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在美国文学中,黑人形象和美国黑人的社会地位密切相关.美国黑人在美国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地位也有所变化,随之而变化的美国黑人形象,也出现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出现在小说中,黑人形象由单一的温顺型的特征发展到了有黑人自我文化认同意识等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其小说文本中“铲除了大屋子里的黑人保姆形象”,塑造了一组具有“柏油特质”的柏油女人:她们是力量和爱的化身;有极强的亲和力和聚合力;是黑人文化的传承者。而莫里森本人也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智慧,张扬着美国黑人广博的历史文明和文化传统,鼓舞、激励着“她的人民”的梦想和民族文化的再创热情;“以丰富的想像力和诗一般的语言”征服了世界各地的文学爱好者,成为当今美国社会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柏油女人。  相似文献   

3.
韩宏丽 《文教资料》2010,(19):35-37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描写了美国内战后奴隶制度给黑人奴隶带来的极大伤害,但作者在控诉奴隶制罪恶之时摒弃了狭隘的种族主义观念,从而使得《宠儿》中所刻画的白人形象呈现出两面性。这与以莫里森的作品为代表的美国黑人文学第三次高潮所倡导的"融合"主题相吻合,也与美国当代多元文化的需求一致,表达了作者对实现黑白种族融合从而真正实现黑人自我解放的殷切期盼。  相似文献   

4.
美国黑人文学兼具黑人民族和美国文化的特点,以废除奴隶制、反对种族歧视为主.由于美国的黑人女性背负着性别与种族的双重压迫,所以美国黑人文学中的女性具有独有的特点.本文通过分析美国黑人文学的发展特点,针对二战后期至今黑人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了解到美国黑人社会文化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美国人的身份和形象经常在他们的电影中得到定位或者争议.美国黑人的身份从"黑鬼"到"非裔美国人"可以通过黑人形象在上世纪美国电影以及美国黑人历史上的各个事件中反映出.本文简要论述了20世纪早期美国电影中五种刻板黑人形象的定型,以及五种形象对后来黑人在电影中形象刻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美国黑人英语的形成及其特征张明美国黑人英语是在美国黑人文化和以美国社会为背景的黑人社区的发展中形成的一种方言,而与美国英语方言的地理分布无关。但有些语言学家则认为:从奴隶贸易开始,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黑人英语主要是受南方白人英语方言的影响,所以,黑...  相似文献   

7.
黑人文学是美国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美国文学中最敏感的问题之一。美国的黑人女性背负着性别与种族歧视的双重压迫,美国黑人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具有其独特的特征。本文试图循着历史的轨迹,对美国黑人男作家和黑人女作家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做具体分析,探讨美国黑人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从"扁"到"圆"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刘沥 《文教资料》2006,(30):155-156
《我知道囚鸟为何歌唱》(IKnowWhytheCagedBirdSings)是美国黑人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它是作者玛雅·安吉罗的自传体小说,作者通过一个年轻美国黑人女孩的成长经历揭露了在美国社会中存在的种族和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9.
论《土生子》中的新黑人艺术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生子》是美国黑人文学家理查德·赖特(1908—1960年)的代表作。此书之所以在美国文学或美国黑人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一方面是由于这部小说主题的重大社会历史意义,即它以现实主义的方法揭露了美国社会存在的种族歧视和阶级压迫的严酷现实,另一方面就在于它成功塑造了"土生子"即小说主人公别格·托马斯这个黑人反抗、犯罪少年的典型艺术形象。黑人反抗、犯罪少年,这就是小说主人公别格这一艺术典型形象的根本特征,它体现了新一代黑人对种族歧视与阶级压迫的不满、反抗和斗争。它是对新一代黑人或者说是潜伏着的黑人民族性格的深刻揭示。  相似文献   

10.
美国黑人灵歌作为美国黑人音乐与宗教的集中体现,是非洲黑人音乐文化在美国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下的产物。文章论述了美国黑人灵歌的起源及发展脉络,探讨了其非洲渊源性、宗教性、斗争性和集团交流性,以及对世界音乐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从黑人文化身份入手,分析了当代颇负盛名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中黑人的三种生活状态,并对美国黑人既是非洲裔又是美国人的双重文化身份进行了探索和挖掘。认为作品中挣扎在文化夹缝中的美国黑人只有加强文化身份意识,认同自己的文化身份,发扬自己的民族文化,牢记过去并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在美国社会更好地生存下去。  相似文献   

12.
抵抗表征:美国黑人女性主义的形象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采用知识考古的方法,从种族、性别、阶级共时性压迫的现实入手,分析和揭示了美国主流话语表征系统所建构的种种支配性黑人女性形象及其合法化、制度化压迫的意识形态意义。美国黑人女性批评对表征的抵抗,旨在认识与揭示表征在知识的再生产中所行使的话语权力,进而使黑人女性摆脱客体化的他者形象,成为自我表述的主体,进行自己的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13.
《土生子》在美国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生子》是美国黑人小说家理查.赖特的代表作。它在美国文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开创了美国文学中抗议小说的先河,成功地塑造了别格.托马斯这个新黑人形象,揭露了美国社会存在的严重的种族歧视现象,在写作艺术上也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14.
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是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美国黑人权力运动为背景。在美国的非洲黑人已经融入美国社会,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国黑人文化,因而忽视或放弃整个文化遗产中的任何一部分都是对祖先的不尊重。作者正是通过对母亲、迪伊和麦姬这三个黑人女性人物的塑造和矛盾冲突关系,来凸现文章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外婆的日用家当》是美国黑人文学第三次文艺复兴的代表作家艾丽斯·沃克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讲述大女儿迪伊回乡探望母亲和妹妹的"寻根"之旅,表现了长期受到歧视、压迫的黑人文化在白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所受到的强烈冲击。本文通过对三位黑人女性形象的分析解读,探讨了在白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黑人文化的传承问题。  相似文献   

16.
非裔美国黑人的黑人特征:简评《看不见的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种族歧视在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并未消失,为了生存和生活,非裔美国黑人主要采取了三种方式:奴性顺从、戴假面具和倡导分离。白人社会的高压扭曲了非裔美国黑人的人格、促成了他们独特的黑人特征。黑人、白人同是美国人,把黑人长期排斥在美国主流社会之外的种族歧视行为是反美国文明的,由此所引起的黑人民族主义敲响了美国社会的警钟:如果种族关系不改善,种族问题会导致种族之间的暴力冲突,危及美国社会的和谐发展。拉尔夫.艾里森所揭示的黑人危机对已进入21世纪的美国仍有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美国黑人小说是美国当代文学园地中的一枝奇花异葩。由于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20世纪美国黑人小说既与美国白人主流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在主题、语言和结构等方面呈现出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18.
毛主席在支持英国黑人斗争的声明中指出:“种族问题实质上是阶级问题。”美国黑人“在社会中处于被奴役、被压迫和被歧视的地位”。“美国帝国主义对黑人的法西斯暴行,揭穿了美国所谓自由民主的本质,暴露了美国政府在国内反动政策和在国外侵略政策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些英明的论断明的论断,揭穿了美国种族关系的真相,指出了美国黑人斗争的重大意义。从今年四月三日开始的美国黑人反对种族歧视、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风暴,已席卷美国广大地区,并在继续扩大和发展中。这是美国反动统治集团一贯地、系统地推  相似文献   

19.
师:清同学们回忆一下,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在何时何地发生的?它的后果如何?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的英国,它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同时使美国加强了对外殖民掠夺,造成了先进的西方和落后的东方的世界格局。师:(点头)我们当前所处的信息时代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生(齐):第三次。第四次。师:确实有不同的说法..科技革命史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次以美国工业革命为起点,以使用蒸气为标志;第二次从19世纪70年代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使用电力为标志,第三次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七十…  相似文献   

20.
本是笔所《学系统论》中的一章:学的特质。此章用系统论的观点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学的特质;第一,学的表征:它是独立的人系统;第二,学的目的:它构建情感时空,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第三,学的运作:它组织和传播社会-化-心理信息;第四,学的组织:它以特有的方法-虚构,以特有的媒介-陌生化的语言,构成特有的表现形态-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