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差生“一个令老师讨厌、学生惶恐的名词,“差生“意味着老师的否定,学生的自卑,同学的歧视.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差生的转换,不少老师做过尝试,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克服自卑,重拾自信.迷茫的学生,抱怨的老师,你们成功了吗?如果还在彷徨,不妨尝试一下.……  相似文献   

2.
处在复习阶段的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教师越是告诉学生“别着急、要静心”,学生越是焦虑烦躁、复习不进去,其实这是由于消极心理暗示的缘故。告诉学生“别着急、要静心”的潜台词就是“你可能会着急、会焦虑”。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就需要教师将积极的心理暗示融人复习课中。  相似文献   

3.
闫涛 《中华家教》2012,(4):34-35
每个人在生活中总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则是消极的。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对人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使人情绪受到波动,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健康。  相似文献   

4.
消极的心理暗示往往会影响到孩子个体的认知思维过程,形成不良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模式,甚至会影响到其一生的发展。作为老师和家长要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暗示,避免消极暗示的不良作用,同时要积极的帮助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认知。  相似文献   

5.
学生如同幼苗 ,在成长的过程中 ,由于风雨的侵袭 ,有的会斜着长 ,这就需要园丁的扶持。学生的优与差 ,除了先天的因素 ,大都是后天的影响教育所造成。学生的“差”往往表现为 :思想消极、习惯不良、基础知识差、思维不灵活这几个方面。对待这样的学生只能耐心细致地做工作 ,一点一点地改变他们。如果用“刺激”的办法只能使他们更消极、更悲观 ,导致破罐子破摔。把学生划等级 ,有着鼓励和激将的正面作用 ,但也有着使“优生”妄自尊大和“差生”自卑自怨的负面影响。什么叫“差生”?在有些老师的眼中往往成绩差就叫“差生” ,实际上一些“差…  相似文献   

6.
庄琴 《考试周刊》2010,(35):228-229
根据心理学,在无对抗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相符合,这种现象称为"暗示效应"。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化、最典型的条件反射。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暗示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救治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关键在于接受心理暗示的个体自身如何运用并把握暗示的意义。其中,对学生的"暗示"可以分为"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积极的暗示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的性格和心态;消极的暗示是学生心灵的腐蚀剂,让孩子情绪低落,产生自卑和自弃心理。  相似文献   

7.
心理素质在人的发展诸多因素中占有基础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发展的首要任务。教师必须把握心理现象的规律,要“以心培育心”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一、罗森塔尔效应的启示“心态成就一切”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一天到一所乡村学校,在老师递过来的学生名单上随意打了几个勾,并说:“打勾的学生将来一定会大有出息”。时隔多年,他的预言竟成真了,那几位被打了勾的学生果真大有出息。这时他告诉老师们,自己并没有预言的特异功能,但确实使被打勾的学生受到了激励,这就是有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从中我们看到心理暗示的作用,积极暗示使人的心理潜能得以激发活化,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心理暗示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积极的暗示能够对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产生良好的影响,使个体的心理、行为及生理机能得到改善,调动人的内在潜能,发挥最大的能力。而消极的心理暗示则对人的情绪、智力和生理状态都产生不良的影响。世上没有对暗示完全免疫的人,只是对暗示的敏感度有所差异。心理暗示的作用是强大的,要求教育者要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为学生编织一个安全网、一个充满鼓励、信任的环境气氛,为其营造积极的心理暗示。并教育学生,时时给自己一个积极进取的心理暗示:我...  相似文献   

8.
开发心动力     
[活动目标] 1.通过互动游戏,初步体验心理暗示对人的影响. 2.通过阅读故事,认识消极心理暗示的危害和积极心理暗示的作用. 3.通过动手游戏,亲身体验消极心理暗示与积极心理暗示对人产生的不同影响. 4.通过心理咒语,澄清消极自我暗示,尝试运用积极自我暗示.  相似文献   

9.
许多老师来信诉说烦恼:“在我们班的差生中,自卑的学生占了一半以上。”还未作出努力,就先对自己进行否定,这实质就是一种盲目的自卑心理,这种自卑感对学生很不利。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打消差生们的这种心态呢? 我们先从本质上分析一下,自卑是不信任自己的能力,因而用失败衡量自己及未来的一种心理体验,它来源于心理上消极的自我暗示。自卑感的成因比较复杂,诸如性格抑郁、生理缺陷、记忆力差、屡遭挫折、意志薄弱等等。长期处于  相似文献   

10.
心理暗示的作用是巨大的,不但能影响人的心理行为,还能影响到人体的生理机能。因此,消极的暗示能扰乱人的心理、行为以及人体的生理机能;而积极的暗示能起到增进和改善的作用。法国有一位得了顽症的病人缠着一位药剂师买药,药剂师给了他几片毫无药用的“糖衣片”,吹嘘是特效药。数日后,病人前来致谢,“糖衣片”治好了他的顽疾!也有的病人被误诊为“癌症”,结果几月后果真患上了癌症,郁郁而终。而当你习惯地想象快乐的事,你的神经系统便会习惯地令你处在一个快乐的心态中。所以,我们只能输入积极的语言,比如,“在我生活的每一方面,都一天天变…  相似文献   

11.
浅谈心理暗示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暗示对每个人的情绪和行为影响都很大,了解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心理暗示会产生哪些行为影响,尤其是掌握消极的心理暗示有哪些特点和表现,并学会对心理暗示的积极干预,会在不同程度上提升生活和生命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班主任》2010,(10):41-43
箴言一:赏识引导 不吝赞赏。青少年自我形象的确立是受外界暗示的。如果我们常常赞扬他们,用微笑的表情和欣赏的语气去鼓励他们,学生们受这些积极暗示的影响,就会更加追求上进。因此,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们不要吝啬鼓励性的语言,如“你进步了”“祝贺你”“棒极了”或者一些表示欣赏和亲昵的肢体动作,这些看似简单的言行,却可以给学生一种极大的鼓舞。  相似文献   

13.
自信心就是一种相信自己,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心理倾向.它可以使人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激发人的自尊、自爱、自强之心,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潜力,迈向成功的彼岸.反之,如果缺乏自信心,就会感到自卑自贱,就会自暴自弃,从而导致失败.因此,作为一名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师,更应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每天都充满信心,对未来都充满希望,相信自己会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4.
心理暗示,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行动、表情或某种特殊符号,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他人接受暗示者的某一观点、意见,或者按照被暗示的方式活动的过程。教育活动中的心理暗示根据其作用不同可划分为消极心理暗示和积极心理暗示。消极心理暗示会抑制学生的优势与潜力,不利于学生矫正错误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西西信箱     
我是一位学习差 ,体育差的学生 ,因为这样 ,老师看不起我 ,有时还把我们这些“差生”骂得狗血淋头的 ,真有点恨他 ,我不知该怎样来克服我对老师的厌恶感。洁洁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喜好 ,老师也是人 ,当然也不例外。如果你是老师 ,你会喜欢一个学习差、体育差 ,处处和自己做对的学生吗 ?其实呀 ,人们的情绪是互相影响的 ,是互动的。你在心里上不喜欢老师 ,对老师有抵触情绪 ,在行动上就会表现出来 ,比如不遵守纪律呀 ,对老师不尊重等等 ,老师自然就会对你产生反感 ,这也是情有可原的。就向我前面说的换个位置 ,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喜欢一个像你…  相似文献   

16.
求职择业中的心态失衡及有效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自卑与心态调整人们也许不太喜欢“自卑”这个词,但“自卑”这个词的古老涵义却值得我们回味:“自卑”就是你把别人看得比自己要好。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理解,“自卑”就是当你有一个消极的自我形象时,你在心理上会觉得自己比别人差。  相似文献   

17.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善良的,你对他笑,他也会对你笑。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让语文教学体现人文关怀。首先,语文教学一定要做到心中有“人”。河北省安国市的一位老师,为了给自卑的“差生”提供更多的提问机会,课堂上特地挑了一位高高举手的“差生”回答问题,可是该生站起来后却哭着说“不会”。不会为什么举手呢?课后这位老师了解到,原来因为别人都会,如果他不举手,别人就会看不起他。了解到这一原委后,老师没有讥笑他滥竽充数,更没有抱怨他“不会”还来凑什么热闹,反而感到这位学生有一颗强烈的自尊心。于是老师建议他,下次举手时如果真会就举左手,否则就举右手。老师看到他举左手时就尽量给他提问机会。就这样,没过多久这名学生就变得自信开朗起来,成绩也有了较大的进步。后来,老师把这个“秘诀”悄悄告诉了其他几位“差生”,很快,全班的“差生”集体上了一个台阶。教师要给学生人文关怀,要以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主动性地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在顺其自然的成长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谈差生转化     
<正> 差生似老师的一个包袱,影响、制约着教师的教学进度,所以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就成为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在近几年的工作中,就语文学科的转差工作做了一些尝试.首先,从教师的主观因素上要想转变差生就必须有一颗对工作负责的责任心.这也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语文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是融思想性、知识性,甚至趣味性于一体的学科,是需要用语言来表达的.我们若要把作品中的人物美、意志美、劳动美、或者假丑恶用语言表达出来,绝对不止只需要“抑扬顿挫”,更需要我们自己有正确的审美观,”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渊博的学识,为此平时要多猎取各种知识,才能课堂做到游刃有余,正所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也只有这样,语文课才会生动有活力,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才会高涨;也只有这样,教法才会灵活多样,对不同差生的教育做到因人而异.而要做到这样,老师必须有强烈的责任心,责任心能促使我们持之以恒,一视同仁,工作效果也才会更突出.  相似文献   

19.
接受暗示是人类共有的心理特征 ,暗示的本质是自我暗示。消极的或者积极的自我暗示 ,对人的心理、生理机制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 ,教师要自觉应用暗示规律 ,引导学生排除消极暗示的影响 ,注意掌握暗示法的基本原则 ,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20.
所谓自卑心理就是指由于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作出过低的评价而产生的消极心理活动 ,常常表现为忧郁、悲观、孤僻。这种心理一旦产生 ,若任其发展 ,便会成为人的性格的一部分 ,难以改变 ,严重影响人的社会交往 ,抑制人的能力发展。因此 ,家长和老师要注意儿童的心理辅导 ,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树立自信心。一、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交往对象 ,教育学生积极与他人交往。自卑的人长期独处 ,心理活动的范围、内容就会变窄变小 ,加之个人认识的局限 ,就会使心理活动走向片面 ,只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而忽略了自己的优点 ,从而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