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教育》2008,(2):50-50
《新京报》2008年1月10日刊文:在京借读的学生中考时,应该报北京高中还是回原籍呢?北京市教委官员日前做客北京城市管理广播时,建议“这类孩子回户籍所在地读高中,这样对将来高考比较有利”。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日渐深入,城市建设的步伐也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到北京务工,同时也把他们的子女带到北京读书,以便给孩子更多的关心、更好的教育。我们高丽营地区也不例外。但由于这些孩子没有当地的户口,只能就近“借读”,近几年来,这样的“借读生”在各学校的人数在逐年  相似文献   

3.
左强 《教育》2009,(22)
当教育界和社会舆论都在热议北京等大城市的高考户籍问题,关注外地学生当"高考移民"现象的时候,却有这样一些"反其道而行之"的孩子:他们是地道的北京人,拥  相似文献   

4.
当孩子天使般来到人间的时候,父母们会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喜悦。可是,没过多久,许多喜悦就变成了从未有过的烦恼。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好,自己家里的孩子却成绩平平;人家的孩子当上了小干部,自己家的孩子却被老师找到家里来“告状”;人家的孩子学习不用费劲,自己家的孩子却怎么辅导也不见效果……每当这时候,您是否觉得在邻居和同事的面前有抬不起头的感觉?其实,如果您了解孩子的心理,就会发现,孩子也有相同的感觉。在他们看来,自己是失败者,似乎永远与成功无缘。天下无数的家庭曾经或者正在经历着这样难以言说的烦恼。北京的…  相似文献   

5.
严崇德 《家长》2023,(31):16-17
<正>自家的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了”怎么办?孩子被“熊孩子”缠上怎么办?孩子被抢走了玩具或抢了东西怎么办?尤其是孩子被同学打了,想替孩子讨回公道却不知如何处理,怎么办?什么是“校园欺凌”提到校园欺凌,做家长的肯定是义愤填膺,气不打一处来。毕竟,谁都不想自家的孩子在学校被欺负、被欺凌。但是当我们冷静下来想一想,什么样的行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园欺凌”呢?所以,第一个问题就是家长们需要厘清“校园欺凌”的法律内涵和法律界定。这样,我们才会有的放矢地采取必要措施进行有效防范和干预。  相似文献   

6.
当我们大声疾呼关爱孩子、走近孩子时 ,您是否意识到与孩子一起创作正是了解孩子的大好时机?“妈妈 ,我们一起画画好吗?”“妈有事正忙着呢。”……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事情出现 :孩子欢天喜地请求妈妈和自己一块儿创作 ,却遭妈妈婉言拒绝 ,孩子的失望心情可想而知。若妈妈偶尔有事 ,没有兴致参加到孩子的游戏创作中去倒也无妨 ,问题在于有些家长总是寻找这样那样的借口不愿给孩子以共同创作的快乐。童心同样有强烈的自尊 ,三两次之后 ,孩子就不愿请求父母做他们不愿做的事 ,去讨父母的嫌。父母不愿意陪孩子一起创作或共同游戏的心态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7.
已占到北京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1/3的在京借读生,中考时应该报北京高中还是回原籍?北京市教委官员日前做客北京城市管理广播时,建议“这类孩子回户籍所在地读高中,这样对将来高考比较有利”。而此前,疑因无户口不能报名参加高考,父亲为北京市集体户口的高三学生小美(化名)服下了一粒自制的亚硝酸钠胶囊,随后被同学发现送往医院。  相似文献   

8.
当社会上很多人向钱看的时候 ,北京却有这样一些人 :他们自愿走到一起 ,二十年如一日、不思索取却又十分投入地为少年儿童“写歌儿”。那一曲曲健康向上、优美动听的歌儿陶冶着孩子、感动着老师和家长。他们那份高尚与执著更令许许多多的人—  相似文献   

9.
有这样一群孩子,在他们还嗷嗷待哺时,父母就已经远离家乡到异地谋生;有这样一群孩子,当他们的同龄人正被父母捧在手心百般呵护时,他们却无人问津,像野草一样孤独地自生自长;有这样一群孩子,只能通过一张张汇款单,一个个电  相似文献   

10.
尽管“外来人员”、“流动人口”等称呼逐渐被“城市新公民”取代,但是坚不可摧的户籍壁垒依然存在。城市接受了“新公民”多年来的贡献,却在高考时无情地“抛弃”了他们的孩子——  相似文献   

11.
这十余年来,经常有高中生或是他们的家长来问我:“为什么我(或我的孩子)读了十余年的语文,总做不好作文?高考了怎么办?写作有没有诀么办?写作有没有诀窍?”对此,我只能耐心地给他们解释:我们的孩子从小看卡通、漫画,到了学校,读到四五年级,刚掌握语言这一工具,本应该好好利用这工具去读书。然而,老师不教他们去使用这工具,却反复研究、琢磨这工具,就像一把锄头本是用来开矿的,我们不去开矿,却专在磨那把锄头,把它镶了金边还换了玉柄。难道不是吗?我们的孩子学了语文不去读书,却专门研究“这个词用得好不好”,“这个…  相似文献   

12.
“Daddy,”saidfive-year-olddaughter,“doyouthinkmummyknowsmuchaboutbringingupchildren?”“Whatmakesyouaskthat?”askedherfather.“Well,”repliedthedaughter.“shemakesmegotobedwhenIamwideawakeandshemakesmegetupwhenIamawfullysleepy.”带孩子一个五岁的女孩问:“爸爸,你知道妈妈怎么带孩子吗?”她爸爸问道:“你为什么这样问呢?”女儿答道:“是这样的,当我很清醒时,她却叫我睡觉,而当我困得要命时,她却叫我起床。”Bringing up Children@小非…  相似文献   

13.
人们总是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我们应该像培育花朵一样来养育孩子,但却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生活里缺少阳光、雨露,伴随他们的只有孤独与寂寞,他们就是“留守儿童”。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来说,这样一群远离城市,居住在偏远地区的孩子似乎与自己不相干,但是当我们真正把目光投向他们的时候,谁又能真的置身事外?现在我国留守儿童数量庞大,按照年龄划分大多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和初中教育阶段,  相似文献   

14.
在家庭教育中,不少父母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孩子把老师的话奉为“圣旨”而家长的话却当“耳边风”呢?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真是幸福.他们衣食无忧,生活优越;他们求学方便,环境优雅。实际上,这些孩子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幸福快乐。许多中学生歇斯底里地吼唱着“最近比较烦.比较烦”,说什么活得好苦.生活好无聊,有人甚至吸毒、自杀、抢劫杀人……面对这些.人们不禁会问:现在的孩子怎么了?他们怎会这样?可是,当你关注孩子的生活与学业时,可曾关注过他们的想法?当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时,你的人才观念改变了没有?你的教育理念更新了没有?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发展成长的关键时期.其身心是否健康直接影响到他们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王倩芸 《家教世界》2023,(11):56-57
<正>每次说到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很多家长会说:“哪有那么多心理问题?”“我们以前物质生活条件那么差,也没听说谁得了抑郁症呢!”“我家孩子每天有说有笑,不可能有心理问题的。”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当一个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很多家长会觉得是孩子想不开。只要想开了,什么问题都没有。什么叫“想开”?当人一旦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他对世界的看法,对事情的感受、认知,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只有先尊重他们的认知、想法和感受,才能理解、接受有心理问题的孩子。  相似文献   

17.
储晖 《教育》2009,(8):24-24
从2000年作为试点城市到2006年黯然退出,北京的春季高考走过了一条艰难的抛物线之路。如果把北京的春季高考比作一朵报春花,应该说它给人们带来温暖的期盼——希望这是高考改革的开始。然而这朵花却未像人们所希冀的那样红,2005年之后北京的春季高考便“悄然花谢”。人们要问:这样的花朵应该扎根于怎样的土壤才能更好地成长?  相似文献   

18.
不少学校在暑假组织学生到国外修学旅行,他们分别住在当地的各个家庭中。这样,通过日常的相处,可以更好地了解该国的风俗人情,也便于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更好地学习外语。但是,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初中同学向带队的老师诉苦:“我要换一家人家住,现在住的那家的孩子老是欺侮我!”“怎么会呢?”老师想,许多人家的孩子和我们的同学都友好相处,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问那位初中同学:“人家怎么欺负你的?”他说:“每次玩游戏的时候,他都要当进攻的,而我总是防守的。”老师再问:“那孩子大概有多大?”“五六岁吧。”听了同学…  相似文献   

19.
胡华  张蕾 《学前教育》2010,(1):51-52
幼儿园常常开展幼儿评价活动,在各种各样的评比栏中,从“小红花”到“大红花”,从“棒棒糖”到“大苹果”,老师们费了不少心思。然而,这些象征性的奖励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却似乎正在失去原有的吸引力。孩子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激励呢?他们越来越渴望展示自我,渴望被集体关注、认可和尊重,该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机会呢?  相似文献   

20.
“10元钱的午餐”活动被布置到孩子们中间了,在他们操作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喜欢这样的活动吗?我们听听其中几个孩子的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