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政治文化认知是人们对政治活动的观点、看法、态度等,也是公民政治参与的心理基础,深刻影响着公民的政治参与行为。在政治现代化转型中,有些社会成员的政治观念落后、政治主体意识缺失、政治信仰摇摆不定,这些政治文化认知问题直接影响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推进。通过推进政治文化现代化转型、开展公民政治文化教育、完善公民政治参与制度等方式,培养公民正确的政治文化认知,更好地推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2.
公民角色认知:农民工政治参与意识的缺失与强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民工公民角色认知及政治参与意识缺失主要表现在权利意识不清晰、自主意识的缺失、参与意识的淡漠,而农民工公民角色认知及政治参与意识缺失的制约因素诸多,主要体现在政治参与的难度及主观上参与动力不足方面,必须从多种途径探索推进农民工公民角色认知、强化农民工政治参与意识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探讨少先队教育对儿童政治启蒙的作用方式和影响效应,构建以少先队实践教育与组织教育、儿童主体参与,以及儿童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参与的分析框架,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数据表明,少先队组织教育对儿童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有正向显著影响;实践教育对儿童政治情感有正向显著影响;儿童主体参与对儿童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参与均有正向显著影响;儿童主体参与是实践教育对儿童政治启蒙起作用的显著中介变量。因此,为了促进儿童政治启蒙,要重视少先队教育的合力效应,加强儿童政治启蒙的群体动力机制构建,并特别重视儿童主体参与的中介作用,优化少先队教育的整体路径。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探讨少先队教育对儿童政治启蒙的作用方式和影响效应,构建以少先队实践教育与组织教育、儿童主体参与,以及儿童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参与的分析框架,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数据表明,少先队组织教育对儿童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有正向显著影响;实践教育对儿童政治情感有正向显著影响;儿童主体参与对儿童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参与均有正向显著影响;儿童主体参与是实践教育对儿童政治启蒙起作用的显著中介变量。因此,为了促进儿童政治启蒙,要重视少先队教育的合力效应,加强儿童政治启蒙的群体动力机制构建,并特别重视儿童主体参与的中介作用,优化少先队教育的整体路径。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朋辈群体的特性突出并具有极高的同质性。大学生朋辈群体无可比拟的凝聚优势和替代强化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认同。这种凝聚优势和替代强化力主要借助朋辈群体活动意愿、群体亲密度以及朋辈群体政治参与来实现。他们对大学生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参与行为和政治信任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通过调查,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朋辈群体通过“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参与”的中介链对政治信任产生正向引导和负向引导影响。基于此,通过建立良好的朋辈群体关系,发挥朋辈群体对大学生政治认知、政治情感与政治参与的积极影响,能帮助大学生构建积极的、稳定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6.
医学生政治冷漠的具体表现为:政治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参与政治的热情不高,参与政治活动的动机比较复杂。政治思想文化的导向偏离是直接原因,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是主要原因,学生个体政治观的不成熟是必然因素。需要我们从认知和实践教育两方面着手,形成合力,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  相似文献   

7.
农民政治认知与政治能力是村民自治的两个重要维度。参考阿尔蒙德政治认知度量表,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农民政治认知作用于政治能力的可能性。实证检验数据表明,农民政治认知度与其主观政治能力呈正相关,而与其客观政治能力的相关性则不显著。在此基础上,引入费斯汀格认知失调理论追踪讨论调研个案,并提出塑造"理性公民"型政治参与文化及培育"协商民主"型政治参与模式的具体建议,以此修正农民政治认知失调、促使农民实际政治技能的"塑造——培育——革新",最终完善农村村民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民政治认知有发展但也有不足,文章通过对公民政治认知在公民政治素质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的作用分析,提出只有加强公民政治认知建设,才能真正为公民社会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持和认知保障。同时指出,公民政治认知在公民政治素质建设中的作用应包括以下几点:公民政治认知是社会主义公民政治参与的理论基石;公民政治认知培养是增强公民政治认同的知识基础; 公民认知建设有利于社会政治管理与政治生活的合理界分。  相似文献   

9.
当前,城市社区居民的政治参与与居民的文化程度、政治面貌和经济收入等密切相关,政治参与的意愿、政治参与行为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政治参与行为与政治认知水平不一致等特点。我们应根据城市社区居民政治参与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改进工作,积极推动城市居民政治参与,以利于城市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发展特征及问题,使用自编大学生政治心理认知问卷,从政治认知、政治参与、政治情感和政治行为四个方面分析大学生的政治心理。研究发现,政治认知中,多数大学生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及思想政治的作用给与了积极的肯定,但对官员集体形象以负性评价为主;对政治和社会时事的关注度不高,政治参与不够积极主动;大多数学生政治情感深厚,部分有情感淡漠;政治行为以理性化为主,但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偏差。并提出大学生政治心理不良现象的疏导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对福建省南安市金淘镇三个村庄的个案研究。调查显示,尽管外出村民的政治认知和政治表达程度较高,但他们的政治参与水平不高。政治认知和政治表达程度较高的原因是:流出人口文化素质较高;流出人口主要分布在大城市,他们接受了城市政治文化的影响,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愿望。投票率和政治参与意识较低的原因是:流动的不确定性使他们很难与家乡保持畅通的联系;选举领导小组没有采取有效的通知手段。本文的相关政策建议是: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采取函投等灵活的多种投票形式;合理利用和开发家庭在村民自治中的作用;加强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力度,调动选民参与投票的积极性;规范委托投票;灵活确定选举日,提高流动人口的投票率等。  相似文献   

12.
北京作为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这些进步离不开外来流动人口对北京建设的支持,不过在很大程度上,外来人口并没有从北京的飞跃发展中享受到较多益处,反而在许多方面成为被政策、公共福利所遗忘的人群。近年来,流动人口城市适应问题引起了各方关注。本文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旨在从农民工的立场出发,为他们发出声音,凸显他们的思虑,探讨他们面临的困境、需求和希望,为政策建议和社会认知提供一份参考。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职学生普遍知晓但无主动学习的动力,认同度较高但践行程度不一,易受外界影响及传播途径单一。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应尊重诉求,拓展渠道,激发共鸣和价值认同,达成共识,明晰判断,从认知、认同、践行三个层面循序渐进地推进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对全球化以及政治民主化的概念及其关系进行了探讨。在当今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各国的政治民主化建设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对于全球化以及政治民主化的认识也存在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兴起的解释学、接受美学以及传播学对接受问题的研究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受教育者作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其主体性体现为选择性、超越性和能动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存在着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双主体互动,受教育者定向期待和创新期待辩证统一,受教育者主动性与受制约性辩证统一规律等。遵循上述规律,应采取认知突破与实践体悟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受重视,被边缘化,已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经济、政治与社会环境,还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纠正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理论素养。  相似文献   

17.
先富群体参政已经开始成为农村基层政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先富群体参政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同时又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先富群体参政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加以正确引导和规范,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减少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愿望在认识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其中最基本的是以下三种作用:愿望是认识活动的内在动力;愿望制约着人对对象的理解;愿望决定着认识对象的选择。愿望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主体愿望的变化与其所处的外部社会化环境的变化并非绝对同步,主体愿望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单独拓展对主体愿望在认识中的作用的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自杀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深刻了解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学生自杀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认知出现了严重偏差,对同学关系、恋爱关系等事件的非理性认知促使他们形成非理性信念,使得大学生产生强烈的自卑、抑郁和挫折感,从而否定自己的存在价值,走向自杀.  相似文献   

20.
随着技术与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媒体不断创新模式吸引用户,用户时间被数量巨大、形式多样的媒体所分割,"注意力"已成为稀缺资源。这种网络新生态对青年学生的认知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顺应网络时代特征的网络课程、视频公开课、微课程、MOOC等教学形式在竞争注意力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然而,思想政治理论网络教学模式创新迟迟没有取得颠覆性效果的原因在于: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还未抛弃固有教学理念,未完成观念上的"自我革命",没有真正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魂"同信息网络时代的"基因"有机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