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鲁门当选总统后不久,美联社记者采访了杜鲁门的母亲,他问总统母亲:“请问您的儿子在哪里?我希望能采访他。”母亲说:“请问您要采访哪一位?我有两个儿子,如果是做总统的那个,那么他在白宫;如果是种土豆的那个,那么他现在就在地里挖土豆。”记者惊愕地问道:“您的儿子一个做了总统,另一个却在种土豆,您有什么想法?”总统母亲平静地...  相似文献   

2.
切实做好关系高等教育跨世纪的三项工作国家教委高教司钟秉林司长访谈录本刊记者□徐越为使高校的同志及时了解高教改革的全局情况和有关部门的工作想法,最近,记者采访了国家教委高教司钟秉林司长,请他做了一些介绍。他结合本司主管的工作,着重谈了关于深化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3.
杜鲁门当选总统后不久,美联社记者采访了杜鲁门的母亲,他问总统母亲:"请问您的儿子在哪里?我希望能采访他。"母亲说:"请问您要采访哪一位?我有两个儿子,如果是做总统的那个,那么他在白宫;如果是种土豆的那个,那么他现在就在地里挖土豆。"记者惊愕地问道:"您的儿子一个做了总统,另一个却在种土豆,您有什么想法?"总统母亲平静地回答:"我有总统这样的儿子,十分自豪。不过,我的另一个儿子,他同样让我骄傲。"这位记者惊呆了,因为他想不到杜鲁门总统的母亲会这么说,从中他体会到了一个母亲的博大胸  相似文献   

4.
邢刚,五常市教委成职股股长,今年48岁,个子不高,朴朴实实的一个汉子,干农村成教工作已经整整20年了。听说他1996年荣获了原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华扫盲奖”,于是我决定采访他。老邢得知我要采访他,依旧是3年前获奖后拒绝我刊记者采访时说的那句话:“没啥说的。”我明白老邢是那种埋头苦干、淡泊名利的人,不喜欢宣扬自己。但为了使老邢能接受我的采访,我几次做他的工作,说清采访他的目的,主要是宣传农村农教这摊事业。老邢好歹答应下来了,但时间定不下来。我几次电话约他,他总是说没有时间,总是不断往后推。一、新年一…  相似文献   

5.
2006年夏天,世界杯足球赛在德国举行。一位中国记者在采访的途中捡到了一个钱包,里面装有1000欧元和几张银行卡。记者将钱包交给了一位巡警。他把钱包交给巡警后,想立即走开,继续自己的采访。而那名巡警却拉住他,不让他离开。"请你和我一起到我们的市政厅去领取奖励。"巡警告诉这位中国记者。"不!我不要什么奖励,拾金不昧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记者此刻为自己做了一件为国争光的事  相似文献   

6.
航鹰 《天津教育》2005,(2):19-19
我认识一位年轻的日本记者名叫川赖户司,他在当日本《经济新闻》驻北京记者时来津说要采访我,因工作日程安排太满未能实现。后来他调往上海工作,我早就把那件事忘了。日前,他意利用到北京出差的机会,专程赶到天津来采访我,当天中午抵津,傍晚时分赶往北京机场飞回上海。当我听说他来大津没有其他工作,只是为了兑现对我的诺言时,我心里深受感动。  相似文献   

7.
怎么让自己没有名气,这是略萨的理想。略萨,秘鲁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略萨现在真的很痛苦,他说,自己的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因为现在很多人来采访他,特别是新闻界,采访是无休止的,不让我好好地安静地生活,不让我好好地工作,总是有记者来问那些我不想回答的问题。有时候我想逃到岛上去生活,在没有记者的地方生活。略萨说,他也当过记者,所以理解他们。但诺贝尔文学奖使得一个作者成为一个受难者。  相似文献   

8.
今年“两会”期间,本刊记者几经周折才在会议代表的住处采访到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同志。说起政府工作报告和参会的感受,他谈得很有兴致;作为在高校工作的人大代表,他对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有不少想法和建议。现将采访的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曾经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位记者到建筑工地采访,分别问了三个建筑工人一个相同的问题。他问第一个工人正在做什么活,那个工人头也不抬地回答:"我正在砌一堵墙。"他问第二个工人同样的问题,第二个工人回答:"我正在盖房子。"记者又问第三个工人,这次他的得到的回答是:"我在为人们建造漂亮的家园。"同样的工作,迥然不同的回答,反映了当事人截然不同的心态。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房山技术装备站主任温凤英同志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他对该区的装备工作情况作了介绍,现将主要内容刊载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已经习惯了媒体的采访和人们的评论,我不后悔自己的决定。” 当记者接通王朋的电话,告知想采访他时,他小声地在电话那头说报纸上登的不都有吗?但还是很礼貌地接受了记者的提问。的确,自从王朋被录取以来,上门、电话采访不断,让这个18岁的少年从刚开始的左右为难到如今的从容对待,也让他意识到原来自己做了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2.
采访“高原赤子”陈金水同志是在他参加完十五大返杭后的第一个星期天。尽管这几天陈金水同志忙于到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作宣讲十五大精神报告会,但我们到达他家时,他还是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图一陈金水正地接受本刊记者采访)  相似文献   

13.
“之前有个记者采访我.给我做了一个专题片,题目是《花开无声》。哈哈哈,我看了就笑了。谁说我花开无声了。我的学生爱我。我的同事、家人敬重我。我的事业每天都有收获.这些难道不是有声花开?哈哈哈……”在2013年9月的陕西省教师工作大会上.记者第一次见到这位在“平凡”岗位上屡获殊荣的年轻女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健谈的刘荣荣教授这样幽默地笑声不断。  相似文献   

14.
好像是在一次电话采访中,一个记者曾经问过我一个很好玩儿的问题:李连杰,你这些年都是一帆风顺,你是怎么变得这么强大的呢?这位记者,采访我之前肯定没做过认真的准备。  相似文献   

15.
【教学过程】一、营造情境,得到情感启迪1郾激情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我们经常在电视屏幕上看到记者采访的镜头,新闻采访工作是一项重要而有意义的工作。从平时的观察、接触中,你喜欢哪些记者,理由是什么?生1:我喜欢《焦点访谈》的记者们,他们采访时认真严谨,所提问题非常尖锐、真实。生2:我喜欢央视记者王志,在抗击非典的特殊时期,他不顾被感染的危险,始终战斗在采访最前线。生3:我认为1999年牺牲在南斯拉夫的那些战地记者们更值得尊敬。……师:说得真好!相信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一定会出现新一代的王志们。今天,就让我们来一次小…  相似文献   

16.
他采访过本·拉登、萨达姆·侯赛因、卓别林。他做了45年战地记者,经历过23场战争。他说,做记者,一定要去采访大人物,写大稿子,赢大名气,获得机会去采访更大的人物。  相似文献   

17.
“我的根,就扎在学校……”──评特级教师刘继荣本刊评论员“我的根,就扎在学校,扎在课堂,扎在学生中。”这是著名特级教师刘继荣同志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平平静静他说出的话。刘继荣同志从教整整25年,走过了一条执著追求的漫漫长路。她钻研作文教学,理论实践紧...  相似文献   

18.
雷达 《中学教育》2007,(3):41-42
记者到瑞典工作以后曾采访过很多人,但全部使用汉语来采访一位瑞典人倒是第一次,而且他在汉语上的造诣要比包括记者在内的很多中国人都高出很多。在做采访准备时,记者得知他“十几年前得过结石,痛得厉害,不能站、不能坐、不能躺,就弄一个摇椅,一开始痛,就拿《庄子·秋水篇》来读,以减轻疼痛……”这位对中国文化如此痴迷的瑞典人就是著名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  相似文献   

19.
徐斌 《教育文汇》2008,(1):56-56
去年春节期间,在速递公司工作的老同学,给我送来了一盆蝴蝶兰。同来的还有县电视台的记者,对我做了简短的采访,意在宣传鲜花拜年如何时尚,这样我就上了一回电视。我不是作秀,我是真的喜欢鲜花。  相似文献   

20.
正2012年的时候,我做过一个关于幸福的话题。那时候,哈佛幸福公开课正在网上疯传,中央电视台记者正在街头巷尾采访:"你幸福吗?"机缘巧合,当时我也采访了杨澜,后来她出了一本书叫《幸福要问答》。这次,我去拜访的是清华大学心理系主任彭凯平教授。他的跨文化研究在世界心理学界大名鼎鼎,但是他现在在国内研究的主要课题是幸福,是积极教育。除了重要观点,最想和你们分享的是,他和团队以及合作伙伴正在搭建幸福实验室,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