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晋  赵晖 《乒乓世界》2007,(12):88-91
刘国正——摆短后,侧身暴冲,压制对方防守“死角” “追身球”是在对方跑动的过程中,回球到对方近身的落点,利用对方跑动时重心不稳定的因素,使对方无法及时、合理地完成击球动作,从而占据主动的一种回球方式。“追身球”是战术意识的重要体现,这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能随时分析场上的局势,抓住对方出现的失误,在回球线路设计上能反其道而行之,出乎对方的意料。  相似文献   

2.
回球到对方中路是我们常用的战术套路之一,尤其是针对横板选手,由于横板选手的握拍方式,压制对方中路可以使对方无法很好地完成击球动作,导致对方防守失误。其实,任何套路拓展开来,只要能抓住对方出现的失误.就可以创造出得分的机会。打"追身球"看似是单纯的落点问题,但其中包含着心理和把握战机的要素。通常防守一方都会将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空当,  相似文献   

3.
《乒乓世界》2007,(6):94-95
在相持过程中,盯住对方中路左右的位置是常用的套路。压中路意在扰乱对方的身体重心,一旦对方的站位偏向中间位置,那么他在回球时就无法充分让开击球位置,无法很好地运用腰部动作。压对方中路首先要盯住对方的站位,要事先洞察对方回球的意图,要在回球节奏和落点上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4.
《网球天地》2008,(5):40-45
"网球不仅要用手打,也需要脚的跑动,在一场漫长而激烈的比赛中,完美的跑动能保证你追上对手的回球,而一次又一次的精准跑位得益于平日辛苦的体能与心理训练。"——帕格尼尼  相似文献   

5.
直板选手在进攻台内球的手段上更为灵活,由于手腕可以最大限度地运动,因此可以接触球体上更大范围的接触点,使回球带有多种旋转。不同的旋转可以使回球带有不同的弧线,因此就起到了改变回球落点的作用。马琳的落点意识很强,他算计线路的能力也是超一流的。高水平运动员的战术套路之所以具有很强的威力.重点在于对方每一板回球的方式和落点都在自己预先的设计之内。乒乓球作为最复杂多变的球类运动,其实也包含了很多内在  相似文献   

6.
李晋  赵晖 《乒乓世界》2007,(5):88-91
女子运动员的基本功扎实,尤其是反手技术更为突出。在实战中,女子运动员通常是在相持的过程中寻找机会,通过旋转、速度、落点的变化寻找得分的机会。反手生胶打法的白杨充分利用了胶皮的特性,通过反手的快撕和弹击,利用速度优势压制对方的旋转,并通过观察对方的动向,突然变化回球落点,占据了绝对主动。压反手调正手是常用的战术套路,通常在相持中,先加力回球到对方反手的大角度,使对方的身体重心偏向反手位,然后再突然变线,扰乱对方的重心,以此来创造得分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李晋  赵晖 《乒乓世界》2007,(12):84-87
直板打法的特点就是灵活多变,由于手腕灵活的先天优势,高水平运动员可以随心所欲地以"非常规"动作来击球。所谓"非常规",就是在符合击球原理的前提下.通过身体、手臂或手腕的变化来击球。此外,"非常规"还体现在战术意识上,比如回球落点的变化.要反其道而行之,出乎对方意料。通常我们在训练中,对于任何一个技术动作都要求腿、腰、手三者的协调统一,这样才可以发挥技术的最大威力,才可以将技  相似文献   

8.
处理台内球的手段多种多样,直接进攻看似威胁较大,但太容易造成直接失误,因此控制与调动自然成为回球的首选方案。控制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对方直接进攻,而调动是在回球的旋转、速度和落点上下功夫,通过变化让对方的回球出现失误。  相似文献   

9.
李晋  赵晖 《乒乓世界》2007,(5):92-93
对于女子进攻型选手来说,积极上手无疑是最佳的得分手段。面对进攻型选手,以稳定的心态进行防守是常用的战术之一。防守的一方要以落点为重,通过灵活的线路遏制对方的强攻,从而寻找最佳的反攻时机。从中路突破,诱使对方先上手,然后果断压对方正手位大角,充分调动对方,打乱对方的身体重心,再从容压制其反手位,使对方在失去身体重心的情况下回球,以此来占据主动,创造得分的机会。此套路运用时,一定要遏制对方高质量的上手,采用主动防守,控制场上的节奏,压制住对方。  相似文献   

10.
十三、落点 (一)问:什么是落点? 答:运动员以合法的手段将球击到对方台面弹起的那一点(即着台点),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回球的落点”。当对方也以合法的手段将球回到己方台面弹起的那一点,通常我们把它叫做“来球的落点”。从击球点到着台点之间所形成的线,叫击球路线。 在实践中,根据落台点的含义我们通常把落点分为长球、短球以及中间和两边(右边和左边);根据击球路线,分为直线、斜线和追身球。  相似文献   

11.
《乒乓世界》2013,(3):86-90
在处理对方拉过来的弧囤球时。反手使用长胶的选手采取“削”和“挡”的防御回球比较多。当然。这是比较有效的方法,而对方一旦熟悉了回球的特点。光靠防御性回球依然可以让对方形成连续进攻。用长胶接球。击球点和集中发力很重要。如果在接弧圈球时把防御性与进攻性技术交融到一起使用。会很好地破坏对方的连续能力。使用长胶打进攻。海绵越厚、胶皮越软,越容易使用。如果是没有海绵的单层胶皮.胶粒不长不细也可以打出进攻的特点。在接触球的一瞬间,手腕发力可以制造上旋球.但手腕发力容易使拍形晃动,击球不稳定。所以,用更多带有“推挡”性质的回球。保持手腕稳定,是回球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假动作打法的要点就是提供给对方错觉。让对方看不出自己的回球路线。在摆短中,马琳的拍形从平行瞬间立了起来。对方从他的拍形来判断的话一定会认为回球是斜线。而随后,马琳又将拍形后仰进行摆短。这一下的动作要点就是大拇指用力,控制住拍形。与左图的摆短相比,右图撇直线长球打法重要的就是对对方回球要有一定程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13.
下旋球的稳健性和威胁性是其在乒乓球运动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的主要原因.通过物理学分析发现:下旋球具有稳健性是因其旋转有利于回球过网,击球力量和方向不易使球出台;下旋球具有威胁性是因为其过网前后速度忽快忽慢,水平速度较小,落台后弹起时水平速度急剧减慢,对方回球时容易误判,不易借力,旋转可增大对方回球难度.  相似文献   

14.
拉直线在进攻过程中的威胁性更强,因为直线的距离短,球速相对较快,对方在回球过程中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站位并且做出反应,因此拉直线会给对方造成很大的压力。高水平运动员通常会连续进攻  相似文献   

15.
可晨立  赵欣悦 《乒乓世界》2012,(11):100-101
在双打比赛的进攻阶段中,“压相同落点”是运用最为广泛的战术。由于双打比赛一人打一下的规则要求和击球中线路和落点的变化,运动员在比赛时有很多情况下都是在跑动中完成击球的。而对方两个人跑动的衔接及击球后重心的还原过程恰好可以成为进攻一方着重攻击的“点”。而进攻方连续地压制相同落点,可以有效地使对方运动员在跑动中发生位置冲突,以至于击球质量下降,为本方创造得分机会。  相似文献   

16.
《乒乓世界》2009,(10):108-109
如今直板横打技术已经成为直板打法的必备的一项重要技术。在业余爱好者中,横打技术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这项技术不但可以轻易地进攻反手位的来球,最大限度地减少跑动范围,还可以在相持环节加强回球的旋转、速度,提高质量。  相似文献   

17.
李晋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08,(9):110-113
相持阶段的防守转攻是难度最大的技术,因为防守一方在被动的情况下首先要保证回球的命中率,还要能提前判断出对方回球的落点,在此技术上还要能够抓住机会采取反攻的技术。高水平运动员防守时的心态非常放松,这样可以保证技术动作的协调性,还能够保证陕速的步法移动。很多业余爱好者在防守时的心态过于紧张,因此肌肉十分僵硬,总是下意识地去击球,因此很难扭转战局。对爱好者来说,苦练防守技术最为重要,只有在能防住对方的前提下,才能提到反攻技术。  相似文献   

18.
李晋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08,(5):102-103
我们常说,击球时要注重身体重心的调节,要有重心交换,要依靠腰部的转动来发力.尤其是在正手进攻的过程中,要先将重心放在右腿上,击球时要转腰,将重心转移到左腿上,这是正手进攻的基本动作。然而在比赛中,来球的落点是随时变化的,击球者几乎都是在跑动中击球,在很多情况下无法完成最“标准”的击球动作,此时就要靠运动员自身的调节,通过调整身体重心和击球动作,尽量合理地回球,提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吴洪耀 《网球天地》2012,(2):111-111
意识:回球稳定不失误是双打的重要元素.这其中当然包括很多方面,清楚“形势主动或被动””自己位置”“对方位置”“准备动作”“回球目标”(落点)等。比如.站在”敏感线”前后分别应该怎样回球,击球后回位或补位更是双打比赛的纪律性要求,切忌回球后留在原地不动……所有这些都是”意识”这个环节所涉及的。  相似文献   

20.
本期名将赏析的主题是“化被动为主动”,顾名思义,内容是运动员在面对不利局面时如何化险为夷的。在第一组图中,马龙在接发球轮次对对方的发球质量估计不足,造成回球冒高,面对徐晨皓的重重挑打,他凭借灵活的应变见招拆招,拿下一分,展现了雄厚的手上控球能力和被动相持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