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世代相传留下的重要文化资源,是各民族传统文化价值的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传承载体,而职业教育则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创新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承担者。以广西物资学校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传承研究实施路径为蓝本,提出了将非遗传统文化有效融入专业教学中,深化产教融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播与传承,同时建设传承实训基地、开发非遗美育课程教学资源对专业传承人才进行培养,将“非遗传统文化传承”与“社区活动”有效融合等有效形式,为其他职业院校创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过程中,与其他保护传承主体相比,高校学生社团具有地域、教育、培养等独特优势。学生社团通过民族社团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相结合、学者理论科研与学生社团具体实践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丰富活动形式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四个路径,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活态灵魂",是一个民族珍贵的精神家园、民族文化的生命密码,承载着独特而丰富的想象力、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高等学校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在全社会共同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地方高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口传与心授的重要载体、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阵地、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平台。地方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应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其一,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与活态性,构建"口传心授"新模式;其二,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民族性与地域性,努力成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阵地,将传承具有优秀品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其三,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变性与综合性,地方高校可以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等共同承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论坛,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向纵深发展,探索高校、地方政府与传承人合作的新模式,积极构建"非遗"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4.
民间舞蹈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体现,包含了各民族人民的思想精髓和生活体验。有效传承民间舞蹈,是保存民族特性、发扬民族精神,促进民族文化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兴起,给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提出使民间舞蹈传承有了新的文化解读,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全面、不到位的尴尬境地也给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不利因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探求民间舞蹈传承的利弊,总结经验与方法,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化传承离不开教育,大学教育肩负着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与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使命。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传承基地等载体,是充分发挥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生产、研究、教学、宣传、展示的积极作用。高校非遗"传承基地"如何运用好自身资源加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关系着"非遗"事业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对于研究世界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工作.分析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介绍了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剖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工...  相似文献   

7.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不同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文化财富。非正规教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传承方式之外的新途径,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正规教育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基于政府、企业、各类院校、传承人四大主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正规教育传承途径。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近10年来大力进行土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实践,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民族文化团体和人才培养、民族文化品牌的交流推介等都取得了突出成就。但在传承创新中也面临着民族文化自信意识淡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不力、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机制不完善等困难和问题。因此,需树立全社会文化自信的坚强理念;全力营造创新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与时俱进赋予土家传统文化新的内涵,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相似文献   

9.
文化传承过程是文化及其主体有机结合的过程,与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的课程,其本质则体现为一种文化主体的自觉。民族地区英语校本课程,承担着纵向传承民族文化遗产,横向传播、吸纳其他文化,从而促进特定民族文化增值的使命。它已成为全球多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其开发的实践路径为:以反映民族特性为目标,强调课程对民族文化的适应性;选取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关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遵循课程理论,满足民族地区社会、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学校为单位,各部门权力分享,专家指导。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人民世代继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凝聚了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本文通过对陕西华县对皮影制作工艺的传承与保护的研究,来探析其在传承与保护过程中的困境,并为华县进一步保护皮影制作工艺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人民世代继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凝聚了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本文通过对陕西华县对皮影制作工艺的传承与保护的研究,来探析其在传承与保护过程中的困境,并为华县进一步保护皮影制作工艺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白族拥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调查研究显示这些传统体育文化起源于民族原始宗教观和群众的生产生活的需要。传承与保护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提高白族的自豪感、增进民族间的交流与了解、增强民族凝聚力、保护民族文化传承与文化多元性等都有积极意义。因此,正确认识、利用、传承、保护以及拓展传承保护的路径,实现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急需研究及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助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事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价值与功能。本文分析了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对乡村振兴的助推机理,从完善非遗活态传承的利益网络治理、注重非遗活态传承的物质载体建设、积极探索非遗活态传承创新模式以及加强非遗活态传承制度与保障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不仅是一种被长期忽视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入主流教育的过程,一种民族古老生命记忆的延续,同时,也是一个对民族生存精神和生存智慧及活态文化存在的认知过程,是一个更具人性发现和理性精神的民族文化整合过程。个人、家庭、社会和学校相互交融、重叠和互补,构成文化传承的教育主体,共同传承和创造着一个具有民族文化基因特色和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兄弟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形成了大量独特的文化。其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本民族存在的基础,既是其先民遗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也是少数民族生存、认同、发展的重要标识。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的命题。教育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形式。因此,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应肩负起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保存、传承和创新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一直是我们需要研究改进的一项重要内容。民族中心主义与文化自信问题是最近国内外学者比较关注的一个课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民族中心主义与民族自信问题进行研究。经分析,发现了我国民族中心主义与文化自信的存在性及可利用性,并根据这些发现,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5,(51):168-169
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一种文明的延续,一个民族的文化建设,必然以继承优秀文化遗产、发扬优秀文化传统为前提。文化传承创新与人才培养质量存在密切联系,壮族文化对壮医学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培养高质量壮医学人才需要传承与创新壮族文化;在壮医学人才培养中,要传承与创新壮族文化,策略包括:重点突出壮医学本身的特色与优势、注重与壮医学密切相关的壮族其他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纳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院校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当前,职业院校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展现出非遗文化传播、培养专业传承人才、开发非遗课程教学资源、建立保护基地等多种功能,开展了利用现代学徒制来丰富和完善非遗传承和发展的实践探索,丰富完善了非遗传承的院校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职业院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着理论指导缺失、学生继承非遗项目热情不高、专业建设滞后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型教师短缺等困境。  相似文献   

19.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下的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提出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建立古今结合、传承民间技艺非物质遗产类教学模式,以此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得到保护与继承,同时使高校艺术设计类学生更好地走进我国古老的民族文化,创新与发展民族艺术。  相似文献   

20.
在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民族特色产品开发实践性、创新性的特征决定了高职土建设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重视显性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民族文化内涵及其设计素养的获取与外化。基于民族特色产品开发的高职土建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途径探讨体现在以下方面:课程改革(涵盖完善课程目标、优化课程结构、课程评价项目化、创新教学方式);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度,营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环境;创新实践项目构建,民族特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社会服务平台,提升专业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