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曾祺说,他的小说里有莜面味;马悦然说,他是一个真正的乡巴佬女儿要出嫁,父亲和即将成为女婿的男人说,少收你1000元彩礼钱,让你妈每年来我这里住一个月;  相似文献   

2.
闲读偶记     
这本《蒲桥集》(作家出版社出版),是汪曾祺先生亲自签名寄我的,时在1991年4月。这是他的第一本散文集。汪曾祺小说好,散文亦好,甚至更好,虽然他说:“我写散文,是搂草打兔子,捎带脚。”他的散文和我国古代散文、五四散文,一脉相承,而思想、情致却是现代的、作家个人的。此集诸篇,内容很杂,写景物,记人事,谈文化,述掌故,叙说花鸟虫  相似文献   

3.
陆建华 《视听界》2011,(3):67-69
汪曾祺一生共给我写过38封信,其中有两封信涉及到把他的小说改编成电视剧的问题,两封信的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不迷信,也不读与迷信有关的书;朋友向我推荐《手相》的小说时,我问:"是算命的故事吗?"他笑了笑说:"你看了才知道!"这样的神秘反而刺激起我的好奇,很快拿起书,本想翻翻看个大概,没想到却一下子扎了进去,一连三天,只要有空闲便沉浸其中。此时,我才知道这小说的不一般:以手之小天地描绘国粹大世界,对国民何等重要!  相似文献   

5.
郑勇 《新闻三昧》2007,(10):10-11
鲁迅先生说过这样的话: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见鲁迅《我怎样做起小说来》)在某种意义上说,"画眼睛"就是"刻画心灵"。  相似文献   

6.
1956年9月的一天上午,北京市文联召开会员大会。在会间休息时,作为市文联主席的老舍先生走到一位拄着拐杖的老者面前问候。我虽不认识这位老者是谁?却见到老舍同他交谈十分亲切,便向旁边人打听,方知他就是写章回小说而闻名的张恨水先生。 当时,我想到北京解放后,社会上对张恨水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鸳鸯蝴蝶派,有人说他是礼拜六派,也有人说他的不少小说揭露了旧社会的丑恶现象……我暗下寻思:不管怎么说,他写的小说在读者中还是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北京解放后他在社会上  相似文献   

7.
有的学者认为,汪曾祺的小说品格主要是受道家思想影响的结果。有的学者认为,汪曾祺的小说既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甚至受到了佛家思想的影响。这些观点都是有道理的。本文认为,他的小说表面上接近道家,其骨子里则更接近儒家,即道面儒骨。  相似文献   

8.
有的学者认为,汪曾祺的小说品格主要是受道家思想影响的结果。有的学者认为,汪曾祺的小说既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甚至受到了佛家思想的影响。这些观点都是有道理的。本文认为,他的小说表面上接近道家,其骨子里则更接近儒家,即道面儒骨。  相似文献   

9.
1.让你的语言更有文采作家汪曾祺先生概括作小说的技巧,一言以蔽之:写小说就是写语言。其实,写新闻何尝不是写语言?近读新书《1901年》,见到一位英国记者这样描写到英国议会旁听辩论的大清国重臣李鸿章:"他蓝色的长袍光彩夺目,步伐和举止端庄,向他看的每一个人投以感激的优雅的微笑。从容貌看  相似文献   

10.
常听初学写作的年轻朋友说:“我近日构思了一篇小说,好,我现在讲给您听一听,您看怎么样?”接着,这年轻人就给我讲了他那篇小说的梗概.粗听起来,满不错,那构思中甚而有真正的绝妙之处.于是,我就点点头说:“写吧!构思很不错.”待他将写作的成品送给我看时,我也实在挑不出在构思上、结构上.情节安排上有什么不合理  相似文献   

11.
正你老我老?大师选女朋友的标准就是"漂亮""年轻"和"腿长"。至于个性如何、知识程度如何,他一概不管。他说:"我就是不要老女人。"王志慧四十几岁时,大师就每天哇哇叫:"这个老女人!这个老女人!"我在山上养病时,有次他们吵着要离婚,于是我下山,到金兰敲他的门。门一打开,他看到我就说:"你来干吗?"  相似文献   

12.
我的爷爷名叫朱一夫。他跟人家介绍自己的名字时,总是说:“撇未朱。‘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一夫。”我在小说里看到过“一夫当关”这句话,那是说守卫险要关卡的武士。可我爷爷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头,除了一支笔,什么武器也不会  相似文献   

13.
汪曾祺是以文学创作著名的。由他为主执笔的京剧剧本《沙家浜》在中国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他创作的《受戒》、《异秉》、《大淖记事》等一批汪派小说及一系列汪味散文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留下了精彩的篇章。他的作品给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中国的文学创作灌注了一股生气,并在评论界引起了“轰动效应”,汪曾祺研究成了“热门话题”,至今有关文章、报道已近300篇之多。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诸多的文章、报道中,却很少有人论及佛教对汪曾祺的影  相似文献   

14.
汪曾祺被誉为是“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身上有一种文人雅士的闲适、恬淡和从容.他不仅是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而且是书法家、绘画家、美食家,堪称“多面手”. 汪曾祺素有美食家之称,他每到一处不食会议餐,而是专走小街偏巷,品尝地方风味的民间小吃,每每陶醉其间,自得其乐.不仅如此,他还有一手精湛的烹饪手艺.拌荠菜、拌菠菜、拌干丝、烧小萝卜、塞回锅油条,这都是他的拿手菜.他说:“我不爱逛商店,爱逛菜场,看看那些碧绿生青、新鲜水灵的瓜菜,令人感到生之喜悦.”文人爱美食,古来有之,但懂美食,且能食出心得这就不是普通人所能够达到的了.汪曾祺深知美食三昧,那些寻常小食一经他的点晴之笔,无不令人垂涎,感慨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汪曾祺笔下,美食不再是寻常的果腹,而是一种文化、一种境界、一种艺术、一种态度.  相似文献   

15.
黄师长     
我在部队经历过四任师长,第二任师长姓黄。刚当副师长时,他是上校。有一天,他身体有点不舒服,到师医院去。司药的战士有些漫不经心,不仅脸挂着,眼皮也耷拉着。黄副师长怒了,问司药:"你知道我是谁么?"司药说:"不知道。"黄师长说:  相似文献   

16.
小幽默     
《云南档案》2012,(2):59-59
<正>亲戚要玩斗地主一个亲戚买了电脑,打电话过来说想玩斗地主,问我怎么弄。我问:"你是玩联众的还是QQ的?"他说:"联众吧,我有联众账号。"我说:"你打开浏览器。"他问:"浏览器在哪?"  相似文献   

17.
当代文坛上,能同时在小说和散文两块田地里经营,且自成一家的并不多,汪曾祺先生算是其中的一个.汪曾祺先生是公认的文体家,不仅能写一手优秀的小说,还能写一手漂亮的散文.汪氏散文可以称得上真正的文人散文,他的散文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也少有宏大题材,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如果说读汪氏小说我们感受到的是诗意,读汪氏散文我们享受的则是闲情逸致.  相似文献   

18.
资讯     
《出版广角》2012,(7):94-96
[声音]1997年:长远价值;1998年:后台能力;1999年:互联网;2000年:苦练内功;2003年:用户体验;2011年:创新;今年的主题则是:发明的力量。——贝佐斯2011财年致股东信。尽管每年的关键词各不相同,却能看出亚马逊的成长轨迹。汪曾祺走了十五年了,人称他是"中国最后的士大夫"。是啊,那神态跟庄子似的,没人学得来;那文字跟小溪里洗出来的,也没人学得来。20世纪80年代,在北京市文化局开戏曲座谈会私下聊天,我问:"现在作家的特点是什么?"他答:"应该是思考!"现在我填履  相似文献   

19.
祸从天上来 1960年9月的一天,我从浦东组稿回到上海作家协会《上海文学》编辑部,刚走进编辑室,小说组副组长郭卓一看到我,就激动地对我说:"你来得正好!这里有一个重要任务."我问他:"什么事这样激动?"她说:"我刚从(上海市委)宣传部回来,C副部长(指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某领导,此处将真名隐去)交给我一个话剧剧本,是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学生从福建前线深入生活归来后,集体创作的,C副部长要我们好好帮助他们修改发表."  相似文献   

20.
客:据说,读过李修文第一部长篇小说《滴泪痣》的人没有不哭的,作家自己在写作过程中也“数度哽咽”,你呢? 主:小说出来前,修文跟我说过这话,后来上了几家报纸的访谈录。我当时就笑着说我不相信——对他,尤其不相信,因为编完他的第一本小说集《心都碎了》,压根没有发现任何“催泪”的成分,反而在他的对经典、对世俗生活的解构圈套中有些晕头转向。仔细看报道,有名有姓边读边哭都是小说的第一批女性读者,包括责任编辑。我对女性没有偏见,也不怀疑她们作为作家的好朋友在表达阅读的原初感受时的真诚度;也从不认为我就比别人高明,或者是不是比别人更冷静,更克制,更知道小说的游戏规则。我对自己的哭没有信心,是不相信现在的小说还能有这么强的情感冲击力和感染力,让人不能自已,又在自已之后骂一骂自己。我最后一次面对小说流泪是在什么时候?哪一部?那太遥远了。不过,出于各种原因,我能肯定《滴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