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案例与解读案例:一根黄瓜长约3厘米我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黄瓜长约3()"这是二年级一次数学教材上的一道填空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在批改的过程中老师发现有些同学填写的单位是"厘米",而且不是少数。当时老师们都不假思索地将这样的选择判为错:一根黄瓜怎么可能只有3厘米长呢?"老师,黄瓜长约3厘米为什么错了?"数学书刚发下去就有好几个学生围着问。  相似文献   

2.
小戴是我班里语文基础较差的一个学生,每次的习作"惨不忍睹",我也是一筹莫展.一天中午他跟一位同学打架了,他们在我面前互相指责对方,拒不认错,眼看陷入僵持,我打算"以退为进":"写一篇300字以上的反思,把事情的经过写出来,反思一下自己和对方错在哪里?"过了半个小时,小戴同学的"行为反思"首先交了上来,我读到了这样的文字: 今天,我们在上课时××同学在我衣服上贴纸头已经忍无可忍,但还是忍住了.下课时,当我知道××同学得寸进尺又要来贴,于是,一不做,二不休挥起了拳头,打在××同学的脸上.直到老师给我们调解后,我才知道下课时小××同学并不是来贴的,而是打算去扔贴纸的,是我误解了他,此刻,我感到后悔不已,觉得刚才的行为太鲁莽了.  相似文献   

3.
王玉河 《班主任》2005,(9):39-39
最近,一位小学生讲述了一件事情:数学老师在一次练习中,把班内部分同学原本做对了的一道题判错了.同学提出来,这位老师很不高兴地对学生说:"我是老师,老师能错吗?"一个同学认死理,据理力争.老师大怒,将这位学生猪爹狗娘地数落了一痛.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有时,在课堂上待我们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唉,我怎么会想不到这样做呢?"甚至有的学生感觉到"老师一讲就懂,自己一做就错".事实上,有不少问题的解答,同学发生困难,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太难以致  相似文献   

5.
"老师,我这道题错哪了?"阿凯拿着期中考试数学试卷过来问我.我接过试卷把题目和他的解题过程仔细地看了一遍.原题是这样的:"甲容器中有15%的盐水30升;乙容器中有20%的盐水20升.如果向两个容器各加入等量的水,使它们的浓度相等,那么加入的水是多少升?"这一题属于分式方程的应用题.也是平时讲课时没讲过的有关浓度问题的应用题.阿凯是班上偏科严重的学生之一,但他对数学很感兴趣也很有天赋.  相似文献   

6.
史峰 《初中生》2012,(32):20-22
正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我的课间十分钟》,孙强同学只写了一句话:下课了,我想利用这十分钟把上课没有做出的数学难题解答出来,最后终于得出了答案。作文交上来后,老师问孙强:"怎么才写了这么点?"孙强说:"课间就‘十分钟’,实在没有什么可写的。"如果让你也写《我的课间十分钟》这篇作文,你是不是也会因为作文表述的"时间过短"而  相似文献   

7.
在批改学生的作业、试卷时常常会发现一些同学在同一知识点产生同样的错误.其实,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数学"错题库"是我让错误"变废为宝"的一个巧招儿.  相似文献   

8.
进入初中后,有些同学在学到“有理数”这一章时认为,不过是“+”、“-”多了一种说法“正”、“负”而已,没有什么新的内容,因此在解题练习或测试后,经常有同学拿着做错的作业或试卷对老师说:“老师,我这道题只是错了一个符号,问题不大吧?”或者说:“我的结果只是在前面少写了一个负号.”显得轻描淡写,没有注意到“有理数”这一章一个很突出的要求──运算过程力求准确无误.一篇作文,主题明确,中心突出,构思严谨,用词恰当,文字优美,只要具备了以上几个优点,其中虽有二三个错别字,也无伤大雅,仍是一篇好作文.数学则…  相似文献   

9.
一位学生在一篇题为<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了!>的德育周记中写道:"家长会就要如期而至了,每次开完家长会,爸爸妈妈总是'不负重托',一见到我便是一阵暴风骤雨般的数落.就算学习好了、表现好了,也难免要听爸妈唠叨几句:'好几个同学这次数学都考了140多分,你怎么才130分?"老师说你最近有点松懈,该加把劲儿了!'毫无疑问,一场'暴风雨'肯定逃不过……"这篇周记着实让我感到尴尬和困惑,带给我的感觉真是一言难尽.  相似文献   

10.
<正>许多数学教师可能都会遭遇这样的困扰:订正作业时有的学生答案是对的,但当你追问"为什么错了"时,大多数学生都会支支吾吾一脸迷茫:有的学生同样一道题重复订正两三遍都可能还是错的。教师们经常抱怨:"错过的题为什么还是一错再错?"学生们也很困惑:"我怎么又错了?"为了使学生做到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订正,笔者做了以下几点尝试。1.让教师的"指导性订正"与学生的"个性化订正"融合共生。订正数学作业如果写个答案就算完成未免太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找出错误之处用彩笔圈出并写明错因,减少盲目性;再进一步指导学生根据概念、计算、空间图  相似文献   

11.
严厉同桌     
有一次背诵课文,那么长的课文,可怜的我只背错了一个字,同桌就严厉地嚷道:"重来!这也行啊?"我不服气地说:"不就错了一个字吗?有什么大不了的?"可她却不依不饶地挥舞着食指,一字一顿地说:"如果‘神八’上天,电脑数据错一个小数点,就可能爆炸,你懂吗?你知道吗?"看着她那一本正经的样子,仿佛x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就在眼前爆炸了一般。我被她说得哑口无言、目瞪口呆,可我却打心底服了她—是啊,像我这样马马虎虎,  相似文献   

12.
在某师范学校的一个寝室里,一个同学在上床时不慎把下铺的蚊帐弄脏了.突然,一个粗俗的声音响起:"你眼瞎了?"上床的同学本想道歉,听到这话,不禁火冒三丈:"踩脏了,又怎样?"话音未落,下铺的同学"蹭"地站了起来,上铺的同学也"毫不示弱"地接受了"挑战".眼看一场撕打将要开始,一个温和而又平静的声音传来:"什么事这么大火气,同学之间,有话好说嘛,何必这样火动干戈?"……"哦,原来是这样,我来擦!"下铺的同学惊诧地注视着这从天而降的班长,心中好象碰翻了五味瓶,不知是酸还是辣.他看了  相似文献   

13.
毕业了,工作了。大学好像在慢慢远去。很多同学在今年暑假期间,发电子邮件问我:10月11日,你回母校吗?我很奇怪,就问:为什么要选在那一天?是不是有什么聚会?"瞧你,那是母校55周年的校庆日,你居然给忘了,你还是不是财大人呀?"没想到一个为什么,却让很多同学大"吐口水"。正在想如何去弥补我的"过错",恰巧《高校招生》编辑向我约写一篇介绍母校的稿子——天那,总算找到了一个"赎罪"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老师布置了一篇小作文叫"我的课间十分钟"。孙强同学在小作文里只写了这样一句话:下课了,我想利用这十分钟把上课没有做出的数学难题解答出来,最后终于解出来了。小作文交上来后,老师问孙强:"怎么才写了这么点?"孙强说:"课间就‘十分钟’,实在是没有什么可写的,写作文时感觉无话可说,只好写这么点了。"亲爱的读者朋友,如果让你也写"我的课间十分钟"这个题目,你是不是也会因为作文表述  相似文献   

15.
提高数学解题能力,有诸多条件和因素.长期的学习经验表明,不少同学在完成作业或进行大量解题训练的过程中,普遍欠缺一个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即解题后的"反思".缺少这一重要环节,学生就不能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解题能力和思维品质未能在更深和更高层次得到有效提高和升华.学习数学,也就只能登堂未能入室.为了提高同学的解题能力,应该倡导和训练学生进行有效的解题反思.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怎样培养学生反思习惯,提高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6.
授完单位互化内容后,我让学生做的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1070毫米=()米()厘米.批阅时发现大部分同学的答案是错的.第二节课堂上,我在黑板上出示了大多数学生出现的统一的错误答案"1070毫米=1米70厘米",然后问:"同学们,看黑板上这道题老师做得对不对?"我注意观察学生的反映,上节课这道题做对了的同学很快举起手,做错的同学大部分也随着举起了手.我有意识地点了一名做错题的同学让他谈想法,想了解一下他们做错题的根源.没想到的是他居然能作出十分正确的分析:"1米=1000毫米,1070毫米中有一个1000毫米是一米,剩下的是70毫米,不是70厘米,70毫米应化为7厘米."  相似文献   

17.
快乐加油站     
《课外阅读》2012,(3):18+52
什么是良心教授提问:"哪位同学能解释什么是良心?"一同学答:"良心是我心里一个三角形的东西。我没有做坏事,它便静静不动。如果我干了坏事,它便转动起来,每个角都把我刺痛;如果我一直干坏事,每一个角都磨平了,也就不觉得痛了。"  相似文献   

18.
<正>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在生活中,"出错"也要趁早。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都会出错,有的错出得越早越好。有一天,上二年级的孩子回家,拿了一张纸让妈妈签名,妈妈一看就火了,原来孩子在学校偷了同学的一支笔被发现了,老师让孩子写了检讨书,让他拿回来给家长签名。爸爸俯下身问孩子:"知道错了吗?"孩子很内疚地说:"知道错了,以后我再  相似文献   

19.
高考前一个星期,班里的同学寥寥无几,我和好朋友坐在靠窗的位置演算着数学题。班主任疑惑地问:"这个时候你们还做数学?"但是我觉得刚抓住数学的灵魂,还有很多很多需要弥补的东西,只是朝他自信地一笑。那时我的数学正在突突向前。我刚  相似文献   

20.
<正>同学们对"零"的理解,对"零"的运用,不可疏忽,必须准确无误。"零"在解题中会立下汗马功劳,因而"零"在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不少同学在解题时因忽视"零"而导致错解。例1已知x=c/(a+b)=a/(b+c)=b/(a+c),求x的值。错解:因为x=c/(a+b)=a/(b+c)=b/(a+c),所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