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学术界在对霍桑作品《红字》中的女主人翁海斯特·白兰的身份分析中,不乏对其女性主义的反叛精神予以肯定和赞扬。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人群认为海斯特虽然具备了一些女性主义者的特质,但她不是一个彻底的女性主义者。海斯特对于父权制的反抗并不彻底,依旧妥协于宗教与社区的束缚。通过分析海斯特·白兰在各个阶段的行为,认为海斯特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彻底的女性主义者。  相似文献   

2.
潘海燕 《文教资料》2009,(25):30-31
从女权主义的角度看,<红字>是一部有关反叛女性--海斯特的小说.小说创造性地演绎了当时的社会对海斯特的压迫.但海斯特并没有屈服.她是反抗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争取真正的美好爱情的勇敢典型.本文试从女权主义角度分析海斯特的种种反叛思想及行为.  相似文献   

3.
弗罗伊德认为,精神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帮助被压抑者释放利比多,挖掘出潜意识深处被囚禁的情感《红字》的主人公丁梅斯代尔和海斯特在小说开始之前已经犯下了奸情罪,从此坠入了痛苦的深渊。海斯特在痛苦中勇敢面对社会,变得越来越坚强。她在孤独中成了自己的心理医生,运用自由联想法获得心理健康,因而使自己的利比多得到全部释放,从自由思想到最后采取勇敢的行动。丁梅斯代尔一直压抑自己,不敢与海斯特和女儿相认,只能不断地折磨自己压抑利比多,但海斯特最终帮助丁梅斯代尔释放力比多,使他最后在刑台上公开认罪,承认海斯特母女,心灵也得到完全的解放。  相似文献   

4.
在《红字》中,纳撒尼尔·霍桑刻画了一个深入人心的形象——珠儿。该人物在展现该作品主人公海斯特的形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珠儿在小说中的身份的分析,探讨了她的多重身份对于海斯特形象的刻画和小说中多重信息传递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红字》讲叙了女主人公海斯特因所谓的"通奸"罪而遭受屈辱和惩罚的的故事。作者成功塑造了一个敢爱敢当、勇于反抗社会习俗的反叛女性新形象—海斯特。海斯特坚定的反抗意识和叛逆行为贯穿文章的始终,体现了霍桑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6.
霍桑是十九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浪漫小说家之一,其代表作《红字》一直是文坛上永恒的话题。文中细致入微的人物形象塑造和象征手法的运用诠释了作家高超的创作艺术手法。本文试图从象征主义出发,分析《红字》中扮演着连接作用的重要人物——珠儿的形象,从而解读其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她的美丽、狂野、自然天成而又带有反抗性质的形象象征了海斯特的救赎、海斯特愤怒的化身以及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真爱的产物,体现了作者高度的人文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7.
纳撒尼尔.霍桑在《红字》中塑造的海斯特.白兰吸引了无数读者并在近年来引发了诸多富有新意的解读。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要求以女性的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解读,为重新欣赏《红字》提供了参考。基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基础上,通过对海斯特形象的演变而挖掘小说中反女性主义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红字》中的海斯特形象虽然具有女性的温柔顺从等特征,但同时具有男性坚定勇敢、主动积极的性格特点。她有时像传统女性一样,被动地接受自己的作为客体的角色,有时又以主体的地位来观察、批判她周围的社会。另外,海斯特与迪姆斯台尔的爱情也处处表现出对传统男女角色分配的颠覆,体现了海斯特性格中的雌雄同体特征。  相似文献   

9.
在《红字》这本小说中,霍桑塑造出了一个犯通奸罪的具有反叛意识的女性角色——海斯特。他在书中深入刻画了海斯特的心理历程,揭示了当时女性处于社会边缘的地位。同时,霍桑还写出了男权社会中女性的不公平待遇,从侧面折射出霍桑的女性主义意识。本文尝试研究女性主义在《红字》中的体现,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0.
Hester Prynne,a Rebel Against Puritanis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字》是十九世纪美国小说家那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书中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不顾清教主义的束缚,与牧师丁梅斯代尔相爱,被视为“通奸”。本文从海斯特·白兰的心理和行动分析她作为一个清教主义叛逆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11.
常丽丽 《考试周刊》2009,(35):28-29
霍桑的小说《红字》描述了一个发生在17世纪中叶早期马萨塞殖民地波斯顿的故事,本文作者将视角放在了女主人公海斯特佩戴的那个鲜艳的红字“A”上。在解读其本身的象征含义时,谈及和海斯特息息相关的其他几位人物,并就他们所代表的含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之一。女主人公海斯特由于犯有通奸罪而被判处终生佩戴象征着耻辱的标记——红字A。虽然即将面对的是巨大的磨难与无尽的痛苦,她却毅然选择留在了这片记录着她的耻辱与罪恶的土地上继续生活。本文将从海斯特的性格,海斯特对丁梅斯代尔的爱和海斯特的赎罪思想三个方面来分析她固守在耻辱之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红字》被视为象征手法运用的典范。小说中珠儿的出生暴露了海斯特与他人(丁梅斯代尔)通奸的事实。作为故事开端的引发者,发展的线索人物以及结局的承受者之一,珠儿既给海斯特带来痛苦与惩罚,也给她带来幸福。对珠儿象征的分析与探讨,可帮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与把握小说的整体基调。  相似文献   

14.
《红字》是美国著名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的代表作.这部作品讲述了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不顾当时清教主义的束缚,与牧师相爱犯下"通奸"罪而遭受"社会公德"强烈谴责的故事.本文试从女权主义角度分析海斯特·白兰带有叛逆倾向的心理活动及其勇敢的女权斗争行为.  相似文献   

15.
《红字》是女性追求真爱,挑战清教社会中神权、父权和政权的代表作。小说以红字为主线,刻画了海斯特&#183;白兰在自我改造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双重性格:抗争性与妥协性。小说的深刻意义在于体现了海斯特&#183;白兰对社会的改造:她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了对真爱的追寻,改变了人们对红字的世俗看法,并赋予它更多反映女性精神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霍桑在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红字》一直受到大家喜爱,其中所表现的女权主义倾向也吸引了众多目光。通过对霍桑作品《红字》中的海斯特.白兰的形象分析,阐述女权主义在海斯特身上的体现,并以此探究作者霍桑的女权思想。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品中的玫瑰往往是女性与爱情的象征。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红字》讲述了年轻美丽的女子海斯特·白兰与牧师丁梅斯代尔的恋爱悲剧。野玫瑰是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之一。作品分析表明,这丛在狱门旁边盛开的野玫瑰象征着美丽热情、坚韧不屈的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象征着在清教统治下的新英格兰这块蛮荒异端的土地上绽放的忠贞不渝的爱情之花和芳菲清新的道德之花。  相似文献   

18.
对于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作品《红字》中的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很多学者都把她解读为是经过苦难的磨炼后获得了新生的女权主义战士,但细读小说可发现,文字表层虽然支持上述见解,表象下却另有隐藏:海斯特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煎熬着,生活在边缘地带,经过命运残酷的打击后最终屈服了,接受了清教社会对她的审判。由此看出,霍桑并不是个彻底的女权主义者。  相似文献   

19.
对于大部分女性来说,爱情是她们的一切。苔丝和海斯特只是千千万万个女性中追求爱情的代表,她们都因忠于自己的爱人而遭遇了爱情悲剧。然而,她们的结局却有着天壤之别。苔丝因为软弱,面对陈旧的社会传统总是默默承受,最终被处以绞刑,命运悲剧由此上演;而海斯特坚贞不屈,她并不认为自己有错并敢于同过时的传统相抗争,她还积极地帮助周围的人并同她们友好相处,最终赢得了人们的友谊和谅解。  相似文献   

20.
海斯特是霍桑的代表作《红字》中的女主人,因为犯通奸罪,她胸前佩戴着标志耻辱的红字"A"。无论到哪儿,人们都对她指指点点,耻辱不分昼夜地追随她,折磨她。人们的鄙视和环境的险恶使海斯特窒息,但她没有绝望、沉沦,而是凭借自己的睿智和理性,将代表罪过的"红字"看作"修炼获生"的涅槃。海斯特用自己的善言善行、聪明智慧和才干向世人证明:对她而言代表沦落、卑贱的"红字"早已赋予了新的含义。她一步步实现本我、自我和超我——由一个邪恶的通奸者变成了人间天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