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Rule感受规则     
人类社会为何需要规则?规则存在的意义是最大限度地维护人类的共识感受。  相似文献   

2.
“元影像”首先是回归影像本体的影像,“元影像理论”则是从根本上探讨影像诗学——也就是影像本体编码规则的理论。影像本体的本源是心灵。让观看回到内心,让影像重归本体,让摄影成为摄影,如此建立的是一个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摄影流派。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学”热的兴起,是否应该推动以及应该如何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理性发展是当前高校需要回答的问题,而通识教育能为此提供一个有益的审视视野.通识教育突破单一专业教育局限、追求人自身完整发展的理念与我国传统主流文化追求人之德性完美的价值取向具有内在一致性;从西方以及早于中国大陆的中国港台通识教育实践来看,通过经典阅读让大学生体认传统乃是其重要的教学内容;基于通识教育“通”的理念追求,其有关文化问题的课程教学目标应设置为“持守文化之本、道德之源”与“涵养通融精神、广阔视野”并举,并选取相应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理解的“规则”是用来让人决定一些事情的对错,可是我常常想,这些规则真的好吗?有时候,真的太让人伤脑筋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不应该限制其心中所想。  相似文献   

5.
认真     
[题解] 陆灼,明代人,有《艾子后语》传世。这则寓言揭示了认真有时却在社会上行不通的现象。艾子两个学生一名“通”一名“执”,本身就有寓意。“执”即执着,他认定真理,执着而不通融。向老父乞浆时,老父指书中“真”字,他念做“真”,老父怒而不与其浆。“通”则象征着通融通达,他把“真”念为“直八”,因而得到美酒,也受到师父的称赞。通  相似文献   

6.
尝试让人了解规则,让人学会技巧,给人难得机会,磨练人的品质,“扫雷”也可以“扫”出大道理……  相似文献   

7.
谈谦虚     
自从孔夫子提出 :“中庸之道” ,并且以“温良恭谨让”作为儒家行事规则后 ,来封建统治者就大力提倡、宣传 ,这些理论也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 ,成为人们行事的信条。有人这样说 :“它既培养了中国人谦虚的美德 ,也酿成了中国人的一大弱点———不敢提出创见 ,不敢直抒胸臆  相似文献   

8.
德育不是包公判案铁面冷脸,德育也不是揉面团毫无规则,德育是教人学做“人”的工作。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在这一点上有明确的目标性,学校德育工作就是让学生朝着目标发展自我。  相似文献   

9.
语文“学讲课堂”教学方式的推进,已初结硕果;由黄厚江等倡导的“本色阅读的课堂研究”也已在全国各地陆续展开。不难发现,“学讲方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与本色阅读的课堂教学有一定的交互通融的价值取向,即目中有人、心中有本、胸中有己。  相似文献   

10.
魏晋时期玄学的“言意之辨”牵涉到中国古代文人所崇尚的心灵境界与审美理想、外部世界的感应通融等问题。正是基于“言意之辨”,先哲们不断丰富、发展了以象兴意、借象求境、“得意忘言”的认识、审美与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语文里,那一片叶子是神奇的。这个“小东西”能让人感受到“大局面”,所谓“一叶知秋”;而这个“小东西”也能让人看不到“大天地”,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相似文献   

12.
李波 《教书育人》2009,(10):108-110
通识教育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通识教育课程在英文中被译作general curriculum,又被译作“普通课程”“一般课程”等。其中的“通”不是“通才”的“通”,而是“贯通”的“通”,即不同学科的知识能够相互通融,  相似文献   

13.
翟雷拉的理发店 在埃及,理发馆叫“沙龙”或“卡瓦菲尔”,男女分开,绝不通融。翟雷拉的理发店在亚历山大,埃及的第二大城市。  相似文献   

14.
积累前言今年,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期间,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上,树立起一抹亮丽的“中国红”,这抹“中国红”就是新鲜出炉的《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这部不足60秒的片子里,59位中国人先后登场,涵盖了诸多行业的精英人物,有媒体把出场的人物归了类,诸如“让世界思考的中国人”、“让世界沉醉的中国人”、“让世界重视的中国人”,等等。其中姚明、郭晶晶、邓亚萍、郎平等成为了“让世界激动的中国人”的代表人物,下面让我们一睹其风采。  相似文献   

15.
成旭梅 《师道》2013,(7):40-42
引子 “被命令”听课是一件着实令人惶恐的事,命令里有一种两难的责任,让人在规则、情绪、理念、质辩里作着困兽的斗争。而在命令里的另一方,那在规则里授课的老师们将作何打算?  相似文献   

16.
从幼儿团大班开始,爸爸就给我立下规矩:不准看武打片。他对那些东西深恶痛绝。妈妈想为我通融通融,反倒引出他一大套理论。我听不懂,也记不住,只记得他说武打片“毒害心灵健康”,好吓人!所以,轰动一时的《霍元甲》、《陈真》,还有“少林这个”“少林那个”整整一个系列我都没看过。  相似文献   

17.
中医诊断疾病的主要方法是“四诊”,即望、闻、问、切,大夫据此辨疾施治,对症下药。“医道”,是医生行医的法宝,为人师的也得常常讲究个“师道”,“传道、授业、解惑”,没有一个得当的方法是万万不可的。俗话说,有病快投医,学艺当从师。我以为,这个为人所求的“医道”与“师道”,似有不少通融之处。  相似文献   

18.
如今地球人都知道,大学生工作难找。企业说学生眼高手低,没经验、难伺候。学生则抱怨企业的要求太苛刻,条条框框让涉世未深的他们“快要窒息”,提起所谓的职场潜规则,很多人更是直皱眉头。事实上,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职场也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想要带着镣铐舞得漂亮,了解规则是第一步。职业规划专家王占军提醒大学生,“规则一方面是保护,另一方面是值得我们运用和驾驭的”。且看下面的这些人是如何运用规则,走向成功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公民”一词在社会生活中逐渐代替了“人民”一词。中国每个社会成员内心怎么完成由“人民”转化为“公民”,怎样使社会成员内化理解“公民”的内涵,然后外化为合格“公民”的行为,那就需要树立全社会成员的公民规则意识。讨论“公民规则意识”的内涵、现阶段中国公民规则意识的现状、以及现阶段中国公民规则意识的成因、在当今现实下培养中国公民规则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规则?似乎人人都懂。它不就是规定出来让大家遵守的做事规程和行动准则吗?可以说,规则与我们的生活形影不离。但在一些人眼里,规则有时就像一块抹布,想用就用,不想用就弃置一边。比如“红灯停,绿灯行”、“行人请走人行横道”等等,这是人人耳熟能详的交通规则。但每天置身街上,看着人与车流交织而成的凌乱风景,特别是夹杂其中的那些在大街上自行其是、乱行乱闯的中小学生,你不由不去想:规则哪儿去了?同时也心生隐忧:从小就不懂得遵守规则的人,他将来会成为合格的守法公民吗?前几天在报纸上看到一则父亲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范例,笔者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