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喻和转喻是词义延伸的两种主要方式。以英汉face为语料,从认知隐喻和转喻的思维角度分析一词多义现象。研究发现:两词在认知上均以隐喻为主,转喻为辅;英汉语所显示的这种类似性典型地反映了人类认知的选择倾向性;而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则印证了人类认知基本根植于身体经验,但也受制于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2.
英汉语中"一词多义"是一种非常普遍和重要的语言现象,因为语言的基础是词汇,词汇的核心是词义。而词义拓展的认知机制是隐喻和转喻,一词多义就是在原型义的基础上,在隐喻和转喻的共同作用下向外拓展的,而隐喻和转喻作为人类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手段能体现认知主体的一定的思维特点,因此,对英汉人体词的对比研究不仅能揭示一词多义的拓展规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揭示中西方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的规律。此外,一词多义的研究也能证明词义是文化的载体以及词义具有体验性。  相似文献   

3.
孔元元 《考试周刊》2012,(30):27-28
转喻和隐喻都是基于经验的思维方式,是丰富语言的重要手段.是词义延伸的两种主要方式。本文以英汉“cake(蛋糕)”为语料,从认知转喻和隐喻的思维角度分析一词多义现象.从而呈现词义延伸的认知思维结构和方式。  相似文献   

4.
英汉多义词转喻认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英汉多义词的转喻认知思维结构,研究发现:词义延伸的最基本方式依赖转喻的认知思维结构.转喻是隐喻的基础,二者具有连续统的关系,英语和汉语词义的延伸有部分相同。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英汉多义词的转喻认知思维结构,研究发现:词义延伸的最基本方式依赖转喻的认知思维结构.转喻是隐喻的基础,二者具有连续统的关系,英语和汉语词义的延伸有部分相同。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维汉多义词的转喻认知思维结构,研究发现:词义延伸的最基本方式依赖转喻的认知思维结构,转喻是隐喻的基础,二者具有连续统的关系,维语和汉语词义的延伸有部分相同。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维汉多义词的转喻认知思维结构,研究发现:词义延伸的最基本方式依赖转喻的认知思维结构,转喻是隐喻的基础,二者具有连续统的关系,维语和汉语词义的延伸有部分相同。  相似文献   

8.
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分析日汉“顔/脸”的惯用语的引申义。通过分析可以知道:词义转移都是基于隐喻、转喻以及建立在转喻基础上的隐喻来实现的。认知语义在转义时的一致性表现为4个方面,非一致性表现为7个方面。任何语言的背后都隐藏着由来和历史、语言的特征。在反映文化的个性的同时,文化的原因又对语言起着制约和限定的作用。由于所居环境、生活行为方式不相同,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千差万别,直接形成了各民族惯用语的不同特色。日汉“顔/脸”惯用语的隐喻、转喻的探索研究,将有利于对跨文化交际活动的认知和理解,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9.
人类认知手段的转喻和隐喻是词汇扩展的两种重要方式。文章以hand为语料,从隐喻认知角度来分析一词多义的现象。研究发现:(1)隐喻在词义延伸中发挥的作用大于转喻;(2)在词义延伸中有两种思维结构:一是以邻近性关系为基础的部分代整体的转喻思维结构;另一个是以事物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性联想思维结构。两种思维结构相互交叉,出现连续统的现象;(3)词义从本义向转喻、隐喻方向延伸的时候,离本义越远,修辞性就越强。  相似文献   

10.
隐喻和转喻是两种有力的认知工具。从隐喻与转喻的角度探讨“heart”一词的词义发展,以便找出这两种认知方式对该词词义发展的影响并展示两种认知方式的影响力度。研究表明:“heart”一词词义经历了从基本词义到各常规词义扩大的过程。这是认知模式隐喻与转喻作用下的结果,同时也是人类认知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英汉双解)中图示的人体部位词项为语料,在认知转喻和隐喻的理论框架下,从词汇和语法层面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一词多义现象在人体词项中普遍存在,转喻和隐喻思维使词义延伸成为可能,转喻比隐喻更基本,是隐喻的基础或为其提供理据,而隐喻思维在词义延伸中起的作用更大;两种思维在词义延伸中可能相互交叉,出现连续体的现象;转喻、隐喻也是引起词汇语法功能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考察和对比汉英两种语言中"眼"的语义延伸。研究表明: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思维方式是汉英语言中"眼"的语义延伸的基本途径;隐喻和转喻之间的关系是连续体和互动的关系;两种认知方式在"眼"的语义延伸中共性大于个性。  相似文献   

13.
隐喻和转喻不仅是语言表达思想经济而有效的手段,更重要的还是思维和认知工具。本文在对隐喻和转喻的概念理解基础上,从隐喻和转喻认知思维模式的角度分析了“眼睛”的意象图示和其词义在汉语和英语中的义项拓展过程,最后阐述了这种义项拓展所反映出的中、西认知模式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修辞现象,更是认知思维方式。隐喻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的认知活动。转喻是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概念实体提供心理可及的认知过程。隐喻和转喻理论为词义演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隐喻和转喻两种认知机制在英语饮食词语的语义延伸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词多义是人类语言中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它的出现体现了人类的语言经济性原则和认知经济性原则。基于原型理论,本文从隐喻和转喻机制着手,分析现代汉语词典中多义词"头"词义延伸的认知理据,从而更好地阐释语义范畴中各个义项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隐喻认知模式与一词多义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喻和隐喻是词义延伸的两种主要方式,但在实际应用中隐喻在一词多义现象中比较常见。研究表明:隐喻呈辐射状延伸,它属于不同域之间的词义延伸,是以事物相似性为基础的联想思维结构,是一种认知现象。  相似文献   

17.
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为人类语言一词多义现象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在对隐喻和转喻的概念理解的基础上,运用隐喻和转喻认知思维模式对汉语"手"和英语"hand"做语料对比分析,分析了"手"的词义在汉语和英语中的义项拓展,分析了其多个义项产生的内在机制和可能性,从而也有力地证明了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思维和认知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中大部分的表达都是隐喻的。隐喻来源于人们的身体和生活经验,同时也受制于环境和文化。“火”是英汉语的基本词汇之一,英汉语中“火”的隐喻意义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英汉语中“火”的意义进行对比分析,能够进一步验证人类的认知来源于身体和生活经验的观点,揭示英汉两个民族思维模式的差异及其背后的文化根源,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相似文献   

19.
英语词义发展的转喻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词义发展的原因,传统的词汇语义学偏向于将词义的变化归于历史的、社会的因素。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受认知环境和社会环境制约的,词义发展和变化的内因来源于语言使用者的认知思维,通过人类认知手段(如转喻、隐喻)由一词的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词义发展现象进行转喻解释,并讨论其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通过转喻、隐喻、心理扫描、突显等认知机制对持续时间副词"仍然"的多义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转喻是"仍然"词义生成的认知理据;(2)它的词义延伸依赖隐喻的认知思维结构;(3)本义和扩展义组成一个包含图式、范畴和次范畴的复杂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