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电视字幕的常见别字是:象。如:“他就象树一样挺立着。”“象”应为“像”。“象”曾是“像”的简化字,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像”字恢复使用。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点时用“像”。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和《〈通用规范汉字表〉说明》里没有废止《简化字总表》的说法,也没有“表外字不再类推”的内容。由教育部语信司组编的《〈通用规范汉字表〉解读》一书宣布废止《简化字总表》并提出“表外字不再类推”的论断。《〈通用规范汉字表〉解读》是辅导材料,不是政府文件,它没有权力宣布废止《简化字总表》。《简化字总表》没有废,也废不了,"表外字不再类推"必然造成汉字文本繁简混用,严重影响汉语规范化。  相似文献   

3.
《报任安书》一课的注释存在用字欠规范现象,有必要一一指出,以免给学生造成误导。一、繁体字92页13条中“石朱笔”的“石朱”应改为“朱”。“石朱”(朱砂,可用做红色的颜料),早在1964年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编印的《简化字总表》中就已简化成“朱”。1986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关于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中明确指出:“凡是在《简化字总表》中已经被简化了的繁体字,应该用简化字而不用繁体字。”在第一册课本附录《简化字总表》中单字“石朱”已简化,在复音词规范词形中自然也就不再有“石朱笔”,而应以“朱笔”代之。或许…  相似文献   

4.
2003年新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一册重新把《简化字总表》作为附录编写在课文的后面,这是宣传贯彻《语言文字法》等语文法规的重要措施,同时也为广大高中生规范使用简化字和了解与简化字相对应的繁体字提供了一份不易查找的资料。可是,该册教科书(江苏徐州新华印刷厂印装)附录的《简化字总表》第三表中把繁体字“陕”不可思议地印成了“”,生造出一个本不存在的“”字。繁体字“陕”的声旁是“”(shǎn),汉语字典都一致确认这一形体,原版的《简化字总表》第三表也确认这一形体。既然如此,为什么会发生上述差错呢?1郾粗…  相似文献   

5.
1986年10月10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关于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中指出:“像”不再作“象”的繁体字处理。这就是说,“像”恢复原字原义,“象”不再是“像”的简化字,而是两个音同义异的字。  相似文献   

6.
2003年新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第一册重新把《简化字总表》作为附录编写在课的后面,这是宣传贯彻《语言字法》等语法规的重要措施,同时也为广大高中生规范使用简化字和了解与简化字相对应的繁体字提供了一份不易查找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简化字总表》是目前社会用字,包括出版物用字最重要的规范性标准之一,因展现了部分繁体字和简体字复杂的对应关系,也可以是一部繁简字对应字表。以《总表》为纲,字词典对繁简字音义对应关系详尽的辨析,就将简化字系统与繁体字系统联系在一起。编辑在工作中应审慎地对待繁简字的对应转换。  相似文献   

8.
我国于1964年由文改会、文化部、教育部公布《简化字总表》,共收简化字2238个,为我国的文字改革作出了巨大贡献。《简化字总表》是按我国1958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的《汉语拼音方案》的字母表顺序排列的,对新中  相似文献   

9.
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近日啄出了2006年社会语文运用十大差错。1象/像。“象”曾是“像”的简化字,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像”字恢复使用。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点时用“像”。  相似文献   

10.
1986年发布的《简化字总表》重新确认了1964年《简化字总表》中的5个繁体字为规范字,1956年、1964年、1986年、1988年发布的国家有关汉字规范标准,重新确认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淘汰的28个异体字为规范字。本文列举说明了这些字的字义及用法,并对其中的简化字、繁体字、异体字、俗体字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据《中国文化报》报道,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策划并委托商务印书馆组织编写的《学生通用规范汉字字典》日前出版。该字典与最新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配套,有助于增强学生书写汉字的规范意识,以及培养学生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习惯。国务院2013年6月公布了《通用规范汉字表》,这是继1986年国务院批准重新发布《简化字总表》后的又一重大汉字规范,是最新、最权威的规范汉字依据。《学生通用规范汉字字典》从教学的角度做了许多贴心设计:收字量适中,照顾到基础教育阶段识字、写字、教学的常见问题,细致灵活地指导使用规范汉字,同时贴近学生学习需求,设置了“提示”“辨析”“组词”等实用性很强的栏目。  相似文献   

12.
几个字的规范写法江苏通州市袁灶初级中学成玉清《简化字总表》规定的简化字共有2235个。我们平时书写汉字就要以《简化字总表》为标准认真书写,不要把简化字写成繁体字,也不要生造简化字。但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时常见到一些不能简化而被生造的所谓简化字。1...  相似文献   

13.
“象、像、相”应该各司其职辽宁省沈阳市王宝贵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说明:“象”不再作“像”的简化字。这意味着,“象”与“像”是意义用法不同的两个字。可时至今日,我们从大量的学生习作中发现,在“象”“像”和“相”的用...  相似文献   

14.
1987年11月第2版的小学语文课本己经改掉了“像”简化为“象”的现象。“像”简化为“象”已有30年的历史了,现在一子下改过来,人们觉得有些不习惯。 1956年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中有“象[像]字条,但在语言实践中遇到了一些麻烦,如“画象”就有歧义,可理解为偏正结构“画的像”,也可理解为动宾结构“画大象”。于是在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于1964年编印的《简化字总表》中,给“象[像]”字条作了注释:“在象和像意义可能混淆时,像仍用像。”但这个注释仍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为了纠正“象”、“像”的混用现象,1986年10月10日国家语委《关于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中指出:“‘像’不再作‘象’的繁体字处理”,并在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中抽去了“象[像]”字条。可是,两年来报刊上该用“像”而用“象”的情况屡见不鲜,连中学语文课本也未能改正过来(估讨下次再版时修订),光靠小学语  相似文献   

15.
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二册(必修)《土地》一课第六段中“田垅间禾苗稀疏”(76页第三段第三行)的“垅”字,查遍字典,竟无它的踪影。根据《简化字总表》,壟的简化字应为垄,繁体字中垄的异体字有垅,但简化字没有。是不是有人根据繁体异体字而创造了垅这个不伦不类的简化字呢! 课本是教学之本,是有规范性的,如此规范,岂不误人子弟?教材再版应予更正。  相似文献   

16.
党字,黨字,都是姓,作为姓氏的“党”,不是黨字的简化。《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第251页,把作为姓氏的党当作黨的简化字处理,似欠恰当。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86年10月10日重新发表《简化宇总表》,只规定“党”是黨的简化字,没有规定“黨”和作为姓氏的“党”能通用。作为姓氏的党,不能与黨合二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江南》古辞的全面考察,文章认为它在“原生态”的状况下具有特殊的实用功能,同时又是爱情的隐语和谑辞,而叠唱与相和是其最基本的歌唱方式。它不仅是我国古代乐府文学中《采莲》诸曲和在文坛上竞相绽放的“莲花文学”的鼻祖,而且还是孕育诸多“《江南》体”诗歌的母体,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资讯     
《教育科学论坛》2013,(10):80-80
国务院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新收录汉字8105个 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历时10年研制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于8月27日由国务院正式公布。该表是继1986年国务院批准重新发布《简化字总表》后的又一重大汉字规范。新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共收字8105个,  相似文献   

19.
“陕”的繁体字作“陕”,“宽”的繁体字作“宽”……这些简化字与繁体字对应不工整。为了提高文字运用的规范化水平 ,该文将《简化字总表》的类推简化字中几组繁简字对应不工整的字摘出略加评述 ,以加深对繁简字对应的准确认识 ,帮助人们准确掌握汉字的繁简对应 ,既写规范的简化字 ,也正确辨认相应的繁体字  相似文献   

20.
我们如何叙述文革——以苏童新作《河岸》的解读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岸》是苏童新近的一部“文革”题材小说。苏童真诚地直面大时代,借助一条河流的故事,铺衍了一段悲剧性的文革往事,从革命政治与日常生活、父子关系的隐喻表征、寻找与逃离等几个角度,把一段老故事讲得新意叠见,隽永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