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在高职高专的舞蹈教学与创作中,涉及到我国传统民族舞蹈与现代中国舞等多种形式,而无论任何一种形式,都不能缺少重复手法的广泛应用,利用重复渐变的形式,将使舞蹈作品的感染力更强,更易于用舞蹈表现情感。现据此分析舞蹈创作时重复渐变表现手法的应用原则,以及其在动机、动作、调度、构图等方面的创作运用规律,希望能够有益于该手法的更好效果展现。  相似文献   

2.
每个人都具有舞蹈的能力,因为舞蹈起源于人体的动作而每个人无时无刻也离不开动作。然而,舞蹈表演则需要进行一定的后天学习,才能使舞蹈艺术化的表现出来。舞蹈表演是一种心理活动,舞蹈表演教学则是心理的训练,怎样使学生认识和体验舞蹈作品,那就应该正确运用自己所学的一切手段服务作品、体现作品。  相似文献   

3.
李琳 《科教文汇》2008,(15):199-199
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同学技巧完成得不错,可总感觉与作品的意境不吻合,就像是纯技巧和无意义的动作组合,缺乏作品所要求的流动中的美感…… 喜欢舞蹈艺术的人都知道,舞蹈是在形体运动过程中形成的,这种运动过程,我们称其为动律。但仅有运动而没有韵感,就很难在运动的过程中产生动律美感,也就不会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舞蹈快速的发展,一些新的编舞手段自然而然的被舞蹈编导们用于作品的编创当中。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就是对生活动作的运用。舞蹈作品中生活动作的介入,说起来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了。但是编导们究竟应该如何根据剧情的需要,提取生活动作,运用生活动作,并且还能够用的恰到好处,使作品得到升华呢?这就需要编导有更加深厚的艺术功底和艺术张力。由此可见,生活动作在舞蹈创作中的功能这一课题将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存在与时间》要"重新提出存在的意义的问题",但海德格尔所说的意义绝非语词的含义。在《存在与时间》中,意义具有一种完全确切的含义,它被明确地规定为所据。作为所据的意义是使我们对存在的理解得以可能的生存论结构,也是一切对象得以被给予的条件。海德格尔在此书后半部分将此在的存在学意义阐释为作为境遇的时间性,这种阐释只是对此书前半部分对意义所作的规定的进一步探究。海德格尔后来的"存在的真理"与"存在的拓扑",就都意味着存在的敞开而言,与《存在与时间》中的存在的意义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张涛 《科教文汇》2009,(7):269-269
在当今中国舞蹈界,舞蹈创作已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舞蹈以及舞剧。但是,在中国众多舞蹈作品中,形武主义的舞蹈作品少之甚少。因此,我们对任何的创作手段都应该去尝试,井使其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注重分析目前西藏儿童舞蹈编创的现状,对西藏儿童舞蹈成人化的创编现象进行探讨,并对西藏儿童舞蹈作品中的舞蹈情节与音乐节奏不符,在作品中过多模仿动物,缺乏教育意义等问题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8.
郑永新 《科教文汇》2014,(5):139-140
呼吸在舞蹈训练及表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呼吸给予舞蹈以艺术生命力;同时,舞蹈作品的表现不仅仅只依靠舞蹈动作来完成,其更需要呼吸来完成身体的控制。本文将主要对呼吸在舞蹈训练中的重要性及运用技巧进行具体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海德格尔的思想路径可以根据三个相继出现的引导词来追踪:存在的意义、存在的真理和存在的地形学,一般认为,阅读他的作品时要分两个步骤——从“存在的意义”到“存在的真理”;然后是“存在的地形学”——每一次都将他的思想更切近地带入到对开端的居有上.但如果唯独地形学提供了足以接近海德格尔从一开始就持续追问的唯一问题——存在问题的话,那么显然,他的作品需要倒退着阅读,而不是正序阅读.  相似文献   

10.
在舞蹈作品中情感是每个表演者都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只有准确把握舞蹈的情感基调,才能通过准确的肢体动作向观众传递其内在的情感。为了探索舞蹈情感基调的把握方法,首先对舞蹈情感基调的本质进行了分析,并从舞蹈作品知识背景、形象捕捉、色彩音乐挖掘以及情感基调矛盾处理四个方面论述了具体的把握策略。  相似文献   

11.
崔惠林 《金秋科苑》2010,(18):215-215
创作出好的少儿舞蹈,提炼舞蹈语汇(动作)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舞蹈动作提炼的准确,作品也就成功了一半。在少儿舞蹈创作中一定要学会怎样与孩子们沟通,我们要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里,去听、去看、去了解孩子们的真实想法,去跟孩子们游戏,发掘孩子们的创造力及想象力,在游戏中完成作品。  相似文献   

12.
崔惠林 《今日科苑》2010,(18):215-215
创作出好的少儿舞蹈,提炼舞蹈语汇(动作)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舞蹈动作提炼的准确,作品也就成功了一半。在少儿舞蹈创作中一定要学会怎样与孩子们沟通,我们要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里,去听、去看、去了解孩子们的真实想法,去跟孩子们游戏,发掘孩子们的创造力及想象力,在游戏中完成作品。  相似文献   

13.
我们团队研究的目的是希望使用者与计算机通过体感交互设备,体验在虚拟情况下藏族舞蹈的人机互动,借此可以在信息化的社会下大力推广藏族舞蹈。使用者不需要依靠任何外部设备例如鼠标、遥控器等,而是通过体感交互设备与计算机三维模型等形成互动。使用者进行舞蹈,向左、向右移动或跳跃时,体感设备会处理其的动作,然后转换成舞蹈的动作,实时的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14.
京剧的武戏基本是承传于昆剧,演唱保留唱昆腔曲牌,所以武生当往往是京昆不分家的。昆剧重视文戏,武戏受此影响必然趋于舞蹈化、精美化。京剧的武戏用昆腔,武戏里加入许多舞蹈动作,这两种技都要求连贯、优美,可视性强。  相似文献   

15.
京剧的武戏基本是承传于昆剧,演唱保留唱昆腔曲牌,所以武生当往往是京昆不分家的。昆剧重视文戏,武戏受此影响必然趋于舞蹈化、精美化。京剧的武戏用昆腔,武戏里加入许多舞蹈动作,这两种技能都要求连贯、优美,可视性强。  相似文献   

16.
舞蹈毯技随着现代舞蹈作品的广泛应用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学校都开设了毯技课,这门课程是传授舞蹈技巧的重要课程,属于舞蹈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主要是训练学生之身体柔软度、身体灵敏度,还有训练学生的力量、速度及爆发力等内容。舞蹈毯技训练难度比较大,同时具有技巧动作比较复杂等特点,假如在教学及实习过程中缺少科学的训练方法,则容易出现慢性损伤或者急性损伤。在舞蹈毯技训练中应该注重伤害事故的预防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教学及训练实际,对舞蹈毯技训练中伤害事故的预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关于幼儿艺术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针对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充分了解幼儿园实际需求的前提下,为了加强学生们的从教能力,使之能够创造性地组织幼儿舞蹈教育活动,创作出贴近幼儿生活,形式多样的舞蹈作品,更好的胜任幼儿园的舞蹈教学,归纳出了幼儿舞蹈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这几大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要丰富舞蹈课教学内容,不仅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选择,还要加强幼儿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及重视幼儿舞蹈动作的学习,加入幼儿舞蹈作品赏析课等舞蹈理论课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舞蹈教育属艺术教育、情感教育,也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教育功能是使青少年在接受舞蹈艺术美的熏陶中逐渐具备较好的人体美的基本素质,获得协调动作的基本能力,领悟舞蹈艺术的基本特点和规律,从而提高完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陶冶高尚情操对培养良好品行、意志及良好的舞蹈艺术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少儿舞蹈与成人舞蹈有相同的规律,都是以人体为工具,通过人体动作的语汇,表达一定思想感情的动态艺术。少儿舞蹈教育对少儿的智力发展、道德养成、意志品质的培养、身体素质的提高、审美能力的培养等,具有课堂教育所无法代替的积极作用。一、有利于促进少儿智力的发展。孩子们在动作、节奏、娱乐中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舞蹈动作是无声的语言,孩子们常常依靠丰富的想象和心灵的感悟去表现这些动作的内涵。而这些动作又能激发、启迪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例如《天竺少女》这个舞蹈深受人们的喜爱,它再现了南国阿娜多姿的天竺少女形象  相似文献   

19.
潘玲玲 《科教文汇》2008,(29):271-271
在中国舞蹈中,“神韵”是艺术高度的一种境界,无论哪种舞蹈形式,都是用形体代替或传达演员生命的情绪和意象,其中眼神的表现手法具有任何手法、肢体都不可替代的作用。眼神的表现力对于完整表达舞蹈的意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眼神在中国舞蹈中的表现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黄思怡 《科教文汇》2009,(18):202-202
舞蹈是再创造的过程。无论是动作、眼神或感情,都是舞者在舞蹈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情感元素,进而表达自己对舞蹈形象的理解。而舞蹈的面部表情,则是为舞蹈的整个灵魂所服务的。只具形的舞蹈,等于只有一个空旷的骨架。唯有将灵赋予其中,才合之成为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