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课》2003,(2)
宁夏银川国有投资公司去年以来投入1亿多元巨资进行鸣翠湖的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现在黑鹳、大鸨和中华秋沙鸭等珍稀鸟类已经在此地出现。有专家称,在5年内,这里开发治理的6500亩湿地将成为野生动物繁殖和鸟类迁徙的“天堂”。  相似文献   

2.
以落垡湿地公园的建设为例,从旅游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客源市场几个方面分析了湿地旅游开发的条件,并对开发原则进行了阐述,为湿地旅游开发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湿地生态旅游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安徽湿地的特征,对安徽湿地资源进行了景观分类,分析了安徽湿地旅游资源的特征和开发利用现状,按照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提出了安徽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并就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并注意的问题作了说明,以期达到探索湿地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途径充分发掘和合理利用安徽旅游资源,为安徽旅游业的发展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黄河三角洲湿地旅游资源丰富,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湿地生态资源具有脆弱性,应积极探索一种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策略。基于此,在分析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设计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旅游产品谱系,提出开发与保护并重,迎合现代市场开发旅游产品,构建统一管理机构、加强社区参与,建立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体系等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湿地旅游也越来越丰富,渐渐地成为未来旅游业新的增长点.文章主要从平陆湿地旅游现状出发,调查分析游客对其景区的满意度,进而分析出影响游客满意度的各个因素,得出各个因素与景区整体满意度的相关性大小,并分析其原因,提出景区今后发展和规划的相关对策:重视湿地整体规划,兼顾开发与保护,坚持保护性的开发原则;丰富湿地旅游主题,增强吸引力;提高湿地服务人员素质和技能,积极开展湿地的科学研究;加大湿地旅游开发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号召当地居民参与开发,促进当地经济协调发展,使平陆湿地旅游景区得到更好的发展,吸引更多的游客,提高平陆湿地旅游的知名度,最终使平陆的旅游业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6.
以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根据湿地旅游资源的特点构建湿地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熵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通过该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对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拟开发的5个景点(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马驿湖湿地森林公园和南山湿地生态示范区开发潜力最大,为优先开发区域。  相似文献   

7.
黄盖湖湿地是洞庭湖和长江之间的重要湿地,具有鄂东南亚热带天然湿地生态系统特征,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在分析黄盖湖湿地生态系统特点和旅游资源类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资源开发的构想,以实现黄盖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长治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治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是山西省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属全国保护最完好的原生态天然沼泽地之一。长治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独特,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在旅游开发中,发展生态旅游,应该坚持保护性开发,重视生态建设,拓展开发空间,加强区域联合,结合自身特点深化旅游产品开发,重视环保教育,搞好旅游促销,以实现区域环境生态与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湿地旅游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湿地旅游资源开发意义与湿地旅游 研究河南省湿地旅游资源基于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河南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逐步实现了快速发展的目标,观光旅游已经成为河南省的旅游主体,历史文化、古代遗迹、人为景观是重要的旅游景区景点.然而,旅游产品的结构完善应当包括三大块,即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和特种旅游.  相似文献   

10.
杨娟 《华章》2011,(25)
河南黄河湿地处于黄河中游和下游的过渡地带,同时又处于我国黄土高原和豫西山地丘陵、东部平原的过渡地带,沼泽面积较大,水热条件优越,地处中原,是多种水禽及鸟类迁徙停留和越冬的理想栖息地,具有生态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本文对河南黄河湿地的旅游资源分布、开发现状以及在开发过程暴露出来的问题等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湿地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对策,为河南黄河湿地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部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和发展息息相关,它不仅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近年来由于对湿地旅游资源的过量开发,大量的湿地急剧丧失,继而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对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其保护进行分析,以期为全面开发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实现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苏州地区滨水地块的资源开发与园林景观建设,分析了滨水自然湿地的保护与利用,探讨了城市化进程中新建景观工程与原有湿地相互融合的问题,阐述了自然湿地在城市园林建设、旅游资源开发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大庆市正处于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旅游业作为石油、石化产业的接续产业目前发展势头良好。大庆市素有"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国温泉之乡"之称,大自然赐予大庆的"大湿地"资源与丰富的石油人文景观资源作为旅游特色刚刚开始市场开发状态。开发同时具有自然保护、环境教育和社区经济效益功能的旅游活动,是大庆市湿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一、大庆市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相似文献   

14.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资金短缺,生态旅游产品不完善,旅游开发水平不够是贵州草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多渠道筹措资金;设定功能分区、制定分区管理措施;加强湿地生态旅游环保教育,对于合理开发草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洞庭湖湿地资源十分丰富,极具生态旅游开发潜力。目前,整个洞庭湖一湖三地,其生态旅游资源被人为分割,缺少科学的总体规划。本文针对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现状,阐述了制约其生态旅游发展的因素,提出了构建环洞庭湖生态旅游经济圈,走加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大生态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建立协调机制、打造生态旅游品牌和品牌旅游产品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陕西黄河湿地保护区的洽川湿地近年来在湿地旅游方面发展较为迅速,产生了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同时也出现了湿地开发与生态保护方面的矛盾与现实问题。洽川湿地开发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丰富水资源等方面所带来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会对旅游业发展产生强大助推力。湿地旅游业发展在影响当地的生产布局、强化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推动当地政府改善景区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对湿地生态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湿地开发管理不合理带来的生态环境隐患等消极影响,对此应通过制定科学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采取适度开发策略,鼓励居民参与等措施,以实现洽川湿地生态保护和地方旅游业规划管理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17.
城市湿地资源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诸多生态功能与美学功能,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重要方面,人们旅游休闲的重要场所。文章分析了城市湿地资源的开发价值,阐述了城市湿地生态旅游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城市湿地生态旅游规划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8.
闽江河口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生态旅游在我国尚处于新兴发展阶段,是我国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热点。闽江河口湿地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条件,但湿地生态旅游还处于初始状态。文章在对闽江河口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和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保护性为主的旅游开发对策,以期实现闽江河口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国内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从湿地旅游产品开发的背景分析入手,通过对苏北沿海湿地资源特色分析、目标市场分析、苏北沿海湿地旅游产品开发品种、苏北沿海湿地旅游产品开发的保障措施等方面对苏北沿海湿地旅游产品进行开发设计,以期进一步促进湿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湿地生态旅游是一种绿色环保产业,将湿地生态旅游与生态系统保护结合起来,以湿地资源、生态、人文环境为依托,选择具有区域特色、适合区域自身特点的湿地开发模式,将湿地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可促进湿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充分显示湿地生态旅游的综合效益,实现湿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