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推动巢湖秧歌的传承、发展和创新,本文对照现代秧歌的发展和推广措施,探讨了巢湖秧歌的“跨界”属性对其现代发展的意义。利用文献资料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从起源和发展进行对比,分析了巢湖秧歌和秧歌的异同处,进而确定了现代的巢湖秧歌“跨界”属性。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地区的秧歌可分为踩跷秧歌和不踩跷秧歌两种表演形式。包头市格亥图村跑圈子秧歌是不踩跷秧歌的一种具体形式。这种秧歌形式流传盛行于包头市格亥图村。本文通过探讨它的地理背景、政治经济背景和民俗背景,进一步深入研究历史语境下的跑圈子秧歌。  相似文献   

3.
健身秧歌以其趣味性、健康性、娱乐性逐渐发展为一种流行的健身项目,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喜爱.一些高校也开设了健身秧歌选项课,激发了大学生认识健身秧歌、走进健身秧歌、参与健身秧歌的积极性.基于此,为了更好地梳理和总结健身秧歌在高校的价值,提升健身秧歌的开展效果,本研究就高校开设健身秧歌选项课的意义与对策进行了分析.通过本研究以其促进高校健身秧歌对大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秧歌是集歌、乐、舞与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形式多样,题材广泛。不同类型的秧歌表现出不同的舞蹈语言特征,也反映不同的地域文化和生态环境。鼓子秧歌和伞头秧歌是秧歌的典型代表,两者的舞蹈语言受到了各自舞蹈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动态特征和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5.
陕北榆林地区“大场秧歌”,一般在广场进行,属全体秧歌舞队的集体舞蹈,是陕北秧歌最大、最为壮观热闹的一种表演形式。简述了榆林“大场秧歌”的现实形态,分析了大场秧歌声乐和器乐的艺术特征,并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与特有的民俗风情、厚重的红色圣地文化三个层面展现了大场秧歌的历史渊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大场秧歌发展的上行路线和下行路线.即塑造精品路线和大众健身路线。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由民间传统秧歌改造而来的新秧歌一经兴起,便迅速在陕北黄土地上闹腾了起来,成为了民族战争时期宣传政治、宣传抗战的重要工具。而在新秧歌的历史传承与发展中,秧歌的功能、内容和形式上的种种变化则现显出民间秧歌的审美空间已被边区意识形态彻底改写,红红火火的新秧歌热潮也已不再是民间意义上重在娱神娱人的传统秧歌,而是带有强烈意识形态性的革命秧歌。  相似文献   

7.
太谷秧歌幽默的语言风格是其广受欢迎的重要因素之一。变换语音、语义、语法等语言要素、运用方言熟语、巧用修辞格、违背逻辑法则等都是太谷秧歌语言幽默产生的途径。研究太谷秧歌语言幽默技巧,可以指导太谷秧歌新剧本的创作和旧剧本的改编,促进太谷秧歌的传承、革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秧歌舞蹈属于农耕文化型的民间舞蹈。由于受到宗教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影响,秧歌逐渐分为南方秧歌和北方秧歌两类别,本文从二者的差异着手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由民间传统秧歌改造而非自然传承来的延安解放区新秧歌一改传统秧歌戏谑调笑、自在不羁的特色,而成为新的社会历史语境中激励鼓舞民众战斗激情的武器。作为意识形态的直接产物,新秧歌应时而生的意识形态特质已将民间秧歌的本质内核彻底改写,其在创作观念、文本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都体现出与传统旧秧歌截然不同的鲜明的意识形态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朔州秧歌是在山西省北部朔州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与广灵秧歌、繁峙秧歌通称为"晋北大秧歌"。本文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结合地方文献和实际调查所获得的口碑资料,论述了朔州秧歌与地方文化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1.
秧歌是我国汉族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在北方以陕北、河北、东北、山东等地最为盛行,参与群众最广泛。这四大秧歌各有不同的风格特征,反映了当地的文化底蕴和风土人情。  相似文献   

12.
客家人是中国汉民族中一个特殊的民系,由于其构成的混融性特征,文化形式构成也显得混融,既有北方汉民族的文化特质,又兼有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质。因此,作为文化构成一部分的民间体育文化,也显示了南北合流的形态。客家人的民间体育文化中,除了具有南北方一般内容构成,也具有当地少数民族特有的民间体育文化特质。从舞龙到高跷,从花灯舞到舞傀子。显示了客家人民间体育文化的传承性与混融性的文化嬗变的融合体。与此同时,在现代社会建构中发挥了具体的作用,显示了作为民间体育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陕北秧歌是植根于乡土世界与民众精神之中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传统民间文化形式之一。20世纪40年代,这一传统民间文化形式被发现并纳入中国共产党革命文艺建构与发展的全新轨辙。中国左翼革命对"民间"的发现以及借助对传统民俗活动的挖掘与利用来建构其文化新秩序的策略实施,使借鉴民间传统秧歌的表演形式而创造的新秧歌有了发生的契机,新秧歌运动在这一特定历史文化语境下得以展开。  相似文献   

14.
浙西南民间灯舞的活态现状及传承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西南民间灯舞是浙西南民间百花艺苑中的一朵奇葩,通过对浙西南民间灯舞艺术风格特点的梳理及现状研究,揭示浙西南民间灯舞这一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音乐舞蹈正面临着逐渐消逝的危机,进一步阐述了传承浙西南民间灯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秀山花灯是土家族、苗族、汉族等民族和谐共生互存的历史“百科全书”。它是一种集歌、舞、戏、吹打乐、琴弦乐和民间纸扎工艺以及民俗礼仪内容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跳花灯舞蹈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经历了从“跳团团”、“门斗转”(男围女),到“二人转”的漫长过程。“跳团团”是跳花灯得以形成的原始基因,也是跳花灯的原始形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是中华民族的舞蹈风格及特点形成的根基,了解我国民族舞蹈艺术的和谐美,有利于大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民族舞蹈艺术,塑造大学生正确和谐的审美情趣,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从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有助于大学生感受独特的动作和谐美,领悟丰富的情感和谐美,体会多彩的生活和谐美三个方面研究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和谐审美观的作用,使每一位大学生在追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中实现自我完善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民族民间舞典范组合女性形象的表现特征入手,分析自身的编创规律与表现特征,从而反思现今的中国民族民间舞风格课教学与舞蹈编创,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提出汉族民间舞教材与作品创编强化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可行性建议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8.
梅山文化,是保存于湖南中部的一种古老的原始渔猎文化,古老的历史赋予了梅山民族民间舞蹈多姿多样的风格和特点。在梅山地区流传极广的舞蹈品种有花鼓戏、龙舞、狮舞、灯舞,祭祀性摊戏舞等五大种,呈现出时间性、多民族糅合、戏曲性、舞蹈和武术相互融合等特色。  相似文献   

19.
秧歌灯是皖东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项民间艺术,它是集民俗、音乐、舞蹈为一体的民间歌舞。秧歌灯有独特的原生态道具、服饰造型、色彩和舞韵,有朴素的审美格调和象征意义,这些民间元素对现代设计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花灯是一种流行于我国西南诸省的民间歌舞小戏。以往对于花灯功能的认识主要局限于它的娱乐性和仪式性,田野调查发现,花灯的表演还具有传递族源记忆的功能。云南的某些少数民族村落,在汉化后,借助花灯中的戏剧妆扮来实现对族源记忆的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