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上下”和“左右”这两个词分别由方位词“上、下”和“左、右”组合而成,在基本意义上两者截然不同。但在现代汉语里,它们有时可以通用,存在着意义上的交叉现象。从认知角度看,这是它们表示不同的空间方位概念及各自包含的不同概念隐喻结构造成的。本文从它们基本意义着手,分析它们各自的隐喻意义及其经验基础,从而揭示两者语义上的相同与相悖原因。  相似文献   

2.
安秀兰 《考试周刊》2010,(42):142-143
时间副词是韩汉两种语言非常重要的聚合类之一,通过对语料的考察和研究,本文分析了韩国语时间副词“ ”、“ ”的语义特点,揭示了这两个副词在语义上的共同点和差异,同时还归纳了它们在汉语中的对应。  相似文献   

3.
在汉语教学中,教师可能经常会听到这样的问题:有些介词的基本意思相近,为什么在一组意思相近的词中要选择这个词而不选择那个词?很多情况下,跟这两个词之间意义上的细微差别有关。本文主要从语义、语法和语用这三方面对汉语介词“向”和“往”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4.
“白”与“黑”是不同于其它七种色彩词(红、绿、黄、蓝、褐、紫、灰)的两个无彩词。由于不同民族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各异,造成不同语言的颜色具有联想性的差异。“白”与“黑”的词义在英语和汉语中就表现出共性和个性的特征。本文试从共性和个性角度对它们的词义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有助于理解两种语言存在的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5.
运用综合比较的研究方法,对“关养牲畜之所”义语义场中的上位词“牢”、“栏”、“圈”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它们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分布格局,基本上是以长江为界,江北多用“圈”,江南多用“栏”,“牢”则留存在闽方言中。共时分布基本反映了这三个词的历史层次,“牢”反映了上古的词汇现象,“栏”、“圈”反映了中古和近代的词汇现象。  相似文献   

6.
王晓丽 《现代语文》2009,(10):55-58
本文对近代汉语中广见的称谓词“嬷嬷”从语义上作了具体的分析,以充分的语料说明了大型辞书《汉语大词典》(《近代汉语大词典》及《称谓大词典》在释义上的不当和缺失。并把“嬷嬷”和“妈妈”联系对比,从语音和语义两方面说明了它们是一词多形的关系,从而进一步佐证了对“嬷嬷”的补义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对“隘、狭、窄”三个词,从西周到元明清的历史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和原因进行考察,并结合它们在现代汉语方言区中的分布,讨论了这三个词的历时替换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8.
否定副词“不”和“没”一向被认为是基础汉语教学的重点。留学生经常把“不”和“没”弄混 ,往往在该用“不”的地方用了“没” ,而在该用“没”的地方又用了“不”。有的时候虽然用对了“不”和“没” ,但又把“不”和“没”在句中的位置搞错了。本文结合留学生在使用这两个词时出现的错误 ,首先从语用上对它们加以区分 ,另外又对它们所出现的位置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钟彩虹 《鸡西大学学报》2013,(10):127-128,134
运用语言学理论,从句法和语义两个角度对出现在单句中的时间词“刚”、“刚才”和“刚刚”进行对比。主要对“刚”与“刚才”对谓语的要求,与“了”、“在”、否定词、时间词的共现情况及二者能互换的语境进行考察,并从语义上进行解释。其次分别对“刚刚”与“刚”、“刚才”与“刚刚”的异同进行考察,揭示这三个时间词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偶尔”和“偶然”都是比较常用的词,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分别排在第4731和4732位,都是丙级词。这两个常用词是近义词。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对“偶尔”的解释是“(1)间或;有时候;(2)偶然发生的”;对“偶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从词语的概念义和文化涵义两个方面比较了汉语词“春”和英语词Spring的异同 ,并分析了汉语词“春”中所积淀的民族心理特征 ,进而指出词语的文化涵义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明末白话小说“三言二拍”(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下面分别简称为喻、警、醒、初、二.)收集的例子中,我们看到:“在”、“向”、“从”、“去”能够单独作动词,也能用在另一动词前面,用以介引某个名词性词语.它们与现代汉语的“在、向、从,去”,无论就词义内容还是在句中所处的词境来看,都有若干差异.本文整理了这几个词的各种用法,并将其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3.
程度副词“很”与“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德熙先生指出:“不同的程度副词除了语义上表示的程度有差别外,语法功能也不完全一样。”本文根据朱先生的观点对运用得比较广泛的程度副词“很”与“最”进行一番考察,从而概括出它们在语义、语用和语法方面的特点。 一、语义和语用方面的特点 “很”与“最”在语义上都表达了程度加深的意思,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但在表示深的程度上存在着不同之点。如:  相似文献   

14.
越南语中的“cung”一词可以翻译成汉语副词“也”,有时也可翻译成汉语的“都”。从母语方面来看,学生的母语越南语对学习汉语副词“也”有影响,虽然越南语中的“cung”和汉语中的“也”的用法大体相同,但两者毕竟属于不同的语言系统,这两个词在各自语言系统中的作用和用法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本文拟从句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就汉语的“也”和越南语中的“cung”进行比较和梳理,以期为针对学生母语为越南语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和教学提供借鉴或帮助。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论述了汉语中“黑”与维语“qara”的文化底蕴。指出了这两个词的原意和引申意义并举例说明了它们的互译技巧。  相似文献   

16.
汉语里有些个后缀在语义上还没有完全虚化,有时候还以词根的面貌出现,吕叔湘先生把它们称之为“类后缀”,“法”字就是其中之一。例如: 枪法 刀法 眼法 手法 笔法 用法 办法 加法 减法 唱法“法”在这里,实际上都是词根,吕先生称它们为“类后缀”,是有道理的。这样“×+法”的形式都是名词,它不属于本文讨论的范围。我们要讨论的是“状语+动(形或短语)+法”的形式,其中的“法”字是已完全虚化了的“后缀”。我们先以“读法”为例作个比较:  相似文献   

17.
“具”“俱”是古今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两个词。它们读音相同,字形相近,容易混淆,受到了高考命题者的亲睐,1996、1998两年的字形题中,都有所涉及。1996高考题中出现的“家具”,1998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具备”“万事俱备”,让不少考生大费脑筋,甚至因此而丢了分。“具”“俱”在现代汉语中,是意思毫不相干的两个词。“俱”是副词,“全”、“都”的意思,如“万事俱备”、“样样俱全”、“俱乐部”等。“具”作名词,有“用具”“才干”等意思,如“家具”“千城  相似文献   

18.
稍微和略微     
程度副词“稍微”和“略微”的意义基本相同,《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都用二者互释.《现代汉语虚词例释》里也解释说二者的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实际上,二者在语义上和动词的选择上都存在差别.通过对这两个词作深度的比较对照,从三个平面的角度来探讨这两个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不”和“无”,是汉语中词性不同但使用时又有相同点的两个实词。拟从根源上对其进行探究,以便更充分地认识它们,更准确地使用它们。  相似文献   

20.
“类语缀”是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文中提出的 ,并分为类前缀和类后缀。吕先生在文中说 :“说它们作为前缀和后缀还差点儿 ,得加个‘类’字 ,是因为它们在语义上还没有完全虚化 ,有时候还以词根的面貌出现。”类语缀和语缀的性质相似 ,构词能力很强 ,在现代汉语中很活跃。语缀既能附在词上 ,又能附在短语上 ,其意义一般是常用语义的进一步延伸和虚化。但和纯正的语缀相比 ,类语缀的意义还没有彻底虚化 ,不像“老虎”的“老”、“盖子”的“子”那样 ,只起凑足音节和区别词性的作用。常用的新型类语缀有手、族、热、软、点、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