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创新型人才培养必须依托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和师资队伍,研究生教育作为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肩负起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本文从学科建设的视角出发,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在动力、外部环境和培养过程三个方面,探讨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2.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和国际人才竞争的大格局下,如何培养和造就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高等学校的历史使命和共同选择。通过介绍中美两国著名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剖析其异同,藉此提出有利于我国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对策建议: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强大理论武器,选拔优质生源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实施个性化教育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拔尖创新人才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为培养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需要贯通拔尖创新人才早、中、后期的培养。很多国家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已有丰富经验。通过梳理和比较美国、英国、法国等十个国家拔尖创新人才早期教育的培养体系、管理体系、支撑体系、评价体系,并分析这些国家拔尖创新人才中后期教育的国际经验,有利于为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提供参考。其中包括:加强政策引导,提供经费保障;统筹兼顾人才培养和教育公平;建立拔尖创新人才的多元选拔指标;构建纵向和横向贯通的培养体系;关注价值观教育,强调德才兼备;加强基础和应用研究支撑教育实践;实现专才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统一。综合而言,我国要加强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视,加快建设拔尖创新人才教育的完整体系,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4.
培养高水平拔尖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责任,也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课题.文章从凝练院士成才经验着手,以拔尖创新型人才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为主线,对培养林业拔尖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进行系统探索、研究、总结和实践,凝练出“宽厚基础、张扬个性、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育人理念;构建了“一条主线、两个结合、三种教育、四大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优中选优、大类培养、滚动管理”的竞争机制,“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管理机制和“教学就高、分类考核”等教学运行机制,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思维、竞争力强的优秀拔尖创新型人才.旨在为研究大众化教育时代下如何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辐射带动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和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各级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这是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贯穿于教育体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中小学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大厦的基石,更应牢固树立培养创新型人才理念,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努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创新,一切创新都要依靠人。要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必须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拔尖创新人才。但长期以来,我们缺乏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足够重视,尤其是忽略了中学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创新型拔尖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传统的教学方式急需改革。职业技能竞赛,有科学规范的指导思想,能有效地实现拔尖人才的培养目标。当然,创新型人才不会凭空出现,需要系统的教育,逐步引导。在高职院校中,应该在探索中逐步建立拔尖人才培养机制,探索规律,探究职业技能竞赛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我国是科技人力资源大国,但非科技强国;是教育大国,但非教育强国。问题就在传统高等教育难以培养造就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此,高等教育必须深化改革,坚持创新,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持。  相似文献   

9.
“钱学森之问”掀开了有关高等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讨论的又一个高潮,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关乎创新型国家建设,是教育领域尤其是高等教育不可回避的时代命题.本文认为以“985” “211”为代表的一批优质高校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主体,教务管理应该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目标中,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立足点,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源泉,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促进了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同时对研究生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寻求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新思路、新模式,推动和实现计算机教育内涵式发展,基于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卓越拔尖人才培养设计改革思路,提出培养计算机研究型人才与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教学创新举措和具体方法,并分享了近5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创新成果。从所取得的教学成果和学生培养质量看,卓越拔尖人才培养方法创新教学实践极大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富有个性的拔尖创新人才是时代的需要.中学阶段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强调培养学生具有优秀的思想品质与执着的进取精神、较强的逻辑推理与分析思辨能力、积极的创造动机、良好的创新习惯与创新能力.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实践中,长沙市雅礼中学坚持立德树人、为国育才,遵循育人规...  相似文献   

13.
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困境及其根源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拔尖创新人才事关我国未来的长远发展。目前,科技水平落后、高层次科技人才匮乏、无缘诺贝尔奖、学术界虚假繁荣、大学之殇都折射出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困境重重。其中,基础教育不能免责,而高等教育也问题凸显;教育之外的社会各界也有亟待反思的地方。要突破重重困境,明确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是前提;构筑多元社会文化是基础;创设宽松民主的政治环境是保障;加强科学精神培养是关键;推进教育内部改革是核心。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不仅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化发展的催化剂,促进人才需求向着创新型、拔尖型、复合型发展。本文针对国内外拔尖创新人才模式研究现状,结合通信工程专业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与培养的理论研究、构成体系架构理论研究和以特色科研平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三个方面改善和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影响农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强农业创新教育,培养农科创新人才是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发展高等农业教育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要加强农科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正确分析影响农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原因,围绕教育和教学改革,从提高思想认识、培养创新意识、深化教育和教学改革等多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16.
"钱学森之问"掀起了拔尖人才培养的热潮。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职院校也应该不断探索拔尖人才培养的路径和模式。高职院校应该依据国家教育方针,重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搭建起文化平台、资源信息平台、竞赛平台、校企合作平台和创业平台,形成平台系统,注重营造成才氛围,充分发挥环境"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促进拔尖人才迅速成长。  相似文献   

17.
双语教学是培养具有国际化、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式和渠道。为了充分发挥双语教学在人才培养上的独特功能,本文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为例,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双语教学质量的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等院校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责任,是推动知识创新、原始创新的主体。"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就必须以教育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努力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9.
当前,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不仅需要大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更需要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作为直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一线的高职院校,如何做好优秀拔尖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广大高职院校日益重视的命题。文章就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与优秀拔尖人才培养工作实现有效结合作一些探索和研究,从而不断丰富高职优秀拔尖人才培养工作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是新时代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的关键衔接点,具有重大时代意义和引领效应。在高等学校分类发展体系下,拔尖创新人才也应积极构建分类培养体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命题是人才培养,在世界一流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中,高质量教学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在我国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促使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匡正科研崇拜与补救教学缺失,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上不断地反思与探索。宁波大学阳明创新班基于交叉融合探索的“六融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构建与优化具有中国特色精英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有积极的实践价值与启示意义。在当前国家明确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后,高等职业教育也应确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以深化中高职协同发展为突破、以产业学院为抓手、以职业本科教育为引领,推进技术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