及,人们的生存和生活表现出典型的媒介化存在的特征。如何使用媒介,如何使用信息,成为影响人们实际生活的技能与手段。对于伴随着电视、互联网长大的90后在校大学生来说,媒介化生存更是他们必须适应的一种生活方式。但各项研究报告、研究论文显示,90后大学生热情拥抱各类媒体,尤其是新媒体的同时,也产生了种种社会问题,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以及如何设置、开设媒介素养课程,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人民日报》有关库尔班·吐鲁木的报道为例,考察现代神话在大众媒介中形成和发生意义转换的过程。现代社会的理性发展并不意味着神话和神话思维的终结,它以变形的方式潜藏于各种媒介和象征符号之中,继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在现代社会中,国家神话、民族神话成为了神话的典型表现,而大众媒介成为创制现代神话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5.
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媒介化的社会。媒介化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媒介传播对社会生活的全方位覆盖和媒介影响力对社会的全方位渗透。媒介化社会对危机传播产生了两个重要的影响:一是风险的媒介化迁移,二是媒介化风险的形成。现代社会风险的媒介化在媒介化的社会,大众媒介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知识源泉和认知参照。从另一个角度说,大众媒介成为社会生活的展示平台。而风险和危机同样也成为展示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这一切将成为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要线索、知识背景以及参考框架。  相似文献   

16.
议程设置、舆论导向与新闻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播学中 ,议程设置的理念实际涉及的问题是 ,传播如何围绕特定的目的设置议题 ,使之达到影响社会、影响公众舆论的效果 ,它是传者和受者之间一种相互牵动、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传播媒介作为一种社会控制的工具 ,以沟通、扩散、宣传、教育、组织、协调、纠偏、排异等社会功能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产生影响 ,对人们的思想行为规范实施控制。议程设置是促进媒介更好地行使职责、发挥功能的一种方法。本文旨在阐述如何在新闻报道与策划上运用议程设置的原理。议程设置的目的基于两种假设 :假设一认为 ,大众传播媒介在改变人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陆雨晨 《新闻世界》2011,(8):238-239
媒介社会责任的概念已被传媒业和大众认知,媒体在报道新闻、传播广告时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已成为从业者的共识,无论从社会责任论还是实践中媒介的社会影响来说,媒介承担社会责任是毋庸置疑的,2010年中国媒介社会责任研究着眼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应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以及怎样才能切实加强媒介的社会责任,并用大篇幅从不同视角分析媒介社会责任的担当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新社会运动相关理论,针对2005年以来中国重大环境事件中的媒介表现,描述并阐释了环境报道在转型社会中的作用。本文认为,环保在转型中国面临极其特殊的社会状况,开展新社会运动是必要而有效的方式,进行环保运动的社会动员是当前中国环境报道应当承担并加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典型报道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新闻报道样式,在中国深入民心,成为一种主流的新闻报道样式。有学者指出典型报道是中西方新闻差异的重要分水岭,反映着中西方不同的新闻理念和价值标准。这种差异,除却政治体制、新闻制度方面的原因之外,社会心理、文化传统方面的影响也值得考察。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厦门px项目事件媒介报道的部分个案,分析大众媒介如何构建受众的身份认同感,以及这种认同感的塑造如何影响公民社会角色的获得,从而产生相同或相似的群体行为方式,以达到共同的目标:同时也揭示了社会互动对群体成员角色认知乃至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