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会放弃     
一位从国外归来的朋友,让我回答一个问题:“皮球掉进洞,你该怎么办?”我不假思索地说:“这还不容易,往洞里灌水,皮球不就浮上来了吗?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就讲了。”朋友听了哈哈大笑:“单向思维!这是我们处理问题的一个误区。”接着,他开始复述国外一位教师的讲课——[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学会放弃     
一位从国外归来的朋友,让我回答一个问题:"皮球掉进洞,你该怎么办?"我不假思索地说:"这还不容易,往洞里灌水,皮球不就浮上来了吗?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就讲了。"朋友听了哈哈大笑:"单向思维!这是我们处理问题的一个误区。"接着,他开始复述国外一位教师的讲课——"皮球掉进洞里,你该怎么办?同学们,请回答。"上课时,老师提出问题。第一个同学站起来说:"我把水灌进洞里,皮球就浮到水面上来了。"  相似文献   

3.
李开复曾讲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他国外的一位朋友有一个四岁的小女孩。有一次,这个小女孩对他说:“兔子最可爱了。”他逗那小女孩说:“不,小猫更可爱。”小女孩点了点头就准备走开。他忙追问小女孩:“到底是你对,还是我对呢?”  相似文献   

4.
闫荣霞 《家教指南》2007,(12):42-43
朋友一家来做客。我们几个人话题三转两转就转到孩子身上,这一聊,我才发现朋友竟是不得了的“婆婆嘴”。 问题一: 当时,朋友一边爱怜地抚摩她孩子的脑瓜,一边问我:“你想好将来让孩子上什么大学了没?”我吓了一跳:“我孩子才12岁,现在就想着让她考什么大学?”  相似文献   

5.
一、〔材料〕我国宋朝,有一位出将入相的文彦博,儿童时能智取掉入洞里的皮球(故事略)。〔命题〕落洞皮球如何取? 〔提示〕教师每讲到这篇文章,总是要提出上面的问题,即落洞的皮球如何取?然后告诉学生:“你把水灌进洞里,皮球就浮上来啦?”这是尽人皆知的,也是思维定势的表现。作此题就要打破这种定势。就是说,不要先定调,以此来限定思路和范围;要尽量扩散。落洞皮球如何取?  相似文献   

6.
张维理 《留学生》2011,(3):54-54
丹麦人会说几国语言是不稀奇的。曾经有人向一位马路清洁工问路,那清洁工一开口就问:“你要我用什么语回答你?英语?法语?意大利语?”我的中国朋友大吃一惊:“一个普通清洁工都能讲几种语言!”  相似文献   

7.
“造皮球”     
孙海霆 《早期教育》2006,(11):40-40
我正和小朋友玩“造皮球”游戏,游戏规则是师生手拉手围成一个圈。一边转圈一边念童谣:“大皮球,小皮球,圆圆的皮球哪里来?工人叔叔造出来,我们也来造皮球。”童谣念完后,我说出一个数字,如6,就要有6个小朋友紧紧抱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教师包”救命感言马铭誉一个“教师包”救了一条命,这是我的一位朋友的亲身经历。一次,这位朋友怀揣了3万元现钞到南方某大城市做生意,路遇歹徒,拔出利刃,厉声喝问:“要钱还是要命?”位访用方脑瓜子特灵,扬起手中的印有“教师节纪念”字样的提包说:“你们看,...  相似文献   

9.
41.填条件教完二年级的乘、除法应用题,我选了一个先填条件,再解答的题:学校买来皮球8个,买来乒乓球多少个?学生议论了一会儿,填出了:“买乒乓球的个数是皮球的3(5、6……)倍”的条件,并列式8×3=24(个)。接着,我填了“皮球个数是乒乓球的3倍”的条件,学生有些在算,有些在小声议论,但表情都带有疑色。突然,有个学生鼓足勇气说:“皮球的个数是乒乓球的2信就好算了。”顿时,课堂活跃了:皮球个数是乒乓球的4倍也可以算,就是3信不好算。我抓住这一契机提出:“皮球个数是乒乓球的2倍、4倍好算,为什么偏偏3倍不好算?”…  相似文献   

10.
我班有一小子,姓锅名巴。他经常想一些古里古怪的问题来整我,弄得我好没面子。我苦思了一个星期,终于想出了“致命三连击”来反击。一“锅巴,你不是说自己聪明过人吗?那么我问你一个问题。”“好呀!一般没有什么问题可以难倒我的。”“既然如此,我问你,什么动物最爱问‘为什么’?”锅巴想了许久,答了个“不知道”。我眉开眼笑地说:“连这个都不知道?看你可怜,告诉你吧,是猪。”锅巴愣了一下,问:“为什么?”周围的同学一阵哄笑,他却一脸茫然:“笑什么笑,这叫不懂就问。”“猪最爱问‘为什么’!”不知哪位同学叫道。锅巴…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道思维拓展题.因为蕾堂课的内容是“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所以图片上的问题很快就解答出来了。我继续提问:“根据这幅图上的教量,你还能提出怎样的问题呢?”全班学生都把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学生袁心怡说:“一只篮球比一只皮球贵多少元?”并说出正确的算式和答案.我表扬了她,奖了一颗智慧星给她以示鼓励。其他学生更起劲了.纷纷要求举手发言。学生杨致逸说:“一只篮球比一只排球责多少元?”我肯定了他们的发言。  相似文献   

12.
刘墉 《学习之友》2016,(1):15-16
1978年我刚去美国时,每次坐美国朋友的车,下车常会看到奇怪的眼神。起先我不知道为什么,直到有一天碰到一位心直口快的朋友问我:“刚才你是不是有什么事不高兴,是不是我说什么话让你误会了?”我说:“没有啊,你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天,12岁的女儿放学归来,手里捏着小皮球,诡秘地对我说:“爸爸,你看这个球是不是你前几天给我买的那个?”我接过来一看,没发现异样。“你再细看看。”我猛然想起女儿曾说过她玩时把球划了一道裂痕。我一细看,球上的裂痕不见了。一时弄得我莫名其妙。女儿直言不讳地告诉我:“李霞也买了和我一样的皮球,我俩拍球时,我趁机换了过来。”听罢,我十分惊愕,严肃地对她说:“明天你把球还给人家,并向人家道歉!”女儿不以为然地说:“就你不损人利己!……”那是去年秋季的一天,妻子买回50个鸡蛋,回家摊蛋饼时,打开一个,只见…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八年我辞掉了在中国台湾的电视记者工作,应美国一个美术馆的邀请,去做驻馆艺术家。刚去的时候,每次坐美国朋友的车,下车时都会看到奇怪的眼神。起先我不知道为什么,直到有一天碰到一位比较心直口快的朋友,他问我:“刚才你是不是有什么不高兴,是不是我说了什么话,你误会了?”我说:“没有啊!”又问他,“你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在教学数学第六册的归一应用题时,为了使学生了解归一应用题的实际应用,我让学生从猜测入手,进而讨论,解决问题,很快学生就自己弄懂了归一应用题的结构、数量关系。课一开始,我就问:“如果现在要你们很快地测算出全班54名同学在一分钟拍皮球的次数,你们准备怎样测算?”经过讨论后,学生们争相发表意见,提出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一:先测出每个同学一分钟拍皮球的次数,再把它们相加。 方法二:先测出一个同学一分钟拍皮球的次数,再乘以54就行了。 师生共同讨论这两种方法,发现第一种方法得出的结果巳然准确,但是太费时间…  相似文献   

16.
【案例】小学数学中的“分类”教学,涉及按同一标准和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在教学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后,我出示了皮球、杯子、纸盒(共6个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学生运用已学的分类知识把这6个物体按类型、大小等进行了分类。正当我准备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时,一个学生举手要求发言,嘴里还大声地吼着:“我!我!”课堂刚恢复的宁静又被他打破了。“你还有其它分法吗?”“有!”他的回答很肯定。我把他请了起来。他说:“还可以按水分。”我一头雾水。“什么叫按水分?”没等我问完,他就迫不及待地解释到:“水杯和皮球遇到水不会坏,纸…  相似文献   

17.
出发 木里一边吃巧克力,一边看小人书,他差不多把大嘴忘了。 大嘴从书包里费劲地爬出来,提出一个建议: “分一点巧克力给我吃,行吗?” “行!”木里大方地掰下一小片巧克力,递给大嘴。 大嘴一口就把巧克力吞了。 “很甜吧?”木里问大嘴。 “甜吗?”大嘴眨巴着睛睛,“我不知道,让我再尝尝!”大嘴一把夺过木里手中的巧克力,”咕咚!”全吞进了肚子。 木里气坏了;“我不跟你做朋友了!” 大嘴躲进书包,哭起来:“呜呜呜,我没有朋友,我也没有妈妈,我真可怜!”他这一哭,木里也觉得他确实可怜。木里把另一块巧克力从口袋里掏…  相似文献   

18.
万昌 《山东教育》2005,(29):10-10
目前听一位朋友诉苦,说女儿开学不到两个月眼睛就近视了。不得不配了200度的近视镜,末了,朋友无奈地说:“哎,这都是‘零抬头率’惹的祸!”“什么?零抬头率?”见我很诧异,朋友解释说,女儿正在上初中二年级,新学期开学后学校借鉴外校的成功经验,在全校开展“零抬头率”达标比赛,  相似文献   

19.
采访内心     
在小区的凉亭坐下来时,我看见一位小女弦幽幽地看着我。我猜测她想跟我说话。果然,她说了:“叔叔,看你像是很有学问的样子,能不能帮我解决一个问题啊?”她的问题应该在我的预料之中。没等她说出来,我就开始做起了思想工作:“学习成绩不理想是不是啊?这次考试又考砸了是不是啊?不要紧……”  相似文献   

20.
做一个战士     
<正>一个年轻的朋友写信问我:“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回答他:“做一个战士。”另一个朋友问我:“怎样对付生活?”我仍旧答道:“做一个战士。”《战士颂》的作者曾经写过这样的话:我激荡在这绵绵不息、滂沱四方的生命洪流中,我就应该追逐这洪流,而且追过它,自己去造更广、更深的洪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