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识课是实现通识教育的重要手段。“生活中的电学知识”作为理工科通识课,与文科通识课及专业课相比,其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均有明显的差异。文章结合实践教学,尝试探讨了理工科通识课的教学规律。  相似文献   

2.
通识教育是近年来兴起的一股教育热潮。正是基于这样的教育语境,本文在分析开展文学通识课教学必要性的基础上,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开展文学通识课教学的重要意义:一是文学通识课教学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二是文学通识课教学有助于推进专业教育。目的是希望能够充分发挥文学通识课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升通识课教学效果,文章首先阐述了高校通识课的教学情况,然后分析了高校通识课慕课教学情况,接着论述了基于慕课的高校通识课混合式教学实施的意义,最后提出了基于慕课的高校通识课混合式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网络时代,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基础课程的外国文学教学更是如此,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全球资源共享的大环境下提升外国文学教学水平是每个从事外国文学教学的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全文从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时间段对外国文学的教学进行的探讨,涵盖了教学工作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刘敏楼 《考试周刊》2014,(12):156-158
通识课是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和合格公民素养的重要基础性课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实现通识课目标的重要一环。本文从学生视角入手,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调查,分析目前通识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作者对教学实践的思考与总结,提出提高通识课课堂教学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优化通识课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各组成部分的比例,提高了大学生对通识课教学的满意程度,得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提高新时期通识教育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黄一斓  颜林 《考试周刊》2013,(92):150-151
高校历史文化通识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和要求,必须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历史文化通识课教学中,基于信息技术搭建历史文化通识课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多媒体化、教学方法网络化、课程考核方式信息化。高校历史文化通识课教学中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通识课、双语课课程特点的分析,结合当前培养国际化创新复合型人才的目标,文章探讨了如何在现有教育环境、教学资源条件下,以通识课为切入点,在高校开展通识课双语教学的路径和方法。以“计算机网络”通识课双语教学实践为例,综合考虑通识课、双语课教学目标及授课对象特点,在教材选定、教学内容、教学语言、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精心设计,注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掌握及英文理解、表达能力的培养,实现从“学”英语到“用”英语的教学理念的转换,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前,高校本科通识课教学普遍存在课时紧张、班额大、学生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为保证通识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成教育任务,应从目标定位、内容选择、方法优化、时空拓展四个方面探索通识课教学问题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结合通识教育理念,在全校性、专业性通识教育课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学科通识教育课程,并结合工程图学课程的通识教育价值分析,重构了工程图学课程体系,包括全校通识课、工科通识课和面向机械类、近机类、土建类的专业基础课,使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通,工科学生与非工科学生的工科通识教育相互兼顾,不同工科专业分类教学。教学实践表明,改革使学生的图学素质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11.
张晓明 《文教资料》2008,(3):199-200
高校通识课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包括:更新教学观念、跟踪前沿教学理论的能力;调整、更新教学内容的能力;教学研究的能力;课堂教学创新能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其他教学相关能力.要发展通识课教师教学能力,需做好组织保障、理论支持、培训机制三个方面的工作.而欲彻底解决通识课教师教学能力欠缺的问题,必须对大学观做出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2.
法学通识课教学在新的改革背景下再次引发教育界关注,当下多数地方院校法学通识课课程设置不舍理、课堂教学方法无新意、教学评价机制无实效,借鉴美国和英国高校通识课的较为科学的教学模式,因地制宜,应该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方式、以及课堂效果评价三个角度完善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开展通识教育成为国内高校的共识,艺术审美类课程因其开设时间长、贴近通识教育理念而成为各校通识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独立学院中开设最为广泛的通识课类型,艺术审美类通识课在课程体系、教学理念、教学效果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种种问题,文章试图从管理、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层面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外国文学是高中语文任务群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由于教师课堂教学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依据课标及课堂问题制定教学方案成为当务之急.通过"三境"教学法,明确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方法设计理念及思路初探,形成高中语文外国文学项目学习教学设计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简称“基础”课)不管是从教育功能、教育理念还是从课程性质、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手段和过程等方面都无不渗透着丰富的通识意蕴。现实中“基础”课的教学面临着许多的困境和尴尬,若能挖掘“基础”课的通识意蕴,将通识教育的做法引入到“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来,则为“基础”课的教学又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7,(1):158-159
文章以开设《植物组织培养》实验类通识任选课的实践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研究,以为国内高校开设实验类通识任选课的教学实践提供经验和示范。  相似文献   

17.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学通识课的审美化教学应成为大学通识课教育的一个有机构成。本文以《边城》审美化教学的课堂设计为例,从巧妙导课美、精彩授课美、教学高潮美、结课艺术美四个文学传输美的环节来揭示高校文学审美化教学的美感及其课堂操作的可行性与实践性。  相似文献   

18.
高校外语系外国文学课教学浅探四平师范学院王莎烈外国文学课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地位还没有真正得以确立,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真正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没有一套能够令人十分满意的教材,参考书更是少得可怜。有的院校虽形式上开设了外国文学课,但却不重视其内容与教法,...  相似文献   

19.
通识教育课程(简称通识课程)是指根据通识教育目的和所要达到的目标而专门设计的课业及其进程的总称,是实施通识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针对工科院校非理工专业的学生基础、兴趣以及理工类通识课的跨越式目的要求,通过"生活中的材料科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课程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管理方式、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性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跨学科类通识课的教学质量,切实达到通识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专业课教师讲授通识课既存在教育理念方面的问题,也存在教学策略方面的问题。在教育理念方面,专业课教师往往用自己所熟悉的文化素质课、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的概念来理解通识课程,简单地将通识课理解为专业知识的普及课,没有在通识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研究学生、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在教学策略方面,大班上课,难以实行因材施教;以讲授法为主,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过分依赖多媒体,难以在课堂上开发新的课程内容;教学评价手段单一,难以实现教学评价的激励和调节功能。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文化素质教育的观点,树立起通识教育的理念,正确处理好通识课与专业课的关系。作为一种大学教育的理念,通识教育旨在通过对自由学术的探讨,培养理性完善、情感优美、行为优雅的"完整的人",中国古代的"大学之道"就是一种通识教育的理念。其次要改进教学策略,选择经典名著作为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更多地采用共同解决问题型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