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这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序幕。我国是1998年开通手机短信的,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逐年增多。随着手机短信由纯文本形式到融声音、图片、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短信的进化,我国手机短信用户在2002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2.
[原文]手机短信:一种文化新主张丁妍沈汝发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这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序幕。我国是1998年开通手机短信的,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逐年增多。随着手机短信由纯文本形式到融声  相似文献   

3.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这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序幕。我国是1998年开通手机短信的,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逐年增多,随着手机短信由纯文本形式到融声音、图片、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短信的进化,我国手机短信用户在2002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手机短信的兴起是与手机的普及密切相关的。最初,手机还是一种奢侈性消费品,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水平的提高,手机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据统计,截至2002年,仅中国移动用户就已达到1亿多户。在初期,手机的功能主要是作为移动的电话,是一种方便、快捷的通…  相似文献   

4.
●手机短信的年发送量至今已达2000亿条之多。我国15~25岁的年轻人是短信的主要使用群体,每人每天平均要发送短信5.2条。●中国短信市场只花了4年功夫,走过了西方5~8年的市场培养过程。  相似文献   

5.
[背景材料] 材料一据2004年底统计,我国的手机用户人数已经达到3.35亿、全国平均每天有5亿条短信在发送。在手机短信业务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便捷和实惠的同时,一些不法分子也在利用手机短信从事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违法短信的社会危害性日益凸现。材料二 2005年11月1日,公安部、信息产业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  相似文献   

6.
手机短信好像在一夜之间就成为现代人进行沟通交流的主要途径之一。近几年来,手机短信就像孙猴儿翻跟头,从2000年的10亿条一下子翻至2005年的3046.5亿条。在手机短信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捷的同时,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短信挖空心思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一时间,短信欺诈成为各地工商部门接诉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7.
《学习之友》2006,(3):64-64
戴鹏飞广为流传的手机短信,“花地手机短文大赛”获奖短信,民间光棍节的手机短信,  相似文献   

8.
张春生 《学语文》2010,(2):30-31
高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其中手机短信已成燎原之势.网络上出现了短信征集、发行的专门机构,出现了短信文学大赛,搜狐、新浪等网站开始聘请专业写手从事短信创作。现在,  相似文献   

9.
手机短信已经成为当下中国新的文化时尚。手机短信之所以迅速风行,从文化发生学的角度考察,有物质条件、社会心理基础、文化背景以及短信自身的特点等多方面的原因。手机短信的内容非常丰富,文本形式已比较成熟。手机短信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为我们社会文化的发展造就了文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孙国秀 《学语文》2006,(2):44-44
随着手机使用的增多,手机短信也铺天盖地而来。短信的主要功能当然是通讯.但有时也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传递关心、爱慕、祝福等等,我们姑且称之为趣味手机短信。收到此种短信的人或许被“整”得落花流水,却依然会心一笑。那么趣味手机短信又是凭借什么能够在“拇指一族”中流传,并且深受欢迎呢?原因很多,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巧妙地运用预设和隐含。  相似文献   

11.
应用手机短信技术构建了基于手机短信SMS的交通信息发布系统,着重分析了信息发布系统的组成、短信系统平台的特点与选择、交通信息短信编码的格式、PDU UCS2短信编码、论述了长短信处理技术和系统收发短信处理模块;便捷了社会公众对交通信息查询和共享的服务需求,系统具备一定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2.
《学习之友》2008,(2):64-64
贺年手机短信 北京市多家媒体组织了“2007年新春祝福短信推荐评选”活动,以下是参加推荐活动的部分贺年短信:  相似文献   

13.
手机短信是一种快捷便利的最时尚的沟通方式.它的流行风靡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时尚文化——“拇指文化”又称“短信文化”。“短信文化”改变了人们的人际交往模式.是一场生活方式和娱乐形式的革命。但同时在手机短信繁荣的背后却凸显出了矛盾与危机,主要有手机短信在人际交往中的危机及在传播信息过程中的危机与冲突。这些矛盾和问题实际上是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可辉 《教师》2008,(24):29-30
手机短信是一项电信增值服务,是一种新型信息交互平台。我国自1998年开通手机短信以来,其已成为继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影响着我们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大学校园,一种独特新颖的“短信文化”现象已逐渐形成并传播开来。  相似文献   

15.
从经济与大众传播视角解读短信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信在中国为何会出现如此惊人的爆炸式增长?短信传播为何在中国具有如此大的市场?从经济学视角看,短信是开启多项产业的金钥匙,从多方面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从传播学视角看,手机短信既是技术也是媒介.短信成为构建新的媒介文化景观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手机用户数量的持续稳定增长,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新的人际沟通方式已深深嵌入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拇指文化由此而演绎了语言的新时尚.本文拟就短信语体的特征、类型、成因及手机短信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手机短信这种新兴的文化资源为高职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利用短信文本开展教学可采用巧用短信导新课、妙用短信学修辞、善用短信修炼语言等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八十年代文学失去轰动效应之后,人们在惊呼文学处于边缘化状态的同时,开始寻找文学的出路。随着数字技术的悄然崛起,手机的普及,人们纷纷把眼光投向一种新的文学载体,赋予它一个新的使命,使其成为文学传播的一支新的生力军,那就是——手机短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参予短信文学。本文对拯救文学的边缘化现象;文学载体的多元化、媒体化,与传媒的关系:手机短信的影响,对短信文学传播的重要性;短信的文学的表现形式和传播的优劣,以及短信文学发展的前景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武汉市六所高校短信一族的调查访问,本报告从大学生手机短信广泛使用的基本现状、手机短信的传播特点、使用手机短信的影响因素、大学生手机短信的利与弊、关于大学生手机短信的几点建议等五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然后提出我们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28(5):103-105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和手机使用的普及,一种用文字通过手机向自己的亲朋好友传递信息的新型语篇类型——手机短信业已形成。这其中有一类由专人编辑的短信在创作上继承了我国民族曲艺相声包袱的语篇特点,包袱化倾向十分明显;同时,它又根据自身的可视文字语言及传媒特点,自成回抖式一句话结尾,从而形成了短小精悍、幽默滑稽的新型语篇类型——包袱式手机短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