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之后.带给广大语文教师的恐怕是思想观念上的大变革,新的语文教育理念己被广大语文界同仁接受。“新课标”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原则,为语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使之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大胆实践、积极探究、勇于创新的新型人才。可见小学阶段开展探究性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习惯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培养创新人才是社会主义积极发展的时代趋势.是现代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让学生获得发展.提高全面素质。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如何落实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笔者认为:只有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使原来由教师“要我参与”转换为“我要参与”.学生才能在这样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与能力,并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关系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语文学习离不开阅读.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近年来。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关注很多.多种多样的阅读教学丰富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有体现自己阅读教学的风格才能做到灵活、有效。在此,我通过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马莉 《青海教育》2010,(5):23-23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他才能成为教育过程中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这就告诉我们,只有和学生一起如饥似渴地阅读,研究文学作品,关注文化现象,学习教育理论,我们才能拥有宽阔的视野、敏锐的思维、深厚的语文素养,才能营造一个充满生机的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6.
有效的语文教学首先是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也是学生喜欢的语文教学。合格的语文教师首先是能够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教师,是学生喜欢的、敬重的教师。要达到这个目标,有两点应该做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学艺术。而前者更为重要。事实证明,学生喜欢语文教师、敬重语文教师、佩服语文教师,就会喜欢语文学习,给语文学习带来巨大的内驱力。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有一些模仿和学习借鉴的榜样,但学习语文、学习文化、学习做人过程中自主选择出现困惑时,教师应当成为最近的、最好的引导者和示范者。如果教师自己说一套做一套,如果学生不相信教师说的一切,没有把教师当成学习的引导者,就不能把自己的感情、意志投入到教师所引导的教学中,就不能接受、感悟、内化、实践语文教学的文化内涵。缺少了这一切,还是真正的语文教学吗?还是有效的语文教学吗?因此,教师的文化示范和情感导向就是最好的、最有效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7.
李燕 《考试周刊》2010,(47):53-54
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有效性,而语文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充分备课,理解文本:有效导课,激发兴趣;有效讲课,适度拓展;有效提问,锻炼思维:课后反思.完善教学。这样才能使课堂成为教学的主要阵地.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新语文教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思维积极、主动的认知过程。因此,现代教育观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活动,学生才能学得生动活泼,才能主动发展。为了使学生在未来世界人才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我们教师应克服传统教学方式带来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于是。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效率得以提高。成为语文教学中推行新课程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青年名师杨树亚认为:生活中只有语文的语文教师是苦行僧式的教师.生活中没有语文的语文教师是名不副实的语文教师。只有让语文首先融入教师自己的生活。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10.
目前.语文新课改已经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新课程理念的具体落实。语文教师们将新课标的理念有创造性地融入到自己的课堂实践中。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的语文教学积极倡导语文的人文性.却淡化了语文的科学性、工具性。作为处于职教语文教学一线的教师,我认为.在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宜过高地强调语文的人文性、文学性,而应该重视语文课程的科学性、工具性。下面我从职教语文教学为什么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科学性,怎么样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两方面来阐释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对中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教学的有效性,也要把学生放在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位置,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将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相结合,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2.
吴忠豪 《宁夏教育》2007,(12):79-80
高恒利认为: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之本。其实,坚持语言训练为本和语文教学要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人文熏陶是一致的。只有将教师的训导和学生认真的语言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称之为语言训练。凡要求学生练习的,教师必须加以指点,提出要求,并予以示范,引导学生加以思索和小结悟出其中道理,这样才是真正的语言训练。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改革是语文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新,语文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创新氛围,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因此,语文教师要把握以下几点:树立合时的语文教学观;树立科学的语文训练观;树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观。同时,语文教师要处处以学生为主体,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有效教学关键在课堂,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效率的提高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途径。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语文界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焦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已成为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一、明确课堂主体,以人为本,树立学生主体观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能和施加的思想影响,只有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练习和应用才能内化,才能变  相似文献   

15.
梁红梅 《广西教育》2005,(10A):33-33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个性化教学。语文教学如何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是教师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课内知识的外向扩展,既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用以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手段。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还要关注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只有把作业的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融于一体,才能把学生从封闭的语文学习中解放出来,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张正治 《学周刊C版》2014,(7):174-175
谈到语文教学,常听到有人这样说:语文课谁都能教.但真正能把它教好、教活的没几个人。一节语文课之后.常常听到这样的评论:这节课不好.沉闷、课堂不活跃.我听了直想瞌睡……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改教案为学案.摆正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位置.让学生动起来,活化课堂,让语文课堂精彩化.成为学生乐学、爱学的主阵地。而阅读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大的战场.抓住了阅读教学.学生的语文能力、综合素质就能得到大幅提高。笔者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三种能力.  相似文献   

18.
摘要: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告诉我们: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我们的语文学习也如此,预习是学习新课文的基础,学生只有充分地预习课文,才能更好地学好一篇新的课文,从而更好地掌握更多的知识.本文从激发预习兴趣、关注预习指导、关注预习反馈三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中年级语文预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是以落实所谓的“知识点”为前提,以单纯的接受性学习为过程,以知识技能的熟练为目的,这样就无法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只有真正地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得以发挥.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才能得以培养,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因此,教师一定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景。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如何落实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笔者认为:只有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使原来由教师“要我参与”转换为“我要参与”,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与能力,并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