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的语文课堂是教师引导对话与学生自主探究相得益彰的课堂.在对话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是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道难题.笔者就教师怎样设置好话题,巧妙点拨,促进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进行了一点尝试,策略概要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课堂教学要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是通过讲授、启发、点拨等加以引导,最终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文章就"教师的引导"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3.
罗汝萍 《教师》2014,(3):38-38
新教育理念要求教学突显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亟须教师的引导和点拨。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着重阐述了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点拨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陈田燕 《广西教育》2008,(13):44-44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丰富情感,离不开教师的点拨引导。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教”要致力于引导。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前提是教师在深度研读教材、深入研究学生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困惑,及时点拨疏通,引导学生把握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精讲点拨是将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把教师的单向传授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由单纯地听转变为动脑、动口、动手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逐步达成教学目标. 一、“精讲点拨”留给学生思考、探究的空间 这里所说的精讲,是指教师要精心准备教学,准确把握重点、难点,讲解时要做到精确、精炼、精彩.  相似文献   

6.
“点拨法”是“导思——点拨提高式”教学法的简称。“点拨法”是通过以“思”为核心,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引导点拨。发展学生智能的一种方法。其结构是:“激学导思——引议释疑——点拨提高——精练强化”。其主要功效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好学深思的品质,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点拨法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7.
课堂讨论是指教师或学生提出有商讨价值或探究价值的问题,然后由教师引导、点拨、组织学生进行充分讨论的一种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很难走进文本,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因此,学生的阅读活动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如何引导?怎样点拨?关键在于教师要准确理解自己的角色定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呢?我认为,教师就像一个搭桥牵线的人,其任务是把文本介绍给学生,  相似文献   

9.
课堂中教师的点拨,就是指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指点迷津,使学生获得正确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点拨"是课堂的画龙点睛之笔,它可以将知识引向深入,将思想指向深刻.适时的点拨让学生瞬时茅塞顿开,恍然大悟,收到点石成金的奇异效果.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和认知能力都没有成熟,所以在认知事物、理解课文和回答问题方面难免会存在盲区。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思维逻辑和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备课方案,合理设置问题,积极引导学生理解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以,教师的点拨也成了一门艺术,如何恰如其分地点拨学生,引导学生理解和认知,是现在小学语文教师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通过论述什么是教师的点拨艺术、点拨原因以及怎样点拨来谈了小学语文教师的点拨艺术。  相似文献   

11.
课堂上的恰当点拨非常重要,本文从新旧知识衔接处,思维定式干扰时及归纳总结几个方面论述了教师的点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由于思维受阻,一时难以下手.这样,需要教师用简练、精辟的语言启迪思维,促使学生产生"顿悟",谓之"点拨".有效的"点拨"必须做到适时、适度、灵活且富有启迪.如何实行有效"点拨"呢?笔者的思考是点拨难点,引导学生攻克疑难;点拨方法,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点拨思路,引导学生反思探究,由此启动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生成智慧.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正处在半成熟的成长阶段,难免存在着各种缺点,容易犯下各种错误.教师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只有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巧妙点拨,耐心引导,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4.
点拨,是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以必要的点拨引导,即画龙点睛、指点迷津,以激发学生醒悟,调动其思维,点拨其智慧的火花,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讨、挖掘,以达到使学生掌握知识,开发智力,增强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课堂话语的观察与分析,探究优质课堂中教师话语的特点,并总结出一些策略和方法,包括恰当的引导,适度的点拨;创建真实的对话;使用情感智慧创造有活力的课堂。藉此为教师提高自己课堂话语的有效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引导解惑,这是教师的责任;如何解惑,这是教学的智慧。在阅读教学中,面对学生的困惑,教者须通过适时适度的点拨,让他们从混沌走向明朗,从模糊走向清晰。而从现状看,不少教师虽注重点拨,但多出现失误:对困惑该不该点拨,心中没底,优柔寡断,拖泥带水,缺乏临场的当机立断;对困惑该怎样点拨,胸中无数,时机欠当,方法欠妥,缺乏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在阅读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定教,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应对重难点内容精心点拨,巧妙引导;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堂辩论;对课文内容做恰当拓展,深化主题;补充必要的教学资料,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灵活地把握点拨时机,看准点拨火候,帮助学生排除思维障碍,引导学生扣开求知大门,这是点拨教学的关键所在.那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怎样才能正确地把握点拨时机?以下是笔者近两年教学实践的体会. 一、"点"在自主探索的迷茫处 科学概念的系统性很强,原始概念建立后,大多数新概念都是旧概念的发展和深化.但是,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往往不善于调动原有的知识储备,难以使认知结构发生同化和顺应,从而造成认知脱节、思维受阻,给新知识的学习设置了障碍.这时,教师就要利用旧知识进行点拨,架起"认知桥梁",顺利实现认知结构的同化与顺应.以下是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时的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19.
所谓“导拨”是从教师“教”的角度出发的,“教贵引导,点拨深入”。《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虽然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却不能忽略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点拨的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笔者在教学中是按如下方式进行导拨式语文课堂教学的。  相似文献   

20.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蔡澄清先生的“点拨”理论引领了一大批语文教师走向了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 自1982年蔡先生《重在点拔》一文正式提出“点拨法”以来,“点拔法”的理论之光穿过了将近30年的时间隧道依然光芒不减。蔡先生说:“点拨”一词,普通得很,古已有之,其义无非就是“指点指点”。但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所谓点拨,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与心理障碍,运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以达到掌握知识并发展能力的目的……它是运用启发式引导学生自学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