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是当前正在被深入探讨的一个课题。此前的探讨大多集中在某一特定传统文化符号在艺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上。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艺术设计应用中出现的问题的分析出发,进一步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当代艺术设计中应用时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正>在世界化趋势的影响下,中国的当代艺术设计与传统的艺术领域相比,更多的与西方艺术设计接轨,也显得更加的国际化。在中国飞速的现代化进程中,社会转型必然伴随着文化转型,所以中国当代艺术设计领域中的传统文化削弱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文化转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然而传统文化的削弱不代表消亡而是顺应时代的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融合了传统文化的当代艺术设计将会更加丰富多彩并具有更强的国际竞争力。1.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文化内涵是任何优秀设计作品不可  相似文献   

3.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艺术形式绚丽多姿。当代艺术设计经常将传统的艺术符号融入到现代设计作品中,设计师通过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学习和借鉴,提升设计作品的艺术价值与美感。本文通过对传统造型理念、传统图案纹样、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艺术设计的融合这三个方面阐述传统艺术对现代艺术设计影响。  相似文献   

4.
形式主义泛滥的抽象艺术早就不是当代艺术的主流。意象是东西方文化共有的基本情感,是视觉艺术最佳的情感符号形式。当代艺术视觉泛化之下,意象表达正重获审视,意象应该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图式基因。  相似文献   

5.
随着当代艺术自身形态与疆域的转变,奢侈品牌与当代艺术的跨界实践活动不断构建和塑造具有当代含义的文化符号,文化的成色正被潜移默化地修改着。奢侈品牌与艺术跨界,是用艺术形式将奢侈品牌进行包装,使其具有艺术感。但由于二者具有不同的符号表意三元关系,形式界限依然明晰,二者不可能相互成为彼此。正是如此,二者间生成了绵延不绝而又若即若离的友好张力。  相似文献   

6.
梁玖 《大连大学学报》2011,32(4):128-128
中国当代艺术产生在当今世界语境中,受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与后现代主义艺术影响较大,是当今中国最复杂的艺术现象与艺术形态。如何解读、理解和阐释中国当代艺术,成为业内学者以及业外受众极为关注的文化问题。业内学者考虑的是中国当代艺术的边界、延伸、观念变化以及意识形态功能等文化问题,业外受众关注的是中国当代艺术美丑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当代艺术想要继续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同.单纯模仿借鉴西方的艺术创作方式是行不通的,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家,需要借用和转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视觉符号,创造属于中国本土的当代艺术。  相似文献   

8.
中国抽象艺术常常误读西方现代抽象艺术及本土的意象图式,总体上还缺失艺术原创精神,停留在挪移概念、搬用样式或堆砌肌理上。中国传统没有现代艺术意义上的纯粹抽象。重提"意象",有助于寻求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转型及当代艺术介入国际语境的中国姿态。  相似文献   

9.
通过梳理锦灰堆的文化内涵、起源与发展,分析锦灰堆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应用价值,结合锦灰堆艺术特色,探讨其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的应用路径:打破艺术边界,对接古今文本;挖掘文化内涵,延续传统文脉;进行解构再造,创建多元可能。最后,从当代绘画、服装、雕刻、非遗文创设计四个方面探析锦灰堆的应用实践,以期为传统艺术创作手法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的传承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民间艺术是中国母体文化、大众文化,具有原发性和广泛性。作为中国文化民族性最为传统与纯粹的载体,它不是单纯的艺术形式,而是已成为一个意味深长的符号——浓缩历史的记忆、质朴的民族信仰及情感,与中国文化的血脉同根同源。这个符号使我们对自己的文化、中国大众的  相似文献   

11.
我们民族要在世界拥有自己的舞台,就一定要使自己的民族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性。对于做艺术设计的人而言,应立足于传统艺术的根基,用传统艺术元素浇注当代艺术设计,通过不同的形式将传统艺术的精髓转化为创造力,这样才能使设计作品在当代艺术形式下拥有民族传统艺术的特色,同时更具有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博大精深,蔚为大观,最近出版的吴卫教授的《中国传统艺术符号十说》,就是通过研究祖国题材多样的传统装饰艺术小品来阐释中国璀璨的艺术文化。此书原是作者给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一年级研究生讲授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修养课的讲义,源自于作者十多年在中国传统艺术符号方面的辛勤耕耘,内容涵盖了中国本土艺术文化的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刊中报     
陈棠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2(4):110+121+144+147-110
综合性大学艺术学科发展应该依托丰厚的人文传统,以促进中国文化和中国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推动中国传统艺术和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对话和世界认同。(于保霞摘自《中国教育报》2011年6月23日)  相似文献   

14.
2020年迪士尼电影《花木兰》上映后在欧美等海外市场获得好评,却未能引起中国观众的共鸣。通过对比美、日、韩、中四国电影海报,发掘视觉意象与跨文化传播效果之间的关系,揭示电影在中国市场传播效果不佳的原因。研究发现,海报的原型意象,植根不同的文化传统、唤起观者对不同国家的形象记忆;海报的颜色、空间布局和特殊符号运用,建构起男权认可的“巾帼英雄”概念,削弱了女性主义价值观认同;中国版海报展现了符号语境下的文化成见,塑造出东方落后的形象。因此,挪用他国文化符号进行传播,若缺失平等和敬畏的心态,跨文化传播效果将大打折扣;同时,我国也应开发本土传统文化意象和符号资源,主动充分地讲述中国故事,塑造全球文化形象,减少本土传统文化符号被“污染”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现代招贴设计在西方设计思潮的冲击影响下,存在着盲目模仿西方设计风格、流行设计元素泛滥、传统的视觉语言缺失严重等问题。本文旨在分析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和现代招贴设计的相互关系.提倡要坚持对传统艺术的学习和传承,并且做到创造性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文革美术符号成为"政治波普"后在当代艺术中也有如同折射光芒般的耀眼体现。当代"政治波普"将文革美术符号进行提炼再与西方商业品牌标志符号组合在一起,仍然保留"红光亮","三突出"与"高大全"的构图法则,对文革美术符号本身的改动较少,基本还原和保留图形的原有风貌,形成了更为广泛和多义的图式所指,同时被艺术家赋予了新的意义和文化针对性。使艺术在弘扬精神力量和文化底蕴方面与本民族文化相结合,为本土文化发展不断注入新鲜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留给了我们一笔丰厚的思想文化遗产,这份遗产同时也是一笔丰富的视觉符号遗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中国传统视觉符号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高度的艺术形式,有极高的艺术文化价值。设计教育是推动一个民族视觉语言文化走向国际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寻找具有现代意义与传统视觉符号意象结合的切入点,在传统中“考古“未来设计,创造出切合时代实际需求的现代“传统文化”设计,是我们每一位设计教育、研究、实践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作为创造与传承民族文化的主要力量,中国古代文人最引人注目的文化活动就是对“仕途”的执著和对艺术、尤其是山水画艺术的痴迷。与其对仕途的执著相对应,中国古代文人对山水画创作的迷恋也远远超过了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审美范畴。其间一定有更深层的文化与社会心理的原因。探究这些深层原因,不仅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格特征、把握中国古代文人以及山水画家人格的深层机制,而且有助于我们从更深层次上理解中国艺术创作的本质和中国人的艺术精神,汲取当代艺术创造的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19.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包装装演设计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是与劳动人民的生活方式、民族习俗和审美意识相结合的,具有朴实、醇厚、韵味十足的特色。它表现出的不仅仅是民族以及民间的艺术理想,更是反映了艺术魅力与艺术需求。中国当代包装设计在改革、开放的格局下快捷起步、发展迅速。与此同时西方等国家的文化形态以强劲的势头不断冲击着中国包装设计市场,这给我国还未成熟定型的市场带来了不少诱惑,造成了我国包装设计独立思想和语言形态的缺失,消减了民族化包装语言形式,阻碍了我国的创新道路。我国包装设计在信息多元化环境影响下,应把握和坚持包装设计的传统文化性,挖掘、整理中国包装设计中优秀丰富的文化内涵,将传统的文化思想精髓同当代设计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尤为重要,有利于提高包装设计文化载体的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装饰符号有着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及富有极其耐人寻味的文化意蕴.本文以纹身艺术和中国戏剧脸谱以及富有浓郁特色的中国剪纸艺术等栽体来诠释传统装饰符号所透射出的美学价值,借以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的非凡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