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技术产业贸易摩擦是影响中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及其贸易地位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形式为技术性贸易摩擦。本文在剖析中国与发达国家高技术产业贸易摩擦产生的根源的基础上,提出自主知识产权积累及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是化解高技术产业贸易摩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分析国外技术引进、国内技术购买和外商直接投资在提升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中的作用,并在统一框架下进一步探讨这三种技术转移方式与自主研发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外技术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和自主研发显著促进了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的提升,但国内技术购买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都对自主研发产生了替代效应,但也可以通过技术溢出提高技术效率;外商直接投资和自主研发具有互补效应,对技术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有着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技术效率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但东部地区各省之间也存在着显著差异.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3.
利用中国30个省市1995—2010年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数据,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空间非均衡与极化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 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地区间差距是造成高技术产业发展总体地区差距的主要来源,而且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在地区间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界限.此外,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极化程度在样本考察期内呈现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组内聚合程度的上升.  相似文献   

4.
根据产业重心模型计算和分析了2000年和2007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的重心分布及空间转移趋势,总结出了当前中国高技术转移的三个重要特征:即高技术产业东西分布不均,南北分布相对均衡;部分高技术产业重心出现向西部转移的趋势;高技术产业整体重心向东部,南部移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推动中国高技术产业空间转移的政策方向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卢今  林怀兰 《科研管理》1994,15(4):49-53
本文就我国军工系统现有产业的高技术化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现有产业的生产技术研究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并从生产技术开发要以自主开发为主、生产技术的主攻方向是微电子和自动化、模具是高技术产业的物质技术基础三个方向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从贸易摩擦谈转变中国外贸增长方式的重要性及艰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越来越高,我国的贸易摩擦也迅速增加.我国贸易摩擦频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贸易摩擦,既是对政府应对能力的考验,也是对企业应变能力的检验.贸易救济措施只是一种外在的保护,练好内功、提高自身竞争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才是维护产业安全、应对贸易摩擦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高技术产业面临整体竞争力偏低、关键技术缺失的困境.继续扩大技术投入,提高创新绩效是实现高技术企业向创新驱动型发展的必要途径.采用1995-2016年高技术产业17个细分行业数据,考察自主研发、技术改造2种不同技术投入模式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自主研发投入规模增长十分迅速,对创新绩效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技术改造增长相对缓慢,对创新绩效的提升效果不显著;同时投入自主研发与技术改造对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明显大于单纯依靠自主研发投入;在各行业中,自主研发对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创新绩效提升作用最大,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作用最小;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改造投入效果显著,其他行业技术改造投放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面板变系数模型研究了不同地区自主研发投入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的贡献;采用地区和时间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了自主研发投入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自主研发投入存在明显的地区门槛效应;自主研发投入时间门槛效应明显,其弹性系数逐年提高;引进技术、购买国内技术、更新改造、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的绩效总体不高,反映出中国高技术产业引进技术二次开发水平不高、更新改造层次较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相较于中国经济已取得的成就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仍显滞后,呈现出低增加值率的非典型特征。对OECD17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研究显示,影响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最显著的正面因素是高技术产业的R&D强度,负面因素是高技术产业的R&D广度。而中国R&D强度远低于OECD国家,是中国高技术产业低增加值率的主要原因。因此,中国高技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提高R&D强度,政府还需通过政策的指导作用,将有限的资金集中在一起,提高R&D投入的增加值效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实证考察了高技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问题.采用1997—2015年中国各省份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通过Hicks Moorsteen TFP指数实证分析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问题,并将其完全分解为技术变化、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组合效率4个部分,分析了生产率及其动力的区域差异.研究发现,中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增长动力由技术进步逐渐转为技术及技术效率变化共同推动,组合效率出现了下滑;区域间产业发展存在差异.研究结论对全面认识高技术产业增长动力、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技术人才素质能力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加入WTO步伐的逐步推进,年轻的中国高技术产业即将与世界强者直接对话,它急需大批的人才.所以,我们有必要研究,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应培养具备什么样素质、能力的人才.为此,我们进行了中国高技术人才素质能力调查实证研究,以期探索出我们的企业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一般看法和对进一步发展中国高技术产业所需人才的要求 .  相似文献   

12.
中国高技术产业化过程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亚 《科研管理》1996,17(2):38-42
高技术产业化的机制问题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话题.本文从辞海关于“机制”定义出发,揭示出高技术产业化机制研究的三个主要内容:高技术产业化过程各环节的联系方式;这种联系方式发生的逻辑过程;这种联系方式的存在条件.文章联系中国实际提出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化机制有效运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研发投入的效率对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1996-2007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估算了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对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投入具有较高的研发投入产出弹性,对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细分子行业的研发投入的产出弹性存在差别,但是各行业的研发投入都具有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促进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已经成为高技术产品的制造和出口大国.然而,由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深化,需要深入产业内部观察高技术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真正地位.本文通过分析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各环节的发展规模、技术水平和升级动力,揭示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升级模式.研究指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仍然处在国际产业分工的低端,高技术产品大量出口乃生产"片段化"所致.以往我们认同和模仿的产业升级"东亚模式"可能不再奏效,"片段化"生产下的高技术产业可以通过"平行演化模式"进行升级.对于高技术产业中的外国资本和跨国公司,产业政策应注意区分财务性投资者和战略性投资者,重点培育本地化企业的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ESDA)和空间误差模型,在知识生产函数的框架下,本文探讨了2005年以来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省域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R&D资本存量、人力资本是促进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决定因素;跨国条件下的四种溢出机制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效果不同;产业专业化对创新产出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产业集聚度的抑制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推动了美国经济逐步复苏,提高了就业和扩大了出口.但其进一步实施会加剧中美高技术产业竞争和贸易纠纷.建议中国实施先进制造伙伴计划以应对中美制造业激烈竞争,实施更为积极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以应对中美高技术产业贸易竞争,扩大中美创新对话,努力寻找中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中国高技术产业时空分布,发现东部沿海高技术产业处于高度集聚状态.应用面板协整检验与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对东部沿海高技术产业集聚度与集聚效益关系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在考虑截面效应下,东部沿海高技术产业集聚度和集聚效益存在双向长期因果关系,但短期内集聚度对集聚效益因果关系不成立,显示集聚非经济迹象.典型地区研究表明,短期内广东和江苏高技术产业出现集聚非经济迹象,上海和山东集聚有效,而河北和海南集聚不足.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外贸出口额大幅增长,常用的外贸竞争力度量指标得到了大幅提升;然而现实中我国高技术企业获利能力并不高。如何解释我国高技术产业外贸竞争力指标高与企业获利能力低并存的悖论?从产业结构角度分析认为,由于忽略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独特的结构特点,目前常用的外贸竞争力度量指标无法真实度量产业竞争力。全面测度我国高技术产品外贸竞争力的相关指标中,应包含能反映产业结构特点的自主知识产权维度指标。由此构建了一套对产品进行自主知识产权评价的指标体系,以此来度量我国产业外贸竞争力和企业获利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高技术产业生产率增长来源:技术进步还是技术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计算了1996-2009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通过对高技术产业2002年前后各效率变化的对比分析,探讨了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深层因素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实证结果表明:(1)2002年后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率的快速下降.同时技术效率变化取代技术进步成为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主导因素.(2)高技术产业发展已由单纯追求技术创新向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转变,但技术创新能力差,关键技术自给率低是目前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瓶颈.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1997—2013年中国高技术产业数据,构建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高技术产业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采用系统GMM估计实证分析三大产业集聚的外部性(MAR外部性、Jacobs外部性、Porter外部性)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 产业多样化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产业专业化和企业竞争对高技术产业创新影响并不显著;东中西部地区和五大高技术行业的产业集聚外部性对产业创新影响效果不同,循环累积效应在不同模型中对区域产业创新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区规模、人力资本水平和外商直接投资三大控制变量及其平方项在不同模型中的作用效果和显著性水平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