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本文从对教育现代化的认识入手,分析了困扰教育现代化的几个瓶颈问题,阐释了推进教育现代化应该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为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欧晓 《科教文汇》2009,(20):83-83
在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重要思想指导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特别是在农村,基础教育还很落后。如何真正做到教育改革?怎样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本人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朱之培 《大众科技》2006,(6):176-176
教育信息化是素质教育,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教育信息化,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建构公平教育和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可以弥补学校资源的短缺.文章分析了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滞后的原因,并针对其原因提出了几点个人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吕文官 《科教文汇》2009,(20):48-48,56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将在现代教育教学实践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是教育技术现代化的根本,是重中之重。本文将就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对教师队伍几个方面的影响一一做论述,具体阐述在新的现代教育教学模式中,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如何促进教师队伍的现代化的。  相似文献   

5.
尚莉 《科教文汇》2012,(21):59-59,61
教育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重大抉择,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理论和思想的现代化、教育体制的现代化、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和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我国的教育现代化,为21世纪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绘就了跨世纪的施工蓝图。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紧紧把握时代的命脉,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多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中职教育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为核心。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刻内涵。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历经百年沧桑,大致分成4个阶段:新文化运动到建国是教育现代化概念的萌芽时期;建国后30年是教育现代化的曲折探索时期;改革开放到2012年是教育现代化的加速变革时期;2012年进入新时代以来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全面发展时期。面向未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立足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要着重抓好4项改革建设: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优化教育结构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资源公平配置。  相似文献   

7.
教育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必要条件,也是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对教育教学现代化的研究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热点。计算机辅助教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技术,是进行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要之路。本文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点出发,分析了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及如何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  相似文献   

8.
刘文叶 《科教文汇》2008,(23):87-87
教育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必要条件,也是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对教育教学现代化的研究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热点。计算机辅助教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技术,是进行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要之路。本文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点出发,分析了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及如何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  相似文献   

9.
宋旭 《科教文汇》2010,(1):40-42
面对素质教育全面推进以及基础英语课程改革的新形势,高校教师教育英语专业应该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本文重点就高校教师教育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实践等几个方面的改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纵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教育改革与社会现代化建设同向同行,教育现代化发展逐渐迈向纵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教育地位达到了新的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彰显,成为教育现代化加速发展的"助推器",具体表现为:坚持党的领导和建设的制度优势,立德树人作为立身之本的制度优势,发展公平而有内涵的教育的制度优势,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的制度优势,坚持依法治教的制度优势,推进教育评价综合改革的制度优势。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实现教育现代化2035的远景目标更加可观。  相似文献   

11.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长期战略选择,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新任务、新使命。实现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宏伟目标,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努力构建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必须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中国特色教育现代化水平;必须坚持教育的公益性,依法治教,促进教育公平,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必须优化教育结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2.
国家统计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数字技术为变革统计生产方式、提高统计生产力、重塑统计生产关系提供了源源动力,成为推进统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前提。文章总结了数字技术赋能政府统计的国际经验,国家统计法制体系的顶层设计,以及数字技术在促进统计现代化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国家统计现代化建设存在的主要挑战。从实施国家统计现代化工程、实现统计数据全流程数字化、突破统计数据收集分析关键技术、提高统计安全发展能力、推进全社会统计审计工作和培养具有数字技术技能的统计人才6个方面提出了数字技术赋能国家统计现代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卢善珠 《科教文汇》2013,(27):135-135,137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量的人才。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普及,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以信息化来促进本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考虑到我国农村和城市的教育存在的巨大差距,如何加以缓解,实现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成了当前人们普遍重视的一个问题。本文就远程教育推动农村教育发展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张倩倩 《科教文汇》2014,(16):12-12,31
青年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年对于社会的变化是比较敏感的。人的社会化和现代化是人的发展的重要标志,而青年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是青年实现社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通过青年价值观教育,无疑可以有力地促进青年的社会化和现代化。本文通过介绍青年价值观的结构和分类,提出几点关于青年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方法,以此达到教育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符洁亚 《科教文汇》2012,(30):75-75,78
幼教界常谈起幼儿教育的现代化问题.它除了教育观念的现代化,还包括教育手段的现代化等。在幼儿园,光用一张挂图、一张嘴或投影进行辅助教学已不能满足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将多媒体技术适当运用到幼儿园教学中,会大大增强教学效果,成为老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好助手。  相似文献   

16.
刘亮  贺超  张志萍  刘新新 《科教文汇》2021,(12):13-14,17
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不断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建立高素质年轻化教师队伍是办好中国特色高水平大学面临的重要任务。文章立足高校教师队伍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高校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在破除体制与观念束缚、提升青年教师发展空间以及加强对青年教师人文关怀等方面详细探讨了促进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孙甲 《科教文汇》2012,(34):23-23,71
目前我国社会的急剧转型使得价值观的趋向多元化,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道德信仰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尤其是我国高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功利主义倾向严重、德育内容的泛政治化、与实际生活疏离化等困境,由此,需要我们更加重视现实,积极探询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和重建高校的思想教育体系,高校如何在困境中寻求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道德教育方法是当前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沈言 《科教文汇》2021,(11):133-134
在国家新的人才战略视域下,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有了更多的内容和更丰富的形式。为了落实人才战略,为国家、社会培养更具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的人才,产教融合理念应运而生。现如今,产教融合逐渐发展成为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产教融合教学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和专业素养,为实现技术创新、促进国家产业链结构转型、确保行业产业升级提供必要的条件。基于此种情况,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被提上日程。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成为现阶段高职院校践行人才培养战略、实现院校现代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该文就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与教育创新的具体思路展开研究,旨在更好地建设我国的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9.
在剖析苏州教育现代化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促进作用的基础上,阐述苏州教育现代化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有效对接的政策建议,为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