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毛宗岗从《三国演义》叙事结构的整体性着眼,对原有直接引用史书的史评与论赞诗一块梳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删节、修改和增补,把论赞诗作为叙事主体在小说中的叙事批评,开拓了中国古典长篇小说运用诗词的民族传统艺术方法。这是文人直接参与历史演义小说创作的一个成功的例证。  相似文献   

2.
史传论赞的文体类型与出现位置等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如偶尔为之到不规则使用、再到形成定式是其大致方向。通过梳理史传论赞的文体特征、功能及其弊端的流变过程,并将通俗小说篇尾诗的性质特征与之比较,发现通俗小说篇尾诗在其形态特征、功能作用,甚至弊端上都与之极为相似。这些共同的文学功能特征、相似的书法、共同的撰述方法使二者有相当程度的融合点。正因为如此,史传论赞在功能上对通俗小说篇尾诗的形成有启示作用:总结、评议与指示道德价值;在形式上有示范作用:"前导语+韵文"。这正是通俗小说"有诗为证"传统生成的史学背景之一。  相似文献   

3.
诗是感情之花,是抒情的艺术;和其他的文学样式相比,诗更长于直接表达作者的感情。从本质上讲,诗完全是感情的产物,没有感情就没有诗。诗是抒情的这一质的规定性,决定了感情在诗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诗歌是抒情的艺术。诗人主观的感情是诗歌的本质、灵魂之所征。闻一多说:“诗是被热烈的感情蒸发了的水气之凝结。”我国古代也有“诗言志”、“诗缘情”之说,认为诗歌“吟咏性情”,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产物。无论是抒情诗、叙事诗还是写景咏物诗,都或浓或淡或隐或现地寄寓着诗人的主观感情,即使有理性色彩的哲理诗,也常以情促理,融理于情。所以,我们鉴赏诗歌,从本质上说就是体悟诗情。那么,从哪些方面切入呢?  相似文献   

5.
人体语言是传递信息、表达感情、实现社会交流的一种重要工具。它是通过人们自身的仪表、姿态、神经、动作等输出信息,并作用于信息接受者的视觉感官,再通过信息接受者的视觉神经作用于大脑,从而引起积极反映,实现信息发送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6.
诗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艺术。“陌生化”特征使诗歌语言区别于散文语言和日常用语,是诗之所以为诗的重要标志。诗歌语言的陌生化效果是通过多种语言、艺术手段来实现的,并且,从接受者的角度看,还有其独特的心理学根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中国历代各个不同时期论书诗存在的客观事实出发,论述了它产生的历史渊源和成熟发展为一种有特殊形式内含的诗歌体制的概况及其对书学事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文章分三部分:一,汉魏六朝及初唐时期的书体论赞和论书赋;二,唐宋时期论书诗蓬勃发展的概况;三,元、明、清(以清代为主)论书诗发展的新成就。  相似文献   

8.
通过幻想世界表达对生活的感受,想象丰富,夸张大胆,感情波澜起伏,是李白诗与李贺诗浪漫风格的共性。而李白诗感情热烈奔放,李贺诗感情多愁苦惨淡;李白诗意象明朗和谐,李贺诗意象虚荒诞幻;李白诗率性自然,李贺诗苦心经营;李白诗直抒胸臆,李贺诗掩抑婉曲等,则是李白与李贺浪漫风格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文德翼“著述甚丰”,但至今未有人对其做过专门研究。他的传记文主要记叙了明清之际赣、浙一带下层官吏和士人的事迹,具有地方史料价值。作者通过传记文传达了自己经历乾坤剧变的歌哭爱憎,其中的论赞对这种感情的传达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诗序》曰:“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可见.感情是诗的灵魂,是诗的生命。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歌。但感情却不等于就是诗。愤怒、悲哀、快乐、忧伤、畏惧、欣慰等都只是感情.而不是诗。只有当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艺术地表现出来.让读者受到深刻的感动.那才是诗。  相似文献   

11.
唐集唐注考     
张佳 《天中学刊》2011,(2):79-82
在中国古典诗歌注释学史上,以宋集宋注及宋集明清注为视域的本朝人注本朝诗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而唐集唐注似乎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空隙”。初步考证出张庭芳注李峤诗、李绅注元稹诗文、郗昂注张鹜诗文、司空图注卢献卿诗文等7种唐人注唐诗文,发现它们还处在古典注释学的原初形态上,其注释学方法还不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诗文注释学,没有在中国古典注释学史上造成很大的影响,顶多只能说是一种偶然的注释学现象。  相似文献   

12.
唐集唐注考     
张佳 《天中学刊》2011,26(3):79-82
在中国古典诗歌注释学史上,以宋集宋注及宋集明清注为视域的本朝人注本朝诗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而唐集唐注似乎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空隙"。初步考证出张庭芳注李峤诗、李绅注元稹诗文、郗昂注张鷟诗文、司空图注卢献卿诗文等7种唐人注唐诗文,发现它们还处在古典注释学的原初形态上,其注释学方法还不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诗文注释学,没有在中国古典注释学史上造成很大的影响,顶多只能说是一种偶然的注释学现象。  相似文献   

13.
元上都扈从诗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作者大多数是扈从大臣,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的创作视角广阔,给后人提供了了解那个时代形象、具体的素材;其作品多属于纪行诗的范畴,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扈从诗作者"自注"具有不可替代的文献价值,扈从诗也与这些作者的其他作品形成互补关系;客观上,像舞蹈等文化形态,诗歌形象描绘的表象方式也恰能使后人准确了解其具体风貌。这些因素,一起构成了元上都扈从诗巨大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在清代乾隆年间问世以后,即拥有众多的题咏诗作。这些“咏红”诗篇,是研究曹雪芹和《红楼梦》的重要史料。林则徐于嘉庆年间曾参与京师宣南诗社的活动,写诗抒情,“咏红”寄志。这一时期林则徐亦题写扇面诗,吟咏《红楼梦》黛玉、宝钗、湘云等11位“红楼”女子,共12首。此时,距120回程高本系统《红楼梦》问世仅20年之久。林则徐的“咏红”诗作,着眼于小说的思想内容与人物的悲欢离舍,寄托欣慕感慨,要而言之,很值一读。  相似文献   

15.
还原“诗”在历史文化语境中所处的具体和真实的文化身份与文化地位,有助于探寻和敞亮诗的本真面貌;也有助于思索当下诗学(诸如诗的边缘化等)的相关问题。考察“诗”的地位可从文学、艺术和文化三个逐层放大的视阈入手:首先,诗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在文学中占据着主流和正统地位;其次,从范围略大的艺术视阈考察,诗被称为“最富于艺术精神的艺术”,并因此而享有艺术代言的资格;最后,置身于更为广阔的社会文化领域中,同样可以看到诗在个体与国家主体性建构过程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爱情诗是《诗经》中的一种重要题材,主要是指恋歌以及和婚姻爱情生活相关的诗篇。在此主要以《诗经》中描写男女相思爱慕、征夫思妇情怀的诗歌为研究对象,以诗中描写的时空距离为切入点,试图对此类诗歌的创作动因、抒情艺术方式以及抒情艺术特征等问题作出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宋诗别裁集》的选源多来自总集,文献的递相传抄,导致是书出现:删减题序、删改题注、删减诗中注、题注误入诗题、删改诗题、窜改诗中文字、误署作者、二诗误作一诗等文献疏误。这其中既有编辑态度不够审慎的原因,也有编辑条件的客观限制。总体而言,瑕不掩瑜,《宋诗别裁集》仍是一部颇具批评眼光的好选本。  相似文献   

18.
论《香奁集》之于唐末诗坛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奁集》以写艳情为主,后人对作者韩亻屋及其艳情诗作多有不满,这主要是囿于儒家“诗教”说的影响。《香奁集》包容了艳情诗的多样题材,成就在唐末同类诗作中最高,对后世影响较大,在唐末诗坛具有艳情诗的标本式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陶潜的诗,自唐以来或仿制,或应和,或研究其价值,从各方面体现出后人对他的推崇。但陶潜的诗序却很少有人注意,从现存的121首陶诗中,共有34首冠以诗序。陶潜诗的诗序是一篇篇完整的美文,有题旨,内容丰富,形式独特,风格朴素自然。透过这些诗序,同样能了解陶渊明的思想和艺术风格。因此,这些诗序是研究陶诗的重要材料,有着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山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重要的常量意象之一。在古典诗词中,它受传统艺术精神的局限,多呈现“静”的本质属性。毛泽东在诗词创作中突破了这一传统艺术精神的限制,其笔下的山意象不仅充满着奔腾飞跃的“动”的属性,而且更多的是借山来表现人的主体精神。这种突破主要源于他的胸襟,对自然界的本性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