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仇远在宋元词史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其词集《无弦琴谱》展现了一个由宋入元的故国遗民的沉挚心曲,包含亡国之痛、桑梓之悲和隐逸之思。仇远的生平经历,其词集所展现的遗民心态,在宋遗民中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2.
周之琦是清代中后期的著名词人。有《心日斋词集》《十六家词录》等词学著作。其作品数量丰富,内容精良,在清代词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其词善于工笔描摹和运用一些辞藻丰赡,色彩醒目的词语,整体风格清冷落寞,平淡厚重。  相似文献   

3.
从词心和审美心理两个角度解读<石林词>的独特艺术魅力和作者的心路历程.就词心而言,<石林词>表现出明显的功业思想、落寞况味、厚谊重情和特殊人物崇尚;就审美心理而言,<石林词>则渗透出浓郁的崇大、尚气、醉吟、庄禅意趣等倾向.  相似文献   

4.
清初词人顾贞现在《弹指词》中的节令词,在描述盛大节日狂欢后,展现了词人失意落寞的情绪,是其“极情之至”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从词心和审美心理两个角度解读《石林词》的独特艺术魅力和作者的心路历程。就词心而言,《石林词》表现出明显的功业思想、落寞况味、厚谊重情和特殊人物崇尚;就审美心理而言,《石林词》则渗透出浓郁的崇大、尚气、醉吟、庄禅意趣等倾向。  相似文献   

6.
被称为花间鼻祖的温庭筠,是第一个专力从事词体创作的文人,也是奠定词的传统作风的作家。他使词从形式到内容与风格都基本摆脱诗的模式。具备了独特的风貌。《花间词》66首温词,以女性的闺阁之思为主要内容,对女性形象的描摹表现出了独特的艺术技巧,从而对后世词作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在温庭筠的笔下,她们柔媚、娇弱、精致、优雅而又幽怨落寞,极尽绮丽之美却又凄苦落寞,构成了动人心魄的美。《菩萨蛮》(水晶帘里玻璃枕)便是一首代表作。  相似文献   

7.
姚华的题画词依据性质可分为“解画词”、“咏画词”、“名义题画词”三类,其题材非常广泛,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通过这些题画词,姚华向我们展示了他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就是那种理想破灭后的落寞心境,“含凄欲语谁”的苦楚心情以及对自然、对生活、对艺术的无限的热爱与赞美。  相似文献   

8.
柳永一生有着强烈的仕宦意识,但他仕途受阻,落寞失意,又经历了一番羁旅宦游的艰辛生活。在他的羁旅词中,多表现的是悲秋之情,漂泊之苦和对昔日恋人的负心悔恨,痴心爱情。正是功名使得文士的悲情色彩与浪子的市井趣味在柳永的羁旅词中表现出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9.
唐宋词中频频出现黄昏意象,我们看到在词作者的心目中以“落日、日暮、夕阳、薄暮“等词为代表的“黄昏“具有了特定的情感指向.饱含落寞之情的黄昏意象就是思乡怀家的孤苦愁怨;年华流逝的生命悲叹;离别感伤的心情意绪;感怀亡人的悲凉意蕴.  相似文献   

10.
碧山咏物词所凸显的"沉郁"特征,既指凝重郁结的情感状态,又指蕴藉深厚的艺术境界。碧山词中悲悼家国之感恨与自伤身世之落寞紧密相连,形成沉厚郁结的情感内蕴;同时,碧山词为情造文,承继比兴传统、运用唱叹笔法,借咏物以抒情,从而熔铸出其所独具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1.
苏轼创作的女性词在内容上大体可分为闺怨词、赠妓词、悼亡词与寄内词四大类型。在词的发展历史中,苏轼女性词突破了晚唐五代至北宋初年女性词创作的传统,取得了新的超越和成就,其悼亡词和寄内词更是另辟蹊径,实践了他倡导的"以诗为词"的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由于特定的身世经历,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中充满了面对命运的无奈和绝望感。本文拟通过对愁与恨、空与闲、孤与独、醉与梦这几组词的运用来分析李煜的悲剧心态。  相似文献   

13.
屈原和辛弃疾都是具有实际政治才干的伟大诗人,这种才干使他们形成了强烈的自信心和精神优越感、社会责任感。稼轩的一些婉约词正是继承了屈子诗融合“脂粉气”与“火气”的传统。屈原饱尝孤独痛苦.为坚持理想、保持人格、解脱苦闷而自沉。同样受尽压抑的辛弃疾对老庄思想和陶渊明隐士思想的吸取缓解了他英雄不得施展的悲愤,对财色的追求更使他享受到世俗生活的快乐,他的生存状态和屈原有显著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元好问(遗山)为金词之大家,其词集曰《遗山乐府》,版本甚夥,有一卷本、二卷本、三卷本、四卷本、五卷本等多种,自明以降多次刊刻,版本颇复杂。因此对遗山词集之版本作一番爬梳、钩稽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15.
元代著名诗人虞集仕宦生涯的复杂心态在诗歌中有较多流露。一方面,出于对盛世文明的认同,他很多诗歌流露了颂盛忠君的思想;另一方面,在朝屡受排挤和迫害,他也有一些诗歌流露孤独、无奈甚至愤懑的消极情绪。但颂盛忠君一直是他思想的主线,他的归隐之念从未超出过他的仕宦期待,他的仕元立场显然比赵孟頫和袁桷更热忱和积极,他诗歌的情感基调也一直是颂美盛世、感念君恩。把握虞集,离开这条主线所得出的结论都是偏颇和有失公允的。  相似文献   

16.
蒋捷,宋末遗民词人,与张炎、周密、王沂孙有“宋末四大家”之称,其《竹山词》受到历代词坛的关注。元、明两代是蒋捷词传播接受的初始及成长期,词人或选家从词集流播、词作艺术、思想意蕴、词史地位等着眼,既有品评鉴赏,又有实践创变,显示出不同时代词学观念下的接受效果有显著区别,并为走向繁盛的清代竹山词学提供了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金元俳谐词的梳理、概括、分析,认为与宋代俳谐词相比,金元俳谐词的数量减少,俗化程度也有所降低。金元俳词在题材上进一步拓宽,出现了自嘲衰暮与调侃先贤的新题材,这是文人内心情志的丰富表现,是其滑稽玩世心态的戏谑表达。在形式上,由于对稼轩的倾慕,出现了许多戏仿稼轩《沁园春》止酒词的对话体词作。大多数金元俳词体现出一种悲喜交融的幽默性。  相似文献   

18.
论白朴散曲的类词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朴是金末元初散曲创作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散曲呈现出明显的"类词化"倾向。表现为内容的言志化倾向和表达方式的含蓄蕴藉、语言的典雅等特征。这是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也与白朴自己的士大夫儒雅之气不可分。白朴的散曲创作在散曲雅化过程中有着一定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明清评论家批评杨慎词作"以曲入词",词曲之别,不仅仅是体式即格律声韵之别,更为重要的是精神意态之分.考察杨慎词作和词论,当辩证地分析其"以曲入词"之表现: 杨慎词或"字面往往混入曲子",语俗意浅,但是 "破体出位",以曲之清新笔法描绘闲适生活,亦不乏情趣;杨慎词或"杂于俚俗",词风香艳无骨,但是"以诗入词",部分表达传统闺怨相思闲愁之作,亦带有传统文人词之意蕴;杨慎词或"炜煜而谲诳",以富瞻的辞采表达出一种耿耿不平之气,彰显其文人的"疏狂"本性,表现出健壮之气.因此,杨慎的词作和词学主张,都表现出对词风多样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词乐亡于元初,其具体时间可以张炎、仇远浙世为标志。词乐失传的表现为音谱失传,能唱之词甚少,宫调减少,标明宫调更少,词牌由转化到衰落。其衰落的社会原因是统治不喜欢甚至压制词的传播,学方面的原因是金之诸宫调、元之杂剧散曲符合北人的口味,故自然取代“曲子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