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中国现行教育结构中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失,社会家庭等原因造成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生命、欣赏生命、珍重生命、珍惜生命,从而导致了他们对自己生命的轻视和对他人生命的漠视与残忍。对学生进行生命情感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相似文献   

2.
为生命打开另一扇门——论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它将生命和教育联系在一起,它既是教育的基本元素,也是一切教育的本源。作为生命教育所要培养的生命意识与其所包含的生命认识、生命情感、意志和行为都属于人的素质,从而体现了生命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统一,所以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生命是教育之本,教育本身是一项以提高生命价值为目的的神圣事业,所以应加强对生命教育的关注.化学与其他课程一样,其中蕴涵了大量的生命资源,化学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生命资源,增加对学生个体的关注与关怀,促使其健康成长.本文以生命课堂教育为理论,对高中化学教学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8,(8):8-9
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感悟生命的教育,课程内容设计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生命教育效果的高低。本文以《显微镜下的生物世界》课程为例,将生命教育融入实践类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以生命教育为导向,对该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并实践教学,学生在学习微观生物知识的同时,对生命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取得了很好的生命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5.
阐述学校生命教育的内容,即开展生命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教育学生爱惜生命,引导学生欣赏生命,期望学生尊重生命,鼓励学生挑战生命,通过对生命本质、生命意义的理解和认识,教育学生敬畏生命、保护生命,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6.
生命教育是对生命的关注,着眼于学生和教师的生命成长与价值实现.在这个过程中,生 命将成为教育的基本旨趣,而教育将成为学生与教师生命的守望者.其目的是实现生命教育向真正的人的教育的回归.实现这一回归,生命教育需要关注生死教育、苦乐教育、灵肉教育等基本教育课题.  相似文献   

7.
人的发展是生命意义不断丰富的过程,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激扬人的生命活力,促进生命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反思不断发生的生命极端现象,意义的失落、教育的“纯工具化”理性成为生命失落的根本诱因,因而引导学生“为何而生”,帮助学生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也就成为了生命教育的本质规定.由此,教育要唤醒生命之爱,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的积极...  相似文献   

8.
生命是学校教育得以实现的前提.关注生命是当今教育的价值取向,然而学生个体生命意识的失落令人深思,因此构建生命教育体系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9.
传统教育的最大弊端在于忽视人的生命,以片面的发展代替生命的整体发展.本文在总结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生命教育,其内涵是以学生的生命活力为基础,关注学生生命,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旨在形成学生健康的生命态度的教育.并试图构想生命教育指导下德育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加强生命教育,强化生命意识已成为当今新一轮职业课改中的重要理念,而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渠道.职高语文课中隐含着大量的生命教育因素,是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也为语文课实施生命教育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在职高语文教学中,适时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更是一种责任,引导学生在关注生命存在中学会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相似文献   

11.
生命化教育,立足生命视野,是通过人的生命,遵循生命本质的过程,是对教育的重新认识和深入理解,尊敬生命是教育的起点和价值体现;生命化教育观是最大的教育观;"润泽灵魂",是生命化教育追寻的最高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论语文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命教育是以尊重人生命的尊严和价值为前提,以对人生命的整体性、独特性、生成性和开放性高度关注,从而促使完整的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教育是基于生命的教育。生命的潜能是无限的,教育要创造条件,去激活、去展示生命的灵动与飞扬,促进每个生命创造性地、富有个性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对我国教育充满挑战,师范教育更是首当其冲,目前的师范教育不能适应中国教育未来发展的要求。兴教育,必先强师范。21世纪对师范生的要求更高。它呼唤着培养教师,最终担负起培养整个社会人才质量的师范教育做出改革性的应答。终身教育顺应了20世纪后期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潮流,从而在国际社会形成了越来越广泛的共识,得到了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命教育的独特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大学前"生命教育渐次完善和"大学后"生命教育内省提升相比较,大学生命教育的独特品性是更强旺的主体能力展开个体强旺的生命。这种强旺展开的生命现实结构,包括自然生命教育、精神生命教育和社会生命教育。其中,精神生命的教育是基础性构成,包括了对真、善、美、利的追求和对假、恶、丑、害的批判与扬弃,是理智感、道德感、审美感和价值感的凝聚和结晶。它们一起与自然生命和社会生命的教育融为一个自我区分的整体。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校园内漠视、苛待甚至摧残生命的现象日趋严重,究其原因是生命教育的缺失。本文从中职德育课渗透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入手,着重阐述了德育课实施生命教育的具体构想,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探讨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儿童教育的启示,提出"教育即生活"理论思想为儿童的正确价值取向及现代素质教育提供了有用的材料,对今天的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This is a personal perspective of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of Haydn Davies. He has worked for 40 years as a teacher in Primary, Secondary, Further and Higher Education, delivering programmes, courses and lectures focused on social education, pastoral care guidance and counselling. He shares his conclusions about education and in particular identifies the work of Carl Rogers as offering the most important guiding principles. From these principles Haydn Davies has worked out a series of activities and outcomes that this article offers for others to explore.  相似文献   

18.
哲学生活与大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生活的要义在于灵魂的自我赋形,是基于自我教化之上的心灵转向,即把个人引向美善生活的追求。哲学生活内含着与习俗生活的冲突,这导致哲学教育在当代教育中的窘困。哲学生活在当代社会中的基本生存空间是大学,哲学生活的守护即对大学的守护。哲学生活传统的微弱与哲学生活的审慎,意味着审慎作为当下中国大学发展之道的必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屡见不鲜,这也反映了大学生对自身生命的漠视。同时,随着"马加爵"案件、复旦大学研究生投毒案件的爆发,大学生对他人生命的不成熟对待现象也逐渐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所以在高校内进行科学、合理的生命教育不仅对大学生自身的生命观的有着重要意义,也对大学校园内所有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