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文化是育人之纲,文化立校代表着学校发展的进步方向.在学校文化建设工作中,如何把握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在传承中谋发展.在创新中求特色?这是所有中小学都面临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陈照星 《班主任》2004,(4):13-16
学校应当成为具有文化品味和精神感召力的场所.而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又决定着该校的办学追求和办学品位.在课程改革中,新的教育理念促使我们思考如何构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学校.我们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南,深化课程改革,重建学校文化,构建新型管理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力打造学校品牌,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校是一所具有120多年历史的老校.它历史悠久,百年校史是学校宝贵的非物质文化财富.但是,如何继承与发展、改革与创新,这是学校实现办学目标,形成办学特色的关键."十一五"开局之年,学校确定了实施文化发展的战略,旨在通过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学校得以可持续发展.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我们锁定了汉字文化.汉字文化承载着中国古代文明的精华,维系着中华民族发展的命脉,承载着德、智、美、行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参考》2014,(3):I0001-I0001
正上海市金山区第二实验小学本着"在传承中求发展"的办学思路,在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全员全程育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充满理解与爱的和谐校园等方面投注了大量的实践与思考,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广博、适性、幸福"的办学新理念。一是双语教学特色鲜明。形成"多相输出——融合文化"的双语教学模式,是上海市首批双语实验学校之一,在上海市英  相似文献   

5.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感受到,课改实验的任务不仅是验证《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更应该体现学校在此次实验中的创新性,在课程实验的进程中,如何传承、创新、发展学校的校本特色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如何呈现开放性、鲜活性、多样性,建设有自身特  相似文献   

6.
校园文化决定着学校的文化内涵和发展程度,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在学校发展过程中不断沉淀的过程,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一个过程。一所学校,只有思想立校、文化立校、以文化人,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人文教育环境,创造适合教师发展的教育文化,营造有利于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文化氛围,学校才能成为师生身心健康、愉快学习的成长乐园,我们的师生工作、生活、学习才更有意义,我们的学校才更有品位、更具生命力,才能促进学校的内涵、可持续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以人的发展与完善为主旋律的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浪潮,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和方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是语文教学的切入口。在实践中,我们的思考是:语文教学应在求变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校是一所有着120余年历史的老校,在新时期,如何继承与发展、改革与创新,这是学校实现办学目标,形成特色发展的关键。经过不断思考实践,学校选择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汉字文化,为特色发展的切入点。由此,学校确立了依托汉字文化,开发学校特色课程,传承中华古老文明的思路,并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实践。  相似文献   

9.
学校文化建设是新课程的有力支撑,课程改革呼唤新的学校文化.近年来,我校立足于学校实际,以英语教学为切入点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在营造英语学习环境中,以物质环境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支撑,以精神引导为核心,创建一种"科学与人文交汇,理性与激情互动"的学校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0.
以人的发展与完善为主旋律的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浪潮,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和方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是语文教学的切入口。在实践中,我们的思考是:语文教学应在求变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学校文化是育人之纲,文化立校代表着学校发展的进步方向。在学校文化建设工作中,如何把握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在传承中谋发展,在创新中求特色?这是所有中小学都面临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保定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百年名校。一百年风雨沧桑铸就了她独有的文化内涵。百年名校如何办出新时期的特点?如何在继承优秀文化传统上改革创新?1999年,我们设定了新的办学目标:要把学校办成“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同”的优质学校。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坚持“和谐发展”的主体办学思想.按照“改革、创新、求活,走科研兴校之路”的办学方针,  相似文献   

13.
思考之一: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是实现教育管理民主化的基础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当前,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正经历着深度的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面对新旧学校管理文化在过渡转型期发生的冲撞与冲突,如何在新旧学校管理文化的冲撞与融合中稳定、有序、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如何在常态教学管理环境下,使新课程改革的深层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逐步探索出具有校本特色的管理文化、管理机制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为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实现学校的内涵提升式发展?我觉  相似文献   

14.
河南大学经过多年探索,逐渐明晰了一条"以创新求发展、以合作求突破"的办学思路,积极寻求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开展合作办学,巧借外力,促进学校人才培养、重点学科与学位授权点建设、科学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吴霄冰 《中学教育》2002,(12):23-25,28
在教育行政部门“把学校归还学校”的今天 ,中小学校如何形成具有深层文化意蕴的办学特色 ?如何形成具有活力的办学机制 ?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学校必须对自身的发展承担责任 ,必须寻求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办学机制 ,形成内控、主动的学校行为模式 ,同时也要强调全体教工的自觉、自律、主动、创新、积极参与。因此 ,我们决定设计学校的发展规划 ,建立学校的自评机制 ,以此来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一、设计学校发展蓝图长青学校立足于依法办学 ,以德立校 ,自主发展 ,开拓创新 ,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对人的素质教育的…  相似文献   

16.
姚敬华 《中国教师》2012,(13):57-59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文化建设"得到了广泛关注,成为教育领域的高频话题。从文化的视角看,"新课程改革就是一场课程文化的改革,推进新课程改革需要倡导并扶植新型的学校文化"。[1]然而,在"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人们往往专注于校园物质环境文化的建设,对同为学校文化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师文化,因其隐性存在而习而不察,鲜有深入的探讨。事实上,"作为课程的实际解读者,新课程的内在价值取向是否与教师自身的价值观相一致,决定着教师对新课程认可或抗拒的态度;作为课程的实施者,新课改的理念只有通过教师的课堂运作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教育效果"。[2]质言之,教师文化关涉课程与教学改革成功与否,是学校文化建设之肯綮。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迫切需要将教学研究的中心下移到学校,建立一种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制度。这种制度对于创造性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能力和办学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也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因此,我们在如何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黄艳芬 《天津教育》2005,(11):25-27
多年来,我们上海道小学坚持在课程改革中找出路,在创新中求发展.走出了一条改革课程结构、构建“大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育人之路,逐渐形成和显示出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我们认识到,在学校教育中抓住了课程也就抓住了学校教育的根本,学校凭借课程来实现教育目标,教师凭借课程来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并且,我们在课程改革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前期课程改革带来的巨大收获,成为我们今天按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深入推进课改的强大引擎。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学》2012,(11):8-10
"笃学敦行、立己达人"的校训是上海市大同中学百年文化的积淀与总结。追本溯源,大同中学发展到今日之"名",得益于几代大同人始终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的文化自觉。学校的文化自觉,表现在对学校办学传统的传承与创新上,表现在学校与时俱进的品格上,表现在学校坚持改革的责任与勇气上,更表现在学校对"人"的研究和关注上。本期,作为连载五期的收官之作,我们聚焦该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文化的发展,以此祝贺大同中学百岁生日。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学校如何抓住机遇办出自己的风格和品位,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之路呢?无数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学校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