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一段时间以来,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尤其是学生,追星成风。他们看的是明星报道,听的是明星歌曲,穿的是明星行头,甚至连走路的姿势、说话的嗓音、口头禅都模仿明星。因追星过度,上课不想听讲,下课不想做作业,荒废学业;有的精神失常,有的逼死亲人,酿成悲剧。  相似文献   

2.
宕岩 《家长》2010,(1):14-14
一、正确看待孩子追星 崇拜偶像,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要求青少年放弃偶像崇拜是不现实的。大多数孩子的追星举动往往是将喜欢的明星的照片贴在床头,听明星的CD碟片,偶尔参加明星的演唱会,搜集明星的一些生活资料……如果孩子的追星行为仅限于这些,父母就不应横加干涉。  相似文献   

3.
班会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追星的利弊,从而对追星现象有一定的是非判断和分析辨别能力,形成正确的追星动机。 2.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追星不等于追梦,明星的未来不等于自己的未来,认清追星的误区,从而不盲目追星。  相似文献   

4.
如何做到既追星,又不影响学习呢?一些家长认为孩子追星不好,其实追星可以让人变得特别开朗等,但是追星过了火就会造成负面影响。所以,我们小孩子喜欢明星、歌星、球星虽然好,但是追星方法错误,就会导致成绩下降等,如何能够做到既追星,又不影响学习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明星当成一个娱乐的“朋友”,要不就把明星当成自己前进的动力就行了。不要那么过于盲目地崇拜他们。追星好,学习更重要!$内蒙呼和浩特市光华小学@王宇鹏  相似文献   

5.
王小兵 《班主任》2009,(12):49-51
如今,很多学生都是追星族:床头上贴着明星的照片,本子上写着明星的生日、爱好,更有甚者,模仿明星的发型、语气,穿和明星一样的衣服……在明星效应之下,孩子们不分对错,不辨美丑,追星到了盲目的地步。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明星,我组织召开了《我们怎样来追星》主题班会。  相似文献   

6.
其实“追星”不单单只有中学生,还有小学生、大学生等等,他们有一些“追星”疯狂的行为出现。“追星”是不分年龄的,但是我们要知道“追星”的行为不要过于疯狂。什么才能称得上“疯狂追星”呢?就是每天为了见自己喜欢的明星,在明星的家外面等着,然后找他们帮自己签名、拍照,做这一类无聊的事情!有时候明星因为工作或者是某些原因要等到天亮才能回家,而你因为要见到他向他拿签名和拍照就等到天亮,到时候不单单没有精神上课,还会影响到自己的身体。这样真的好吗?其实我觉得喜欢一个明星不需要这样做,而我们也不是为了跟他们拍照、拿签名而喜…  相似文献   

7.
对于“追星热”的问题,同学们莫衷一是。我以为,我们首先应当承认明星身上闪烁着时代的光彩。他们的个性特征、事业成就、生活情趣及人生理想,让人心悦诚服,向他们表示敬慕与爱戴,作为自我人生的榜样,又有什么不可取? 纵观“追星”者,只是将明星作为理想的化身,根本没有将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其等同起来。所以“追星”者也往往并不是幻想自己成为某明星第何况,明星可作为我们奋斗的动力,他们的成功能使平凡的我们不甘人后。明星们从渺小变伟大的辉煌历程,使“追星”者们热血沸腾,自觉不自觉地去攀登生活之路;同时,明星也可作为我们生  相似文献   

8.
"追星"一词来源于红极一时的小虎队。1989年小虎队开始巡回演出,当他们从台北巡演到高雄时,疯狂的粉丝们成群结队地骑着自行车一路追踪,大呼其名,这种跟在后面追明星的现象被当时的报纸称为"追星"。也正是从那时起,人们开始用追星一词来形容粉丝对明星的崇拜行为。后来人们把追星的人们称为追星族。追逐明星,梦想成名,这是一部分初中生挥之不去的梦幻。面对现实,初中生朋友应该怎样看待追星这件事呢?本刊特别策划隆重推出——  相似文献   

9.
行阳 《家教指南》2005,(8):30-31,40,41
父亲董广瑜(中学副校长):前面有位同学的发言,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孩子“追星”,父母该怎么办?据一项对青少年“追星”现象的调查显示,看着孩子成天沉迷于“追星”,大多数的父母都束手无策。于是,便整天提心吊胆,总是担心孩子因为“追星”会影响学业,甚至误入歧途。其实,家长们大可不必“谈星色变”,只需尝试着这样做:第一,要正视明星。就是要正视明星的长处和短处,目前,有不少父母总带着歧视的眼光看待演艺明星,甚至认为他们唱唱歌演演戏,没什么了不起。因而,看见自己孩子对这些人如此崇拜,实在不能理解、不能接受。还有的父母会在孩子面前故意贬低明星。两代间的隔阂因而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0.
最近在不少媒体上刊登的两则关于“追星”的消息发人深思。一则是某位患上单相思的女孩因心爱的明星结婚而割腕轻生;另一则是在科技明星霍金的精彩演讲中,在座的不少,可有人呼呼大睡,有人中途退场,有人猛打手机,更有人交头接耳,卖弄读过的霍金“秘史”。近年来,明星、大腕们以其迷人的外貌、动人的歌喉、冷酷的造型、潇洒的演技博得了少男少女们的青睐,校园“追星族”的数量不断膨胀。诸如为了“追星”离家出走、罢课绝食甚至患上相思病后因心爱的明星结婚而轻生的事屡见不鲜。为了能当明星,不少本应出入学堂的孩子却频频亮相于诸…  相似文献   

11.
刘若瀑 《家长》2010,(1):10-10
我喜欢明星,也喜欢追星,在我看来,追星是我前进的动力。可我的父母却不允许我这样做,在他们看来,追星是不务正业的行为。因此,我和他们没少发生冲突。  相似文献   

12.
我是追星族     
万老师:您好!我写信给您是想问问您,追星是不是错误的,要不怎么爸爸妈妈和老师那么反对我追星?还有,如果可以追星,我应该怎么追,追哪些"星星"?现在的明星很多,关于他们的新闻也很多,我都不知道哪些明星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了。请帮帮我吧,万老师!您的学生胡灵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追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明星日新月异,而青少年追星的狂热从来没有变过。讲到青少年追星,家长教师的反应往往是摇头叹息,誓把追星现象除之而后快。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确实已经能够比较理性地看待明星。即使欣赏某个明星,也不会像很多青少年一样狂热。但是理性的前提是我们已经不在青少年时期了。我们不能要求青少年和我们一样理性。他们有他们自己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把成年人的心理强加给他们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可行的。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习惯用一种成年人的视线去看待未成年人的行为,然后对之指指点点,批评指责。  相似文献   

14.
商业促使娱乐潮流广泛化的同时也伴随着低龄化现象,因而引导小学生进行正确"追星",促进其健康成长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高年级小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学生"追星"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高年级小学生倾向完美明星形象,但不存在狂热追星现象,少数特别学生需要予以特殊关注。在追星问题上与父母沟通较佳,但对追星影响问题上判断力弱,主观认同强。这就要求大众媒体应正确反应明星,教师教学应结合社会现状,引导小学生正确追星,家庭对小学生追星应给予正确态度和方法,通过家校合作帮助小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合理追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正>星星姐姐"追星族"这个词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现在的明星越来越多了,追星也随之愈演愈烈。追星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16.
追星,在老师、家长们的口中永远永远得不到好评。 当我们想要为明星呐喊尖叫时,父母和老师会阻挡在我们的面前,苦口婆心地说:“追星耽误学习!”“追星不是学生该做的,学习最重要。”  相似文献   

17.
心中的明星     
很多青少年都爱追星,我也不例外。我心中也有一个明星.她就是聋哑舞蹈家邰丽华。  相似文献   

18.
“我爱‘超女’,周杰伦;潘玮伯、SHE是我的偶像……”现代社会,明星已成为社会流行时尚文化的代言人。无论是其着装、配饰,还是性格、气质,明星都成为了一种大众化的形象代表,明星效应亦渗入了大众文化,并构成了大众文化的主体之一。追星,似乎已成为现代中学生们关注时尚和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当他们把时间大量地花在如何关注明星上时,学业却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与父母的沟通开始疏远,关系也变得紧张了,甚至有中学生们对明星产生了依赖的心理。追星,是好,是坏?是应该还是不应该呢?本期,我们将一起走近“追星”之影响大观,是喜,是忧,如下分晓。  相似文献   

19.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狗和人一样喜欢“追星”。狗“追星“的对象是那些在“娱乐性”比赛中获胜的“明星”,或许它们认为胜者更有可  相似文献   

20.
厦门一位母亲来电话说:我有个女儿,是个十足的追星一族。她天天惦记的好像都是那些明星,我真担心她这样会影响学习。我该怎样劝导女儿正确看待明星现象呢?针对部分中小学生的追星现象,我们请几位学生的家长来谈一谈,他们是怎样对待自己孩子追星的。观点一因势利导,帮孩子圆一个梦。我的孩子特别崇拜武打明星,并模仿影视节目中的武打动作,惹出不少是非。我告诉孩子,影视中的飞檐走壁等动作,都是用一些特技手段拍出来的,小说中描写的有很多也是人们想像的。我想,不如让孩子参加武术训练班,一能强身健体,二能让他有目的地学习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